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闊海新漢畫:中國畫智慧與精神統一的審美體系

王闊海新漢畫:中國畫智慧與精神統一的審美體系

王闊海新漢畫:中國畫智慧與精神統一的審美體系

——專訪王闊海研究發起人楊青雲

中國商報記者初科汝 特邀譚功才

記者:早得知楊會長前兩年發起了“王闊海研究”,你為何想到發起這個民間組織?現在的“王闊海研究”運作到什麼情況?並得知楊會長與王闊海已是深交,我們想了解王闊海對你發起的“王闊海研究”是否支持?

王闊海新漢畫:中國畫智慧與精神統一的審美體系

楊青雲:很高興接受你們採訪關於“王闊海研究”這個話題。說起這個話題,是緣於我前些年發起“範曾研究”,無意中看到一篇範曾以《再說大家氣象——王闊海》的文章引發好奇:範曾很少稱別人為“大家”,何況,範曾以“說大家氣象王闊海”為由談到了“氣象者:簡言之即為氣。人之吐納,氣也;心靈之吐納,亦氣也。藝術之氣象,當指心靈,而非物質.唯人之聖凡雅俗,千差萬別,其所吐納,固自不同。凡刻紅剪翠,雕蟲小技,津津於一得之見,其所為作,僅聊供耳目之娛,其於人之心靈徒增堵塞者,此小家氣象耳。凡遣雲使月,技精屠龍,恢恢乎萬物羅胸,其所為作,豈徒官感之快可限?讀者心旌必為動搖者,此大家氣象也。至於大師,則軍中之統帥、文章之司命也。藝進乎道,思盡波濤、悲滿潭壑,故其氣象大方無隅,不可端倪,每觀其作內心之淨化非言語可形容者。更上巨匠,則孟子所謂“五百年必有王者興”者也,與天地精神相往還,所求理中之理,所索象外之象,其作品之感人宛若梵音法鼓、教堂鐘聲,心歸於寂,意歸於淡,似日月星辰之巡天,江河流泉之行地,無一處不圓融,無一處著痕跡,藝至於斯,可謂化境矣。最上魔鬼,五百年未必一見,人文肇始以至於今仍付闕如,茲不欲置喙矣。客又問:則闊海之氣象若何?十翼每觀其人,慧而憨、智而直,凡所陳詞,皆為心跡,略

無遮攔,落落大丈夫也。復觀其畫,則吞吐大荒、心遊萬仞,非小名家之小吐納也。凡此種種皆與上述對大家氣象之剖析諳合,恣肆之筆來自膽識、浩瀚之情陶於胸懷,關西大漢掄鐵板唱大江東去,固當代畫壇之豪傑也。”由此,我本人發起了“王闊海研究”,寫出大約十萬字的學術論著《王闊海新漢畫初探》等作品。

