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禁不止的“首付貸”,到底是什麼

屢禁不止的“首付貸”,到底是什麼

屢禁不止的首付貸

2016年8月,住建部、國家發改委、央行等七部委發佈的《關於加強房地產中介管理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中介機構不得提供或與其他機構合作提供首付貸等違法違規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隨著房價的不斷上漲,首付價款也不斷升高,不少購房者陷入瞭望“房”興嘆的局面。首付貸便應運而生了:一些非金融機構,比如開發商自身,向購房者提供貸款支付首付,使本身達不到首付門檻的購房者獲得購房資格。

然而這種看似幫助購房者買房的貸款方式,背後卻隱藏著不可忽視的憂患。第一,首付貸的利息較高,貸款人購房後,除了支付銀行貸款外,還要承受首付貸的還貸壓力,債務壓力大。第二,由於市場風險的不可控以及宏觀調控的愈發嚴厲,購房者將房產出手變現的機會下降,承擔的風險較高。第三,這種方式變相降低的購房門檻,不利於政府調控政策的落實。

因此,諸多風險之下,早在2016年,房地產市場還較為火熱的時候,政府便已經有政策出臺,禁止首付貸。

屢禁不止的“首付貸”,到底是什麼

政府早已明令禁止首付貸

如今樓市調控嚴格,多地成交量下降,首付貸隱隱有捲土重來的架勢。

11月18日週日,據中新經緯報道,調查顯示,隨著市場交易逐漸冷淡,河北涿州、山東濟南、廣西南寧等地的一些開發商私下推出“首付貸”或“首付分期”吸引購房者,其中不乏綠地、陽光城等大型房企。

可能部分購房者會認為,首付貸確實幫助了他們達到了購房門檻,尤其是對於付不出首付的剛需客戶,使他們可以購得心儀的居所。但是之所以設定首付比例,就是為了證明購房者已經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突破了住房政策限制的首付貸,容易給炒房者帶來一定的機會,反而會變相起到哄抬市價的作用,使市場陷入惡性循環,買不起房的人越來越買不起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