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魯門決定用原子彈轟炸日本本土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杜魯門決定用原子彈轟炸日本本土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15分,美軍一架B—29轟炸機飛臨日本廣島市區上空,投下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

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將核武器用於實戰,廣島成為第一座遭受原子彈轟炸的城市。

三天後的8月9日,美軍又出動一架B-29轟炸機將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投到日本長崎市。

兩顆原子彈給廣島和長崎製造了巨大的災難。廣島的建築全部倒塌,全市24.5萬人口中有7.815萬人當日死亡,死傷總人數達20餘萬,長崎市約60%的建築物被毀,傷亡8.6萬人,約佔全市總人口的37%。

其實,日本原本有機會避免原子彈的轟炸。

1945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德國法西斯宣佈無條件投降。7月26日,美國、英國和中國三國發表“波茨坦宣言”,敦促日本迅速無條件投降,但日本法西斯置之不理,拒不投降。

因此杜魯門決定,在1946年秋季向日本本土發動進攻,以徹底剷除法西斯土壤。

但是,要攻佔日本本土談何容易?此前,美軍1945年4—6月,美軍與日軍在沖繩島展開一場持續3月的戰役。

雖然美國集中1500艘戰艦、2000架飛機、40萬大軍,將沖繩島團團包圍,且牢牢掌握了制海權和制空權。但5萬日本守軍面對毫無希望的戰爭拼力死戰,無一人投降。沖繩島的平民有7.5萬人死傷。

最終,日本方面共有超過12萬名士兵和平民戰死或被俘虜,美軍遭受的人員傷亡亦超過7萬人。此役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傷亡最大的戰役,因此英國首相邱吉爾認為沖繩戰役將以史詩般的戰鬥,列入世界上最激烈、最著名的戰鬥而流傳後世。鑑於在戰役中所付出的慘重傷亡,美軍甚至沒有舉行大規模的慶祝活動。

沖繩戰役的血腥陰影,使美軍深深明白,如果要在日本本土實施登陸,將面對怎樣的瘋狂抵抗?

當時,日本已經頒發了《國民抗戰必攜》,要求所有的日本國民抱定本土決戰的決心,為保衛本土而戰。已經輸掉了太平洋戰爭的日本大本營首腦們,像輸紅了眼的賭徒,提出了“舉國玉碎”的本土決戰計劃,把整個日本民族作為最後的賭注。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估計,到1945年,日本國內還有300多萬軍隊,9000多架飛機,更有一億國民的誓死抵抗。日本本土登陸,美軍將付出一百萬人的傷亡,因此促使杜魯門最終決定對日本使用剛研製成功的原子彈,以儘快結束戰爭。

有一個簡單卻又血淋淋的算式在支持他作出決定:原子彈所要殺死的生命,要比它所能挽救的生命少得多。

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2日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結束。

————————

微信公眾訂閱號:yonggedushi(←長按複製添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