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情感勒索者的幫凶

1996年,香港發生了一起驚天綁票案,世紀悍匪張子強綁架了華人首富李嘉誠的長子李澤鉅。

張子強隻身前往李家,跟李嘉誠條件,最終兩人以10億3800萬的贖金成交,李澤鉅安全回到家中。

我們都是情感勒索者的幫兇

李澤鉅與李嘉誠

綁票者有幾個顯著的特點:一是抓住對方軟肋;二是用這個軟肋交換具體利益;三是態度強硬;四是滿足要求後,綁票者嚐到甜頭會再次行動。

對應到這個綁票案中,李嘉誠的軟肋就是李公子的性命;交換的價碼是10多億港幣;而李嘉誠只能100%答應張子強開出的天價贖金要求。

那張子強得到甜頭,會不會再次找李嘉誠的麻煩呢?沒有。因為李嘉誠在付清了贖金後,還關照張子強去買長江實業的股票,金盤洗手,去走正路。張子強或許是被感動了,當場承諾再不找李家人的任何麻煩。

但是張子強還是找了香港其他富豪下手,比如郭炳湘、何鴻燊。如果不是在內地被捕,他大概率會在綁架這條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這個故事聽起來有點傳奇,感覺離我們很遙遠。確實,綁架人質的案例極少,但綁架情感的事情,卻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綁架情感遠沒有綁架人質案那麼轟轟烈烈,一目瞭然,相反它們一般比較隱蔽,不容易被察覺。

我們都是情感勒索者的幫兇

在《情感勒索》這本書中,作者蘇珊•福沃德給出了幾個非常重要的洞見:

  • 情感勒索者會瞄準並利用你的情感軟肋
  • 情感勒索者勒索你的目的,是滿足自己的私心私利
  • 情感勒索者不關心你的感受,不給你選項
  • 情感勒索者得手後會一再重複相同的行為

聽起來是不是跟綁票者的特徵非常像?也有不像的地方,就是情感勒索無所不在,而且通常來自於你最親近的人

舉個例子。你想嫁給你的男朋友,你的父母卻百般看不上他。你覺得男朋友身上有很多你要的東西,堅持要嫁給他,你父母就拋出這樣一句話:好話歹話我們都說盡了,你自己看著辦吧。如果你真的要嫁給他,那就不要再進這個家門了,我們也不會去參加你們的婚禮。

這時你父母就充當了情感勒索者的角色。他們利用了你的情感軟肋——放棄男友容易,放棄父母很難;他們滿足自己的私利——阻攔女兒嫁給自己不喜歡的人;他們不關心你怎麼想,只給你唯一的正確答案。

當然了,如果你這次屈服了,那下次他們感覺候選女婿不滿意,還是會故技重施。

在這個例子中,如果套用綁票案的場景來分析,大概是這樣的:

  • 綁匪:你的父母
  • 勒索對象:你自己
  • 人質:你對父母的親情
  • 價碼:放棄你的男朋友

如果聽到這種類比你感到不舒服,向你道歉。我的本意是說,情感勒索和綁架人質案,都可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不可小看。

面對劫持人質這樣的案件,各個國家給出了不同的態度。美俄等絕大多數國家,採取的是絕不妥協,甚至絕不談判的態度。70、80年代的法國,則以願意跟恐怖分子談判而著稱,結果也是可以想見的,那會兒的法國成為恐怖襲擊的主要目標,而且恐怖組織往往撕毀跟政府談判後達成的協議。

所以,你可以看到,在蘇珊的這本《情感勒索》中,蘇珊對情感勒索者的態度,也是比較嚴苛的。她基本上認為,

對情感勒索者的縱容,就是讓自己成為勒索者的幫兇,就是對自己的犯罪

那假如蘇珊的男朋友被她父母反對,她會如何處理呢?

