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凭这一点,他秒杀了无数文案人

入行12年,龙抄手依旧觉得,文案是一件不可描述之事。

于是他索性不怎么描述——即便多次获得广告业内大奖,“红星二锅头”等系列作品也无数次被行内人盛赞,文案老炮龙抄手却一直很抗拒讲文案。

文案太容易讲了。很多人讲,谁都能讲。然而,文案却又太难讲,就像听过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看过一千种写文案的方法套路,还是依然困惑。

正因为不好讲,龙抄手才觉得,必须讲。

生活的一言难尽可以一饮而尽,关于文案的一言难尽,龙抄手终于决定:讲出来。不光讲出来,还要讲深、讲透。


01


龙抄手要讲文案课这件事,在被同行知道之后,成了一件热闹事。


就凭这一点,他秒杀了无数文案人

我的文字功底很烂——龙抄手的自我调侃总让人觉得有点装。毕竟,就是这个“文字功底很烂”的人,曾用文字,秒杀同行,又圈粉同行。

没人信这话,直到听说他的两个同行也这么认为。

第一个是周俊仲,台湾的4A的广告大神。他说“文案一点都不重要。如果我们谈的是,如何写漂亮的文字的话。”他认为,文案只要达意就可以了,背后的意念才是关键。如果你的意念足够精彩,你只要用最浅显的白话文,把它写出来就好了。

第二个人是奥美的大V,叫西蒙官人,他说“好的文案,比的从来都是思维、洞察、观点、人生积累,而不是谁的辞藻更华丽。只要有了洞察,真正落下去的文字,反而无足轻重。”

在龙抄手看来,洞察是核心的砖石,文字功底是锦上添花——当你的洞察足够有力的时候,文字反而是次要的。

在做广告的12年,龙抄手发现,文案达到了空前的关注度,而不再是广告公司里专有的岗位。如今,越来越多人关注文案、点评文案、讨论文案、研究文案、教文案,还有写文案。

文案作品被重新定义了。它们不再是广告作品而已——电影海报的文案,人生一串纪录片的旁白,综艺节目的配文,主持人的口播等,都在打破着文案的边界。

写文案的人也越来越多。比如小学生们的脑洞大开,比如张学友,他成功的文案,已经让8个逃犯被抓了。

龙抄手认为,文案的边界被打破,但文案的本质并没有变——文案是广告的一部分,而广告是为了销售。

而销售的本质是洞察。所有成功的销售的背后,都是牛逼的洞察。而洞察,往往是由文案来表达出来。

在今天,文案是要达成销售转化的本质,变得更迫切。因此,要回到销售的本质上去思考如何写好文案。

龙抄手说,洞察和文案的关系是这样的:先有洞察,后有文案;洞察是核,文案是形。

可谓一语惊醒梦中文案人,恍然大悟有没有?


就凭这一点,他秒杀了无数文案人

02


在龙抄手眼里,洞察是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看穿消费者的内心,其实就是洞察。而文案,需要能一击即中的洞察。

写文案,其实就是找洞察。龙抄手甚至说:


就凭这一点,他秒杀了无数文案人

王老吉,是中国餐饮文化的市场洞察和怕上火的心理洞察。学钢琴的孩子不会变坏,是山叶钢琴对父母普遍怕孩子学坏的洞察。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但洞察具体怎么找?


就凭这一点,他秒杀了无数文案人

谈起看家本领,龙抄手对他的“洞察三部曲”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1)确定文案的目标。

你写给谁?为谁而写。

千万别指望一次任务能覆盖所有的消费者,必须取舍,选择某一群人,越精准越好。毕竟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三观。

正如杨海华提出的“窄告”,力求精准告之。

你的文案出去后,其他不相干的人觉得没感觉甚至不明白这不重要,你想要的那群人有感觉就行。

写红星二锅头第二季文案时。龙抄手想选择更精准的人群进行一次深度的对话,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北漂青年”。所以落笔之处,写尽北漂的辛酸、苦累、艰难与无奈。

“让我想起曾经的北漂岁月”,“文案看哭了”,很多人的共鸣,恰在他的预料之中,因为这恰恰是他一开始的设定。

目标对象是谁,一旦确定了就不要偏离。

2)了解文案的目标。

你要了解他们,代入他们,洞察他们的所思所想。

所以你需要换位思考,深度了解,甚至把自己真的变成他们。

龙抄手说,文案要扮演,要揣摩。

所以,当他把自己当成一个有烦心事儿的人时,觉得,只想约兄弟喝酒。

他试想欲言又止、却一言难尽,兄弟会说:“都在酒里,干了。”

于是他写,“将所有一言难尽,一饮而尽”


就凭这一点,他秒杀了无数文案人

他察觉,越是心中有苦,发泄得越是痛快,于是他写,“没有痛苦,不算痛快”


就凭这一点,他秒杀了无数文案人

作为南漂,揣度北漂,他不想回家,于是他写,“不是害怕离开,而是害怕,再也回不来”


就凭这一点,他秒杀了无数文案人

发现那些坚定留下的人,反而充满斗志,于是他写,“越是一无所有,越是义无反顾”


就凭这一点,他秒杀了无数文案人

于是你看到,一个醉意且快意的龙公子,不胜酒力,却游走在意念与现实中的杯盏江湖。

创作时的代入,使他洞察,洞察使其灵性,灵性挥洒,便惊世绝伦。

无须读书破万卷,龙抄手在人情冷暖的体认中一挥而就,这很炫酷。但世上其实没有无来由的炫酷,这背后,有迹可循。

好洞察从何而来?

龙抄手认为,途径无非就两种: 客观资料和主观经历。

所谓客观资料,就是把自己当成一家调研公司, “先群体后个体”地去研究。

比如,写红星二锅头系列作品时,龙抄手先研究一群人的共性,读了近100篇文章,围绕“北漂做功课”,同时又仔细寻找个体们的故事、细细品读其中冷暖。

因为真实,他“找到了”这些文案,引起无数年轻人的共鸣。


就凭这一点,他秒杀了无数文案人

3)持续向你的对象发问

懂得问问题很关键。持续发问,才能问出洞察,但怎么问?

龙抄手说,问他烦恼什么,问他在害怕什么,问他的弱点。

烦恼、恐惧和人性的弱点,是真正抵达洞察的捷径。

但只有洞察,也不够。洞察,只是个客观事实,也许是个词汇,也许是个观点,也许只是个数据,还得加工,才能形成一句带感的文案。


就凭这一点,他秒杀了无数文案人


洞察之外,文案老炮龙抄手如何做加法?

①让洞察加上故事:让你的文案有故事感、画面感,像网易云音乐里面的乐评,每一次都把人的心扎穿。

②让洞察加上观点。因为只有输出清晰、直接且尖锐的观点,才能吸引人停留。

③让洞察加上情绪,毕竟,煽动是种艺术。

④让洞察加上趣味,偶尔皮一下,大家都开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