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寒冬,豪華品牌逆市增長的背後意味著什麼?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狹義乘用車累計銷量為2323.7萬輛,同比去年下跌5.8%,其中轎車、SUV、MPV全年累計銷量跌幅分別為4%、5.5%和17.4%。國內汽車市場多年來首次出現下跌,業內人士紛紛唱衰:車市寒冬已至。

然而,低迷的車市之下,豪華品牌卻呈現出幾乎全線上升的態勢:BBA三大豪華品牌銷量均突破60萬大關;二線豪華品牌同樣不甘示弱,增長迅速。

車市寒冬,豪華品牌逆市增長的背後意味著什麼?

作為二線豪華品牌陣營中的銷量擔當,今年11月剛過,凱迪拉克的累計銷量就超過了20萬輛,同比增長接近30%,最後一個月更是憑藉近3萬輛的銷量穩居二線豪華品牌銷量之首。

雷克薩斯銷量同樣創歷史新高,2018全年在華累計銷量達到160,468輛,同比增長21%,相當極限地完成了16萬輛的年度銷量目標。

而沃爾沃也在2018年交出了130,593輛的答卷,同比增長14.1%。這對沃爾沃來說,也算是一個令人滿意的成績。

BBA制霸中國,奧迪制霸BBA

2018年,奧迪在華累計銷量為660,888輛,同比增長11%,再一次喜提國內豪華品牌銷量冠軍。其中,奧迪國產車型銷售600,700輛,同比上漲10.2%;進口車型銷量為6萬輛,同比增長20%。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66萬輛均來自於一汽-奧迪。

車市寒冬,豪華品牌逆市增長的背後意味著什麼?

奔馳品牌2018年在華累計銷量為674,125輛,雖說數值超過的奧迪,但這個銷量包含了SMART品牌。

同樣的,寶馬(包括Mini品牌)的在華累計為639,953輛。

可以說,中國豪華品牌市場,BBA依舊佔據著主導地位,同時與二線豪華品牌拉開了很大差距。面對這樣的差距,二線品牌往往選擇以價換量。

車市寒冬,豪華品牌逆市增長的背後意味著什麼?

以價換量依舊可行

凱迪拉克的主銷車型XTS/CT6終端優惠基本都在5萬以上,ATS-L更是有8-9萬的優惠,就連去年下半年才上市的XT4,也有1萬元左右的優惠。

同樣的,沃爾沃的車型也大都採用大量的優惠來吸引消費者:其主銷車型S90終端優惠已經達到了10萬元,XC60也有5-6萬元的優惠。從凱迪拉克和沃爾沃的銷量來看,以價換量的方法依舊可行。

車市寒冬,豪華品牌逆市增長的背後意味著什麼?

然而雷克薩斯卻剛好相反。車型全進口導致其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優惠也是基本沒有的。不過這並未阻礙雷克薩斯銷量的快速增長,2018年雷克薩斯依舊取得了16萬輛的累計銷量。當然,這與雷克薩斯混動車型的熱賣密不可分;2018年全年,雷克薩斯混動車型銷量達到了49,549輛,佔全年銷量的30.8%。倘若雷克薩斯真的國產,難以想象其又會有怎樣的銷量成績。

豪華品牌逆勢增長的背後

今年中國車市整體走低,豪華品牌汽車卻實現了逆市增長,這背後意味著什麼?

首先是消費結構的升級,消費者對於高端產品的需求增加。這點從豪華品牌市場份額就能看出,2009年,國內豪華汽車品牌市場份額2.7%,到2018年已經達到8.9%。

車市寒冬,豪華品牌逆市增長的背後意味著什麼?

其次是市場結構內部變化加劇。在經過多年的高速增長之後,國內汽車市場已經趨於穩定,並進入“微增長”時期,這就促使了市場結構的內部變化,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車型類別上(如混動、純電車型的增長),還會出現在品牌上。

此外,逆市增長的豪華品牌也給了低迷的車市一些啟示:高品質的產品在任何時期都是有市場的,低端親民路線走得了一時,走不了一世。這也是很多中國品牌都在往高端化發展的原因之一。不過,高端化並非意味著外在豪華、高大上,實打實的提升產品力才是關鍵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