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聯天下:仗一個“義”字為天下農民工維權

義聯天下:仗一個“義”字為天下農民工維權

河南農民工張先法的家屬向中心主任贈送錦旗

“每個諮詢電話後面都有一個故事,一個人的、一個家庭的,義聯4700多例諮詢,就有4700多個沉痛的人生故事。”(毛素梅日記)

“事隔數十年之後,仍然有許多像我母親那樣的堅強女人在外打工,她們只知道埋頭工作,發生了工傷,也沒有想到及時運用法律武器去捍衛自己的權利。幫助她們,就是幫助像我母親一樣的人們……”(朱茂林日記)

“予人玫瑰,手有餘香。在義聯人心目中,黃金萬兩遠遠比不上諮詢者在電話那邊欣慰的語氣。”(李薇日記)

義聯天下:仗一個“義”字為天下農民工維權

2006年北京義社勞動諮詢中心的全部工作人員

2006年2月,執業律師黃樂平發起成立北京義社勞動諮詢中心。2007年8月,獲北京市司法局批准,義社更名為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正式成為一家民辦非企業單位。

500多個日夜一路走來,義聯人通過熱線電話、互聯網解答、來函回覆、接待諮詢、代寫文書、代理訴訟等形式,為全國各地殘弱職工免費提供法律幫助達1.4萬多人次。

4700多份諮詢表抒寫出來的赫赫功業

2007年7月30日,天津姑娘劉潔推開了義聯辦公室大門。辦公室裡腳步匆匆,有衝進諮詢室接電話的,有接待諮詢勞工的,有坐在電腦前快速敲擊鍵盤的……

“今天是我上班的第一天,看著身邊忙碌的哥哥姐姐,我開始好奇,未來的日子自己將會做些什麼。”

2005年4月,北京國聯律師事務所黃樂平律師自費創建中國工傷損害賠償網,累計超過200萬人次登錄求助。隨後,黃樂平又在該網開闢工傷論壇,截至2007年3月底,共發展會員3000多名,累計發帖14000餘條。

在網站一度遭黑癱瘓後,義聯又創辦中國勞動法網,並開設勞動法論壇。在網站建設期間,義聯特設“勞工120”QQ群,以方便網友諮詢問題。截至2007年6月底,勞工維權熱線(010-83231939)共接到諮詢電話4566個,其中95%來自勞工。

來自義聯的統計顯示,僅2007年4月~7月,義聯人就為廣大求助者代寫文書11份;回信136封;接待諮詢106人次,涉案金額4000多萬元;電話諮詢1449次,涉案金額3100多萬元;提供法律援助代理24次。

2005年3月,河南籍民工張先法在北京一個工地上摔成重傷。接到張先法家屬求助請求後,黃樂平想盡一切辦法為張先法爭取人身損害賠償。在長達兩年多的時間裡,該案在一審法院先後3次立案,黃樂平前後外出87趟,累計投入超過70個工作日,幾乎跑遍了整個北京。百折不撓終於換回了張先法的一審勝訴,獲賠85萬元。今年8月底,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張先法勝訴。

浸泡在義聯這樣的工作氛圍中,新人劉潔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埋頭看電話登記本,學習法規,協助研究工作,當行政助理,寫法律文書,裡裡外外各種雜活都輪了一遍。這位法學、英語雙學士告訴半月談記者:“義聯培養我一天天向專業法律人靠近!”

義聯天下:仗一個“義”字為天下農民工維權

義聯律師深入工地為農民工普法

義助殘弱,仁德所尚;社會公益,賢能多為

公益事業初嘗勝果給黃樂平帶來的不止是歡笑。

現在黃樂平愁兩個問題:一是經費問題。義聯從無到有,所需經費都是黃樂平一個人在投入,沒有任何贊助,不僅律師收入全部投入進去,連稿費收入也搭進去了。二是精力的問題。義聯的事務越來越繁忙,掙錢的事情只能擠時間去做。

黃樂平說:“堅持到現在,全靠一種理念在支撐,這就是‘義’──義助殘弱,仁德所尚;社會公益,賢能多為。”“義助”,就是要對所有求助者都提供免費法律幫助。

兌現這一承諾難度極大,但義聯人沒有令人失望:在人手最缺的時候,義聯成員劉升期一個人在40℃高溫的辦公室裡堅守熱線,接電話接到手軟,聽話筒聽到耳朵發炎;為了保證按時提供電話諮詢,正在讀碩士的朱茂林放棄成人高考閱卷每天1000元錢報酬的美差……

維權工作開始至今,最令黃樂平欣慰的是,儘管日子艱難,他的助手都一直堅持留下來,不少人拒絕了機關與企業更優厚的待遇誘惑。“義助殘弱”的壯舉換來了“賢能多為”。

中國工傷損害賠償網工傷論壇、中國勞動法網勞動論壇吸引了全國各地勞動保障部門公務員、律師、法官、仲裁員熱情參與;在“勞工120”QQ群,目前70多名成員大都是全國各地從事勞動法實務的人士。

尤其是廣東省梅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曉小”,一年來在線解答問題達1000多次。受義聯人影響,曾供職於重慶一家大型企業人力資源部的張莉決定,也為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民眾做點事情,於是頂著種種壓力果斷辭職,掛牌成立了自己的勞動保障諮詢機構。“我今年特意選在清明節開業,是想告慰那些因工死亡的工友們的亡魂,也滿懷一個希望──工亡的悲劇不再重演。”

草根公益人的事業還能走多遠

對於義聯所從事的民間法律援助事業,國家是大力支持的。《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要求,要把農民工列為法律援助的重點對象,鼓勵和支持律師和相關法律從業人員接受農民工委託。

有關部門對義聯的公益維權事業給予了充分肯定。2007年1月,全國總工會、司法部、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授予黃樂平“全國維護職工權益傑出律師”稱號。2007年4月,黃樂平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7年6月29日,北京市司法局吳玉華局長率隊考察義聯籌備情況。北京市司法局政治部史立森主任告訴半月談記者,北京市司法局對社會法律援助公益組織的可持續發展一直持積極態度,並將社會法律援助組織的具體工作納入業務指導範圍。

全國總工會法律工作部副部長謝良敏認為,民間法律援助機構能否順利和可持續發展,主要看其經濟能力和人員素質。謝良敏提出了三點建議:首先要解決好財力支持問題,沒有政府財力支持,單純的法律援助機構是難以長期發展的;其次要形成民間法律援助機構自己的援助隊伍;最後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要有不同於其他法律援助機構的競爭優勢,這樣才能在長期的發展中不斷髮展壯大。

“如今開弓已經沒有回頭箭了,我必須帶領這個團隊走出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來。”黃樂平對此很堅定。我們也期待著,在傳統“義”文化與現代公民權利觀的交互發力下,義聯人在仗義維權之路上橫刀立馬,擒伏一個個“攔路虎”。

(《半月談》, 2007年9月2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