王闊海新漢畫:中國畫智慧與精神統一的審美體系

關於你們關注王闊海是否支持“王闊海研究”,顯然這個話題有意思,從哪

說起呢?還是從我近期專訪王闊海談起吧。我在王闊海畫室,我們直直談了兩個多鍾。王老師主要談了新漢畫的生成與未來發展前景。通過我們的交流探討,讓我感受到新漢畫最早最本土最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被人們稱為“敦煌前的敦煌”。王闊海滲透於漢唐詩賦精華,從漢唐藝術中拓展靈感,以期借古開新,並汲取漢畫石刻、漢畫磚、皮影剪紙等大量民間藝術中轉化為現代藝術語言的表現審美形式,兼收浮雕、壁畫等藝術精髓,美在素樸自然。藝術非雕才不美,但其至高境是樸素自然的完美呈現,它表現在具體形象,場景與意境上便是力量、動感的美學風貌,從而構成了漢畫藝術氣質的博大雄強。王闊海在這方面下了苦功夫,可以看出王闊海新漢畫的沒骨畫法是經歷了50多年的藝術積澱,集合了古漢畫像石刻、剪紙、皮影、唐三彩、木板年畫、浮雕等藝術精華,並結合了中國文人水墨畫整合成現代的水墨樣式,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與水墨符號,以象達意,象形傳情,韻外之致,有象外之意,與其形式、氣勢、色彩等互為滲透出一種玄之又玄入眾妙之“門”的正大氣象,躍然紙上。它以新古典主義的風姿昭示了新漢畫所標領中國畫的當代性和久之不移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因此王闊海開創的新漢畫被中國美術界、學術界稱為是開一個畫風先河的“新漢畫高峰。”據悉中國教育電視臺已為王闊海新漢畫做了四期新聞專題,王闊海主要闡述了新漢畫代表了文藝新方向,承載東方哲學思考,堅持書畫合一道路,堅持與詩的緊密結合,書畫同源。被王闊海研究了30多年的新漢畫既好有新,遠看有樣貌,近看有符號。這是王闊海先生對風格最為全面最為苛刻的評斷。樣貌者,形式也。因為藝術的創新離不開形式的創新。符號者,技法也。近看要有自已獨特的技法。一如大披麻小披麻,米家父子的大米點,小米點都是對中國畫的巨大貢獻。特別在中國畫幾千年的發展,技法積累非常豐富,有一點點突破都是很難的!更何況王闊海先生的新漢畫是一種休繫上的突破,更是戛戛乎其難。好者,品位也。這必須從継承當中來,無繼承無品位。新者從探索來,那是藝術之生命。天地初開到如今,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皆在變延刨新,更何況藝術呢,可以說不懂東方哲學,就看不懂新漢畫的哲學高度與文化深度。他還說藝術的品質在於繼承,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沒有繼承的創新等於胡亂塗鴉,而沒有創新的繼承等於浪費生命。他踐行了自己的美學思想,對優秀傳統文化繼承情有獨鍾。“王闊海新漢畫”並且獲得了國家專利第一人。

王闊海新漢畫:中國畫智慧與精神統一的審美體系

記者:請楊會長簡要談談《王闊海新漢畫初探》的寫作背景,以及你對“新漢畫創始人王闊海”有何評價?

楊青雲:按範曾對王闊海的評價說:“闊海的確有莊子“時恣縱而不儻”的品格,但是那“弘大而闢,深閎而肆”的境界則應該是闊海的終極目標……到那時,我們則稱他為大師。而範先生說這番話已過十八年時,玉闊的新漢畫又經歷了近二十年磨礪打造,現在的作品真可謂爐火沌青了!足可堪稱大師!但王闊海先生則淡然一笑;認為大師之桂冠太過於沉重,還是減輕自己的頭顱負重為好!而如何評價一個優秀的書畫家,或是我們如何走近一個富有創新成就的書畫大家,完全可以說王闊海先生是一把“標尺”。事實上,王闊海的新漢畫推崇以獨具視角的審美個性表訴語言,並遠接南宋梁楷,近接張大千,將中國畫的沒骨畫法開啟了一個新領域。以畫為寄,不滯於物。他是追求一種內心的大自在,以及審美心性中的自由與超逸必得一繪畫的載體——而新漢畫載體正是王闊海這一心性踐行的前無古人,後鑑雅風,承接漢宋,臆造獨領。結合中國文人水墨畫整合成一種集前人之大成,融會貫通,最終達到融陽剛與陰柔之中的大象無形。他的作品與繪畫理論正好迎合了“新漢畫載體”作為一個藝術大儒的繪畫特長,他把新漢畫“漢”的元素延展了中國藝術精神所體現的境造高古,道隨意象,出神入化,內化靈根的社會使命。作為藝術大儒的王闊海,他的新漢畫裡有一種詩意平和的禪味,一種平淡童真的美學思想一直滲透著書畫家的文脈與中國文化精神,他的繪畫骨子裡也就是對提煉出中國文人自由心境的認同與嚮往的心靈自由。

