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FOF產品“百花齊放”

從2018年3月7日第二批3只FOF(基金中基金)獲批算起,除了以FOF方式運作的養老目標基金,已經有大半年時間沒有新的FOF產品面市了。有業內人士表示,在一段時間內,養老目標基金將是FOF新產品的主流,其他形式的FOF將為之讓路。筆者認為,發展養老目標基金確實是頭等大事,但豐富FOF產品類型,使其發揮好資產配置的作用,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從FOF產品的特點來看,大類資產配置是其最主要的功能。正因為我國公募基金行業長期以來重投資、輕配置,缺乏充分發揮作用的投資顧問群體,FOF產品才被寄予厚望,行業希望藉助這類產品幫助投資者在基金間進行資產配置,從而使持有人享受到更好的投資體驗,減少“高買低賣”、追逐熱門基金給投資者帶來的傷害。

正因為FOF產品具有這樣的特點,養老目標基金選擇了以FOF方式運作,以期發揮好資產配置在養老投資中的核心作用,強化為投資者提供資產配置的導向,滿足不同生命週期、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不過,養老是FOF能夠施展手腳的一大陣地,但並不是唯一的形式。雖然為了趕上2019年個稅遞延養老試點轉常規的時間窗口,基金公司急於發行養老目標基金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從中長期來看,豐富的FOF產品供給仍有必要。

一方面,養老目標基金的產品設計旨在滿足持有人的養老需求,但投資者還存在教育、消費等諸多其他需求,這就為其他形式的FOF產品留下的發展空間。

另一方面,當前的市場環境凸顯出藉助FOF產品配置基金的迫切性。以2018年為例,中證股票基金指數和混合基金指數分別下跌23%和18.3%,而債券基金指數全年上漲5.4%。顯然,如果投資者只配置了權益類基金,2018年將損失慘重;而FOF產品如果能發揮好配置功能,在組合中超配債券基金,將可以顯著降低投資者的損失。從前兩批FOF的2018年業績來看,除了個別基金表現不佳,總體而言明顯跑贏了權益類基金。從這個角度看,全面發展FOF產品仍有現實意義。

而且,前期不少中小基金公司在FOF業務上投入大量資源,希望藉助該類產品實現彎道超車。但這些公司大多不能滿足發行養老目標基金的門檻,在傳統FOF產品不能落地的情況下,部分公司已經出現團隊散夥的情況,浪費了大量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