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如何“魚與熊掌”兼得?

合理配置開放式銀行理財產品、現金管理型產品,在保障流動性需求的同時可獲較高收益

“高收益”與“高流動性”,對於銀行理財產品特別是封閉式銀行理財產品而言,在多數情況下二者是難以兼得的。不過,《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隨著銀行理財的轉型,這一情況正在變化。在業內人士看來,通過對開放式產品、現金管理型產品的合理配置,亦可能在保障流動性需求的同時,獲得相對較高的收益。

開放式理財產品:收益劣勢短板補齊

對於銀行理財投資者來說,“人民幣預期收益型理財”是其最為熟悉的類型,特別是其中佔比近八成的封閉式產品。不過,相較於封閉式產品,開放式產品雖然發行數量相對較少,但隨著收益的逐漸走高,亦不失為在流動性需求較高時的較優選擇。

所謂開放式銀行理財產品,是指在產品存續期裡可以隨時進行贖回操作的理財產品,資金的流動性比封閉式理財更靈活,方便資金需求。一般而言,其收益率低於封閉式理財產品,但目前這一情況卻出現變化。

據普益標準數據,2018年,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產品中,股份制銀行發行的產品平均收益率最高,為4.83%;其次是城市商業銀行、國有大型銀行、農村金融機構,平均收 益 率 分 別 為 4.8% 、 4.62% 、4.54%;同期國有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金融機構新發行開放式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分別為 5%、4.85%、4.47%、4.29%。此外,存續開放式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平均 收 益 率 則 分 別 為 4.74% 、4.59%、4.19%、4.17%。

那麼,在開放式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中,哪類產品收益表現更好?從當前情況來看,按照開放期不同,半開放式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較全開放式理財產品更高。以2018年12月為例,其收益率均在4.15%以上,股份制銀行收益率更高達4.84%;全開放式產品收益率位於4.2%以下,其中股份制銀行收益率為4.18%。

另一方面,從目前各銀行下調認購門檻的理財產品來看,多數亦為流動性強、購買和贖回更加靈活的開放式銀行理財產品。在業內人士看來,靈活、便利的開放式理財產品能更好的滿足投資者需求。

現金管理類產品:隔夜收益優勢凸顯

除定期開放式產品外,在銀行理財轉型前期,銀行現金管理型產品亦是明確理財客群的低風險偏好屬性下,銀行發行的主要產品類型。

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大多可以隨時變現,流動性近似於活期儲蓄,申購和贖回交易都非常方便。相較於其他類型的淨值型產品,現金管理類產品具有風險更可控和收益更穩定的特點。雖相比互聯網寶寶類理財產品優勢不十分明顯,但當天買入即可計息。隨著認購門檻下調,隔夜收益優勢有所凸顯。

那麼,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表現如何?以2018年為例,預期收益型現金管理產品平均收益先降後升,12月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80%,較1月的3.54%上升明顯;淨值型現金管理產品平均收益走勢相對平穩,12月產品平均收益為2.99%,較5月的3.01%略有下跌。

發行機構方面,股份制銀行發行的現金管理型產品平均收益率最高,達4.97%;城市商業銀行與農村金融機構次之,分別為3.71%、3.57%;國有大型銀行最低,僅為2.5%。

從產品形式來看,除常見的類貨幣基金外,目前部分民營銀行還推出創新型現金管理產品,即“定期存款活期化”產品。這類產品的門檻基本在100元左右,靈活性和貨幣基金類似,收益率一度高達4.5%、4.7%。

不過,需要留意的是,在去年12月受到“限額限價”約束後,近期民營銀行相關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率有所下調,基本在4.3%以下,同時亦出現限購現象。對於仍想購買此類產品的投資者,分析師建議注意兩個購買渠道:一是很多現金管理類產品在上午9點鐘開放購買,上午的額度一般較為充足;二是現金管理類產品的購買渠道並不單一,在民營銀行官網、部分互聯網平臺都有售賣,有的渠道售罄了,其它渠道可能還有額度,可通過不同渠道進行購買。

本文源自金融投資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