王闊海新漢畫:中國畫智慧與精神統一的審美體系

如何評價王闊海,一些國內的好多評論家早有論定。劉大為先生說王闊海“在造型訓練、在筆墨訓練上下了很多功夫,而在繪畫面貌上與作品力度,筆黑節奏,筆墨處理上有他自己的特點。特別在大畫面中墨白構成上、人物的動勢上,畫面的氣場形式以及繪畫所營造的氣象都很足,真正做到了大而不空,大而不散。”

王闊海新漢畫:中國畫智慧與精神統一的審美體系

邵大箴則認為“王闊海的新漢畫從感覺上看,是從漢畫中過來的,但已經不是原來的漢畫像石了。這裡有他的新感覺,充分表現了自己的個性,表現自己獨特的創造,這才是新漢畫。王闊海新漢畫豐富了當前中國畫創新的景觀。”由此我們才會更好地理解中國文人畫“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的審美思想。如果要我談《王闊海新漢畫初探》的寫作背景,是緣於我老家南陽漢畫的影響力在全國都是排在前面的這一實事。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結識了王闊海,我們一見如故,有相識恨晚之意。我與王闊海交流的信息說給老家一位文化界的領導,他當時就表態:我們可以邀請王闊海先生來南陽舉辦一場新漢畫展以及學術研討交流的活動云云……當然,我們南陽是否能邀請到王闊海進行漢畫交流活動,還正在對接中。

王闊海新漢畫:中國畫智慧與精神統一的審美體系

記者:楊會長,王闊海與範曾也是深交的好朋友,王闊海對範曾有何評價?

楊青雲:談這個話題,讓我自然想到範曾研究會近年來自己出版的《範曾研究資料卷一》、《範曾研究資料卷二》和新年中將出版的《範曾研究資料卷三》大部分資料為範曾秘書所提供。在我沒去王闊海畫室之前,他在電話中特一交待說:“你來我畫室一定把你們出版的兩大卷範曾研究資料帶來我看看……”自然,我們的談話也是從“範曾研究”話題開始的。王闊海評價範曾有三:一曰範曾先生的文化含量的廣度、深度、高度是當下大多書畫家無法比肩的。特別在文化大革命後所產生文化大斷代的歷史背景下,其才華更為突顯。舉例說明單就我十幾年前破解"抱衝齋江東十翼範曾”其來源;抱衝者取老子“抱陰而負陽,衝氣以為和”之“抱衝”二字。十翼也不是自詡十翼之自負,而是取孔子解《易經》一書"葦編十翼》中取"十翼"二字。這齋號已取四十多年了,當時的國人正在“破四舊”之晚期,足可見其取意文思之遠、之古、之高、之深耳。二曰範先生詩、書、畫的綜合勢力在當代畫家中也是很突出的。其古體詩裁雲鏤月意境瑰奇。其書有文人士氣超凡拔俗。其畫骨力過人亦有清氣仙境。其三者合一出其右者難覓。三曰範曾先生有大愛無疆之博大胸懷和“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的睿智、勇氣和膽識。天津南開捐建東方藝術系,汶川捐鉅款賑災愛心足顯。但,人無完人求全難,亦有驚魂溼旗時。故範先生亦有詼諧自喻“譽滿天下,謗滿天下”。但這確實需要一個大文化大胸懷的巨人的肩膀方能扛得起,頂得住的。所以範先生確有中國知識分子的大境界,大手筆與大氣魄。

王闊海新漢畫:中國畫智慧與精神統一的審美體系

記者:楊會長,據我們所知,你發起的“範曾研究”已經成為中國當下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那麼,你又運作三年的“王闊海研究”與“範曾研究”比較來說,請你在新年之際給讀者談一下這個話題。

