問教|禁止有害APP進校園,要解決有毒、氾濫、無監護問題

問教|禁止有害APP進校園,要解決有毒、氾濫、無監護問題

監管學習類APP的難點在於,有的學習類APP名義上是學習,但實質是遊戲,以繞過對遊戲經營的監管。因為教育培訓和遊戲運營的監管主體是不同的。因此,要嚴查以學習為名實為遊戲的APP,要區分學生學習一段時間之後適度的玩益智遊戲,與以學習為由頭,主體是遊戲的差別。

圖/pexels

作者/熊丙奇(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通知》要求,未經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審查同意,教師不得隨意向學生推薦使用任何APP。

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要結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重大事項督辦通知要求認真排查,凡發現包含色情暴力、網絡遊戲、商業廣告等內容及鏈接,或利用抄作業、搞題海、公佈成績排名等應試教育手段增加學生課業負擔的APP,要立即停止使用,退訂相關業務,卸載APP,取消關注有關微信公眾號,堅決杜絕有害APP侵蝕校園。

APP進校園問題表現在三個方面:有毒、氾濫、無監護

有害APP侵蝕校園、學生的問題,時有發生。此前,媒體曾集中報道一些含有色情暴力、網絡遊戲及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等內容的APP進入

問教|禁止有害APP進校園,要解決有毒、氾濫、無監護問題

部分中小學校園,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和正常學習。此次下發的《通知》,明確了教育部門、學校、老師對進校園的APP的審查與監管責任,而要讓學生免遭有害APP的侵蝕,還需要加強對違法違規APP的整頓、查處,以及要求父母盡到監護職責,以此建立完整的監管、審查、監護鏈條,形成使用健康APP的長效機制。

被輿論質疑的APP進校園問題,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有毒”;二是“氾濫”;三是“無監護”。

“有毒”指有的APP本身存在違法違規問題,其背後的問題是,有關部門對APP開發、運營商監管不力;

“氾濫”是指APP名目繁多、魚龍混雜,以幫助學生學習與教育信息化為名大舉進入校園,學生下載使用的APP很多,其背後的問題是,學校給各類APP進校園開綠燈,沒有嚴格審查APP的內容,有的學校還和APP運營商存在利益輸送關係;

“無監護”是指學生在使用APP時,

問教|禁止有害APP進校園,要解決有毒、氾濫、無監護問題

家長沒有盡到監護職責,學校也不查看APP更新,有的APP運營商盯著這一漏洞,有低俗內容引誘學生在使用學習APP時花錢玩遊戲,學生表面上在用APP學習,卻在APP玩遊戲。

針對以上問題,不是對APP一刀切,全部禁止進校園,而需要建立使用管理的長效機制。

建立學習類APP進校園備案審查制度,需發揮學科教師的作用

這次下發的《通知》也明確,要逐步建立學習類APP使用管理的長效機制,推進“互聯網+教育”,發揮好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有益作用。而要建立長效機制,就要以問題為導向,完善監管機制、審查機制、監護機制。

監管學習類APP的難點在於,有的學習類APP名義上是學習,但實質是遊戲,以繞過對遊戲經營的監管。因為教育培訓和遊戲運營的監管主體是不同的。因此,要嚴查以學習為名實為遊戲的APP,要區分學生學習一段時間之後適度的玩益智遊戲,與以學習為由頭,主體是遊戲的差別。這就需要在對學習類APP進行監管時,組成專家委員會,審查APP中的內容。

結合學校教學實際選擇使用APP,而不是不管有無實際用處,都用使用APP來顯示教育信息化,這才能避免校園APP過多過濫。

《通知》要求,各地要建立學習類APP進校園備案審查制度,按照“凡進必審”“誰選用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雙審查”責任制,學校首先要把好選用關,嚴格審查APP的內容及鏈接、應用功能等,並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備案審查同意。

做到這一點,學校應該發揮學科教師的作用,由學校的教師委員會對APP所能發揮的教育、管理作用,進行專業論證。這其實是所有教學活動,都應該堅持的基本原則,即實行教育為本的管理和評價,完全從提高教育質量出發,進行教育教學創新,不是盲目的一哄而上,也非一聲令下的一刀切。

如《通知》提到的學校和教師不得利用APP發佈學生成績、排名等信息,如果學校在使用APP時,由教師委員會進行專業論證,那麼,就不可能用APP來發布學生成績,因為這在線下被禁止的做法,不可能移到線上就變得合法。教師委員會在學校中發揮教育管理和評價作用,是讓學校辦學堅持育人規律的重要保障機制。

問教|禁止有害APP進校園,要解決有毒、氾濫、無監護問題

這次《通知》主要針對如何禁止有害APP進校園,強調是教育部門和學校、教師的責任,而家長的作用也不可或缺。這包括兩方面,一是學校在推薦學生使用APP時,應該通過家長委員會的審議、同意,讓家長知曉學生使用APP的情況,並告訴家長應該履行的監護責任;二是家長在學生使用APP時,要切實盡到監護責任,及時查看APP的內容更新,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使用APP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