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7000個日夜發展史!

19年是什麼?是一家旅遊企業近7000個日夜對夢想的踐行。11月30日,我國首個國家級民營森林公園——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迎來她的19歲生日。十九年篳路藍縷又一載春華秋實,這座曾經名不見經傳的荒蕪青山已成為集生態觀光、休閒度假和佛道文化於一體的大型綜合生態旅遊區,2017年全年入園遊客量突破120萬人次。一直以來,觀音山始終秉持“善心、善願、善行”的發展理念,積極踐行“人間佛教”與“和諧社會”的宏偉志願,歷經19年艱苦創業,將以更大作為踏入具有歷史意義的20年。依據“立足保護、重在自然、貴在和諧、精在特色”的指導思想,持之以恆走生態立園、文化建園的文旅融合之路。

十九年,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7000個日夜發展史!

在逆境中尋找發展契機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作為東莞最大的綜合型旅遊景區之一,儘管目前發展有較大壓力,在日常運營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困難,但觀音山對未來前景仍充滿信心和熱忱,對旅遊發展絲毫不懈怠。十九年來,觀音山持之以恆地貫徹國家和省市相關部門關於旅遊業發展精神,激發了旅遊市場的活力和潛力,為推動當地旅遊經濟的發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公園計劃在未來十年內,在著重保護生態資源、沉澱歷史文化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景區旅遊服務水平,為遊客提供更舒適、身心愉悅的優質旅遊產品及服務,不斷探索新的融合方式,運用現代元素,將傳統的文化和歷史文明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展示給廣大遊客,推進全域旅遊發展邁向新臺階。為此,觀音山每年都組織舉辦近百場豐富多樣的文化系列活動,從佛教文化、觀音文化、森林文化、姻緣文化、傳統文化、公益文化等幾個方面展開文化的挖掘與傳承。

十九年,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7000個日夜發展史!

在競爭中提高經營本領

生態文明建設,關乎民族未來。作為中國首家民營國家級森林公園,東莞觀音山在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廣東省生態保護建設中獨樹一幟。“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我們最大的優勢和長板,生態環境美起來,人民生活好起來,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追求。”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東莞觀音山始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把更多精力放在生態建設和保護上,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精心呵護觀音山的自然財富,以過硬的本領、實幹的作風和一流的執行力為生態旅遊服務,努力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十九年,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7000個日夜發展史!

東莞觀音山位於東莞市樟木頭鎮境內,是一座集生態觀光、休閒度假和佛道文化於一體的民營國家級森林公園和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環境清幽的觀音山,在18平方公里的面積內繁衍著近千種野生植物和300餘種野生動物,高達90%的森林覆蓋率,原始次生林蒼茫連綿,被讚譽為“南天聖地,百粵秘境”。

十九年,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7000個日夜發展史!

綠水金山如何轉變為金山銀山?觀音山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為綠水青山注入文化元素,讓自然之美和文化之美交相輝映,深度呈現兩者融合帶來的美學價值和商業價值。景區負責人表示,為了在“享發展”中涵養“綠生態”,早在2007年,公園便對18平方公里的森林資源進行了區域規劃,根據山體的走勢和植被的生長環境劃定了保護區、生態核心區、適度開發區三大區域,並針對不同區域進行建設與維護。同時,隨著景區經營業績的蒸蒸日上,觀音山還加大了生態區的保護和修復力度,尤其是名貴樹木的保護。

十九年,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7000個日夜發展史!

在傳承中造就文化名山

距今1100多年曆史的觀音古寺、現有大悲殿、圓通殿、觀音殿、伽藍殿、鐘鼓樓、三聖堂、藏經閣、講經堂、客堂、寮房等建築設施,有世界至大花崗岩觀音聖像、耀佛嶺、送子觀音、觀音廣場、祈福苑、菩提徑等景點......走進東莞觀音山,處處可感受濃厚的佛文化氣息,,虔誠祈福的香客絡繹不絕。觀音山,相傳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初抵中土時的首次停留之地,歷史悠久,風景秀麗,折射出濃郁的佛教文化,遊客慕名而去。

十九年,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7000個日夜發展史!