楊青雲:如果說用我們運作9年的“範曾研究”來與“王闊海研究”作比較,不能說誰的影響大,誰的影響小,這有點俗了。從本質上說“王闊海研究”是沒有可比性的,我們作這樣的學術研究,只是先從他的“新漢畫”入手,你可以看到通過這個研究性的學術平臺,更全面客觀的瞭解到王闊海新漢畫那種非常端莊古樸的一個畫種,又可以看到這一畫種背後的瀟灑風神及含有漢文化博大雄強的特別韻味。所以我在《王闊海新漢畫初探》大著中論述“王闊海現象”,可以是一個承前啟後的書畫大師,何況他不僅是範曾早論述的“大師”,更重要的是王闊海對“新漢畫研究”的貢獻,尤其是筆墨的那種生命狀態與借古開今在中國畫壇當下又有著特別的創新典範意義。他與範先生相比只能說各有所成,同為畫壇之高標。而且我們梳理王闊海研究的意義,這對於當代人的心性和筆墨文脈的傳統傳承與創新,自然起到了劃時代的意義。

王闊海新漢畫:中國畫智慧與精神統一的審美體系

我們在2019新年打算用三至五年時間把握王闊海的書畫精神特徵,對王闊海的書畫理論進行深讀與重建,並探尋中國古往今來關於漢畫,甚至中國整個繪畫文化的本源與本質,選擇這樣的學術思想為出發點,這與王闊海進行一番思想文化和審美精神的深度對話後,應該說我們多少是儲備了彌足珍貴的學術性批評能力。使我們對王闊海思想和藝術的開宗立派油然生髮深深的敬佩之情。正如我《初探》大著中說:“讀王闊海新漢畫可使心靈的眸子溫馨又迷醉,這一畫種載體已經成為21世紀中國繪畫智慧和精神統一的審美體系。”

注,,新春元旦左右在北京媒體發/表這一專訪

王闊海新漢畫:中國畫智慧與精神統一的審美體系

王闊海新漢畫:中國畫智慧與精神統一的審美體系

王闊海新漢畫:中國畫智慧與精神統一的審美體系

王闊海新漢畫:中國畫智慧與精神統一的審美體系

王闊海新漢畫:中國畫智慧與精神統一的審美體系

王闊海新漢畫:中國畫智慧與精神統一的審美體系

王闊海新漢畫:中國畫智慧與精神統一的審美體系

王闊海新漢畫:中國畫智慧與精神統一的審美體系

王闊海新漢畫:中國畫智慧與精神統一的審美體系

王闊海新漢畫:中國畫智慧與精神統一的審美體系

王闊海新漢畫:中國畫智慧與精神統一的審美體系

王闊海新漢畫:中國畫智慧與精神統一的審美體系

王闊海新漢畫:中國畫智慧與精神統一的審美體系

王闊海新漢畫:中國畫智慧與精神統一的審美體系

王闊海(原名王克海),1952年出生于山東招遠市,1970年入伍,1989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國畫系,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原理事,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工筆畫學會常務理事。第二炮兵政治部創作室專職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全軍高級職稱評委,中國人民解放軍書畫藝術研究院藝術委員、二炮分院副院長、中國漢畫藝術研究院院長,中華書畫名家研究院顧問,中國新漢畫藝術創造者。

他潛心於中國畫美學理論及傳統筆墨技法地研究,並主張全面繼承中國的繪畫傳統,更為崇尚漢代博大雄渾的文化精神,並汲取了漢磚、漢瓦、漢畫像石刻藝術的精華,溝通了漢畫像石與中國畫筆墨之間的靈魂,間收並蓄了浮雕、壁畫、唐三彩、剪紙、皮影等民間藝術的精邃,將古漢畫之石刻形態轉換成新漢畫之筆墨形態,將刻意變寫意,以筆代刀,整合成為現代的水墨圖式,被美術界譽為“王闊海的新漢畫藝術”。其作品古樸典雅,狂放而不失精微,灑脫而有力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貌。2007年被評為中國書畫界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畫家之一。

1996年6月18日在中國美術館成功舉辦過“王闊海中國畫展”。出版了《王闊海國畫集》、《王闊海新漢畫作品集》。2007被中國書畫界評為最具影響力的十大人物,2008年當選了中國美協第七屆代會理事。2011年當選中國工筆畫學會常務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