首先蘇珊不會讓父母的第一次情感勒索得逞,她不會犧牲自己的人格完整性做出妥協,但是她會很講究說服技巧,比如:

  • 拖延時間回覆
  • 寫信
  • 採用非防禦性的方式

情感勒索者習慣的套路是:提出勒索,期待對方當下的反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加碼,向對方施加壓力。所以蘇珊會拖延時間回覆,她會說:“好吧,我要考慮一下,晚些回答你們。”在蘇珊特意不明確回答的這段時間裡,也許她的父母會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態度,以及雙方如果真的談崩了,自己會受到什麼損失。

蘇珊可能會認真寫一封信給父母。寫信有很多當面溝通不具備的優點。比如,你可以一次說清楚你心中的想法,不會被打斷;你可以反覆考慮措辭,用同理心的方式讓對方接受你的想法;你還可以讓情感勒索者意識到你的堅定。

如果這兩個辦法都不奏效怎麼辦?蘇珊會採用非防禦性的方式對待父母。什麼是非防禦性的方式?就只表達態度和狀態,不做爭辯。

比如,父母問她:你現在明白我們的苦心了嗎?

蘇珊回答:

是的,我明白你們是這樣想的。

或者:

我理解你們有自己的理由。

但是蘇珊不能這樣說:

我明白,但我覺得你們沒有理解我的真正想法。

一旦這樣說了,那父母就有機會接過話去反抗,那就又變成沒有結果的爭辯了。

你可能會認為,這不是逃避問題嗎?

表面上是這樣,但在這個非防禦性的對抗過程中,雙方都沒有被激起防衛心,父母會逐漸感受到蘇珊的堅定,也會打消自己原先的思考邏輯,重新看待整個事情,也許他們慢慢就有興趣去探聽蘇珊的真正想法了。

如果這樣也不奏效呢?蘇珊會選擇暫時疏遠父母,讓雙方都冷靜一下。如果父母還是壓根不考慮她的想法,她甚至會真的考慮跟父母斷絕來往——父母根本不尊重自己,雙方已經失去了正常交流的基礎。

我們從張子強的綁票案說到父母的情感勒索,甚至談到了跟父母斷絕來往,話題好像有點沉重。其實生活中的情感勒索沒那麼大,很多情感勒索也是無傷大雅的,比如去哪裡吃飯、看哪部電影之類的。

但是,如果這些無傷大雅的事情你都默認了,那你可能就是在縱容情感勒索者。那勒索者嚐到了甜頭,他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對你做出勒索,不停地傷害你。用蘇珊的話來講,這是在訓練勒索者一步步地利用你自己的弱點,來對付你自己,讓你當上他們的免費私人教練。

所以,蘇珊建議我們要高度警惕這類“無傷大雅的情感勒索”,要把它轉變成“有條件的情感勒索”——你勒索我,可以,但你要答應我一個條件。

舉個例子。

蘇珊的媽媽,總是強迫蘇珊週五晚上陪她一起出去吃晚餐。可這是蘇珊一週裡最疲憊的時候,她很想早點回去好好歇一下。但是蘇珊一旦拒絕媽媽,她總是會說:你姐姐每次都陪我去。

蘇珊可以答應媽媽,但是要提出自己的條件,她可以這樣說:

我忙了一週很疲憊,可以陪你吃飯,但吃完飯就得回家休息了,不能再陪你;而且,我不想每一次我拒絕你一起吃晚餐的時候,你都搬出姐姐來作比較,這讓我感到很不舒服。現在我跟你說,如果你再這樣做,我週末就再也不跟你出去吃晚餐了,你能答應嗎?

可能這樣做聽起來有點不近人情,特別是對我們中國人來說。但是設定明確的邊界,減少情感勒索的滋生條件,長遠來看,對維持健康親密的關係是至關重要的

張子強式的人身綁架你很可能一輩子也碰不到,但情感勒索每天都在我們身邊反覆發生著。不過也用不著太擔憂,很多事情之所以成為麻煩,是因為你沒有意識到它。一旦有了概念,你就可以識別出它,也一定會找到應對它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