自建園起,觀音山積極尋求將佛教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的途徑,致力於將景區打造成歷史人文首推之地、旅遊休閒首訪之地、文旅品牌首席之地。不過,過去由於種種原因,觀音山旅遊以觀光為主導,主要收入來自“門票經濟”,此時,觀音山的優質佛教文化資源、生態資源還未得到充分的開發。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轉型升級,觀音山吸引廣大遊客前來朝聖、祈福、靜心,不遺餘力弘揚觀音文化的同時加大轉型力度,舉辦眾多融合佛教元素的文化活動:其中每年的正月初十至二十六,觀音山觀音寺都會舉行盛大的“觀音開庫”祈福活動,是嶺南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祈福求財”民俗活動,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的十萬餘市民遊客慕名而來求願闔家幸福、吉祥如意;此外,每年的7月份被定為觀音山觀音文化月,觀音山迎來一年一度的盛典——東莞觀音山觀音文化節為廣大信眾提供修身養心、朝拜悟佛的殊勝體驗;此外,每年的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聖誕日、六月十九觀音山成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四月初八浴佛節、七月十五盂蘭盆節等殊勝佛教節日,景區都舉辦盛大的法事活動,十方善信籍此前來結緣、積無量功德。

十九年,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7000個日夜發展史!

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6月,世界至大花崗岩觀音聖像完工,歷時3年、主體高33米、重3300多噸,由999塊優質玄武岩花崗石拼裝而成,全部工序均採用人工雕鑿;11月4日(農曆九月十九),由佛門泰斗永惺長老主禮觀音聖像開光暨觀音寺奠基典禮,30000多名僧眾雲集觀音聖像前共同見證了這場規模盛大的佛教盛事;2004年,佛門泰斗本煥長老親筆為觀音寺提名“大觀音寺”。2018年10月27日(農曆九月十九),為世界至大花崗岩觀音聖像開光十七週年,恰逢觀音菩薩出家日,萬名遊客信眾慕名來到佛教聖地觀音山,參加隆重的祈福大法會,法會以此功德祈願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眾生皆聞佛法,深恩開顯智慧,福德圓融。

十九年,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7000個日夜發展史!

在探索中成就姻緣聖地

數據顯示,廣東不僅未婚人口絕對數量全國最大,而且比例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廣東大齡青年單身問題嚴重性已不容忽視,在諸眾因緣中,男女姻緣是其中最為神奇的一種。辦好相親大會,服務單身青年,為單身青年牽線搭橋,成就美好姻緣,經過九年的沉澱,東莞觀音山至今已成功舉辦32屆萬人相親會,參與人群涵蓋的城市包括東莞、深圳、惠州、廣州、香港、澳門等地,覆蓋的人口高達1億2千多萬,累計吸引了十萬人次的單身男女前來尋覓愛情,有9000多人現場牽手成功,追訪瞭解有6600多人已邁入婚姻殿堂,是廣大單身男女的姻緣福地,已成為中國目前規模最大、參加人數最多、最具影響力的相親盛會之一。同時,受到姻緣文化和萬人相親會的感召,央視《鄉約》欄目九進觀音山取景拍攝聚焦不同人群的相親,營造了濃郁的尋緣相親氛圍,為都市青年尋找愛侶提供了面對面相親的便捷方式,無疑彰顯了觀音山姻緣文化對社會帶來的積極影響,無形中提升了觀音山的品牌形象,為打造愛情名山形成了良好參與性和廣泛的知名度。

十九年,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7000個日夜發展史!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5月11日,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湖南嶽陽樓君山島景區、海南三亞天涯海角景區、浙江寧波梁祝文化公園、甘肅宕昌官鵝溝景區、湖南張家界武陵源景區、雲南石林風景名勝區、安徽黃山翡翠谷景區、江蘇揚州瘦西湖景區,來自全國各地9大知名景區負責人齊聚重慶萬盛石林·黑山谷景區,並就共同的景區愛情主題元素達成共識結成聯盟。7月6日,中國十大愛情主題景區聯盟在北京舉行授牌儀式,自此十大愛情景區聯盟正式成立。2018年8月17日農曆七月初七中國七夕節,中國愛情主題景區聯盟聯手打造既新鮮又激情的“為愛奔跑——尋找2018十大最美旅遊情侶系列活動”。其中,為配合“為愛奔跑”系列活動,廣東觀音山分會場於8月18日結合自身特點舉辦“觀音見證 天賜良緣”七夕主題活動,近百對情侶、愛人來到觀音山走姻緣路,掛姻緣祈福牌,祈求愛情天長地久。

十九年,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7000個日夜發展史!

觀音山不僅致力於以愛之名,扶貧獻愛,傳遞溫暖和正能量,提高國民幸福指數;同時更為廣大單身男女搭建了一個環境優美、服務全面、設施健全的良好平臺,為實現社會和諧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和應有努力。如今觀音山的姻緣文化品牌開始向全國輸出影響力,深度挖掘和開發愛情主題鮮明的旅遊手信,致力打開樟木頭的旅遊產業鏈,做足旅遊文化、文化旅遊的內涵,向打造“廣東生態旅遊示範基地的典範”目標邁進,推動觀音山獨特的品牌文化建設模式逐步走向成熟,使其充分發揮旅遊促和諧、旅遊助幸福的功能,力爭用3—5年打造中國姻緣名山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姻緣文化名片。

十九年,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7000個日夜發展史!

