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龍、虎、龜、鳳”四法?怎樣運用?

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燒山火、透天涼”手法,很多人提到真正運用到極致的人很少,那麼這四法就比較貼合實際運用,只要稍加練習,一般針灸師都能很好把握,主要還得“用心”,不是嗎?

何謂“龍、虎、龜、鳳”四法?怎樣運用?

徐鳳所述的《金針賦》記載:“氣不至者,以手(指)循(順經推移)攝(撮捏),以爪(指甲)切掐,以針搖動,進、捻、搓、彈,直待氣至。”並特別提到:“若關節阻澀,氣不過者,以龍、虎、龜、鳳通經接氣大段之法,驅而運之。”又稱此為“過關過節催運氣”的“飛經走氣”四法。對這四法,《金針賦》解釋說:“一曰青龍擺尾:如扶船舵,不進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撥動。”這是指斜刺淺部.以擺動針尾來取氣的方法。“二曰白虎搖頭:似手搖鈴,退方進圓,兼之左右,搖而振之”這是指直刺按針,以搖動針頭來取氣的方法。“三曰蒼龜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進,鑽剔四方”這是對較深部位於不同方向取氣的方法。“四曰赤鳳迎源:展翅之儀,入針至地,提針至天,候針自搖,復進其元(人),上下左右。四圍飛旋。”這是分三部針刺,於人部作一捻一放的“飛旋”手法以取氣的方法。又要配合呼吸以“運氣”:“病在上,吸而退之;病在下,呼而進之。”後來《針灸問對》、《針灸大成》等書都對這四種催氣運氣法作了進一步的解釋。現將四法的具體操作說明如下:

(1)青龍擺尾法

行針時,以針尖斜向病所,然後向兩邊慢慢擺動針尾,一左一右,擺9次或三九27次,以加強感應的傳導,達到催氣、運氣的目的。

何謂“龍、虎、龜、鳳”四法?怎樣運用?

(2)白虎搖頭法

行針時,扶起針尾,以肉內針頭輕轉,像搖鈴樣振搖6次或三六18次。主要通過搖動來加強感應。氣行後可結合按壓法:欲氣前行,按之在後;欲氣後行,按之在前。

(3)蒼龜探穴法

行針時,斜倒針頭,向上、下、左、右的不同方向作三進一退的“鑽剔”,即在不同深淺部位,向不同的方向進行探導,以獲得氣。

何謂“龍、虎、龜、鳳”四法?怎樣運用?

(4)赤鳳迎源法

行針時,先進針插至地部,後提至天部,使針得氣搖動,復插入人部,隨後上下左右快速捻轉,一捻一放,猶如“展翅”。病在上部,當吸氣時右轉提針;病在下部,當呼氣時左轉插針。也可配合刮針柄法,以達到催氣的目的。

何謂“龍、虎、龜、鳳”四法?怎樣運用?

上述四法,一是淺部擺動,一是深部搖振,一是四周鑽剔,一是上下飛旋,用這些方法驅運氣血,還須配合循攝按切等輔助手法以促使氣行,故稱通經接氣四法。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中醫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