在發展中弘揚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中華歷史長河中遺留的一顆閃亮明珠,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文旅融合的發展不僅讓瀕臨遺忘的傳統文化有更大展示舞臺,也讓遊客在前來遊玩的同時對傳統文化有更深的瞭解。”據悉,觀音山每年都會舉辦一系列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活動,如每年舉辦的青少年啟智行傳統文化體驗行動、廣東省傳統文化節、傳承家風·金秋敬老重陽登高旅遊節等大型文化傳承活動。19年來,從最初的創業到如今發展壯大的歷史進程中,觀音山對社會責任的認知和踐行,也經歷了從啟蒙到普及、從理念到行動、從新奇到自覺的過程性和階段性,其影響也正一步步趨於擴大。自2015年起,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與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聯合舉辦的大型公益惠民文化項目——百場公益群藝匯演每週日在觀音山會展中心上演、種類多樣、雅俗共賞的模式已成為觀音山一個公益文化品牌。與此同時,觀音山每年都會關注珠三角地區留守兒童的暑期生活,曾多次舉辦關愛“小候鳥”專場公益活動。

十九年,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7000個日夜發展史!

十九年,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7000個日夜發展史!

十九年,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7000個日夜發展史!

獲悉,2018年9月9日,為慶祝第34個教師節,東莞觀音山會展中心被前來參加廣東省第二屆傳統文化節暨祭孔大典的學生和家長圍得水洩不通,依稀還能聽見童聲在朗誦著“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些耳熟能詳的《論語》語句。作為此次傳統文化節的重頭戲,今年的祭孔儀式莊嚴肅穆,沿襲了傳統禮制,吸引了近千名熱愛傳統文化的社會人士和學生及家長前來參加,致敬孔子先師,追慕至聖師德,恪守中華傳統師道。

十九年,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7000個日夜發展史!

十九年,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7000個日夜發展史!

十九年,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7000個日夜發展史!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6月,由南方日報東莞辦事處聯合觀音山共同舉辦為期四天的“觀音山問禪大型公益文化活動之甘肅宕昌縣慈善文化公益行”活動,以精準扶貧的形式向社會傳達善心與愛心,彰顯觀音山作為民營企業的社會擔當。2016年7月,觀音山舉辦了首屆東莞觀音山問禪公益文化系列活動,深入四川阿壩捐資助學;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面對災情,觀音山發起“觀音山問禪公益文化系列活動之九寨溝災區慈善文化公益行”活動。觀音山將愛心企業和善心人士善款及物資等折算共計13萬元,捐贈給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樹正寨村民,實現了慈善精準助援,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十九年,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7000個日夜發展史!

十九年,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7000個日夜發展史!

十九年,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7000個日夜發展史!

另一方面,為積極打造文旅融合發展道路,自2003年起,東莞觀音山從不同的主題和內容策劃徵文、攝影、書法、辭賦等形式連續舉辦了十五屆中國東莞觀音山健康文化節,儼然已成為一項特色文化品牌,是觀音山加快轉型升級的一大重要舉措。此外,觀音山還推出了其他形式的健康文化活動,例如新春登高祈福行活動、港深莞徒步祈福節、冰爽夏夜音樂露營節、一年一屆的以“傳遞奧運精神 倡導全民健身”為主題的萬人登山活動以及深受都市白領青睞的都市青年歡樂節暨廣東白領觀音山減壓節等,都已成為了觀音山標誌性文化活動。


十九年,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7000個日夜發展史!

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規劃,不僅要生態優美、還要產業興旺、更要文化興盛。東莞觀音山相關負責人表示,景區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同時,更注重創新發展,根據全域旅遊的行業發展態勢進行戰略部署,統籌推進各項任務和活動的落實,徹底轉換園內發展動能。通過旅遊發展,不斷提升市民遊客參與感、舒適感、獲得感、幸福感,夯實“文化名山”品牌美譽度、市場競爭力和旅遊產業的綜合貢獻度,以實際行動實現健康生活、歡樂旅遊的景區發展願景。


十九年,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7000個日夜發展史!

十九年,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7000個日夜發展史!

十九年,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7000個日夜發展史!

19年來,觀音山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及品牌影響力,有成熟的營銷模式,有團結奮進的團隊,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觀音山公園發展的近景與遠景目標是:在未來3--5年內,將公園建設成為達到國家5A級旅遊標準的風景名勝區;10--30年內成為中國第二大觀音道場;20--50年內成為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與此同時,公園會依託森林資源,探索森林養生、森林體驗、森林康養等健康旅遊新模式,加快發展多元化、多層次的森林旅遊新業態,助推新舊動能轉換,守住綠水青山,留生態名山,文化名山於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