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孫中山20年的革命伴侶,功成名就卻默默分手,至今鮮為人知

她是孫中山20年的革命伴侶,功成名就卻默默分手,至今鮮為人知

一般提起孫中山的異性伴侶,人們往往只提早年的原配夫人盧慕貞和晚年的宋慶齡,而不知道這中間還有一位重要的女性——陳粹芬。

孫中山與盧夫人於1885年結婚,當時他20歲;而與宋慶齡結婚則是50歲(1915年),這是國民黨傳記上欽定的。這中間的大部分時間,盧夫人並沒有陪伴在孫中山身邊,陪伴在他身邊的是一位叫陳粹芬的女性。從19世紀90年代初一直到孫中山當上臨時大總統的1912年,整整20年的時間,是這位叫陳粹芬的女子,一直陪伴在他的身邊。而這20年,正是孫中山四處奔波,為革命奔走呼號艱苦備嚐的時期,也是他人生中最艱難的時期。

她是孫中山20年的革命伴侶,功成名就卻默默分手,至今鮮為人知

2005年出版的《孫中山大傳》對陳粹芬作了較為詳盡的介紹。書中說:陳粹芬原籍福建廈門,出生於香港,排行老四,人稱陳四姑,雖然沒讀過書,但為人聰敏、機智、熱誠、果敢,堪稱一代女傑。

1891年,孫中山26歲,在香港學醫,差一年畢業。19歲的陳粹 芬由陳少白介紹,與孫中山相識。初次見面,孫中山就與她談到決心推翻滿清,效法洪秀全、石達開,率志士收復河山。一個19歲的姑娘,聽一個熱血青年侃侃而談,尤其是孫中山這樣的人中英傑,她怎能不熱血沸騰,怎能不心生崇敬,然後由敬而愛。之後,二人結為革命伴侶,在海邊的紅樓租屋而居。

她是孫中山20年的革命伴侶,功成名就卻默默分手,至今鮮為人知

在後來的日子裡,孫中山下南洋、去日本,一路上被通緝、被懸賞、被驅逐,幾乎沒過幾天安生日子。可這位女子,始終義無反顧地追隨在他的身旁。她不但照顧孫中山的日常生活,還參與孫中山的革命活動。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後來返回香港籌劃廣州起義,要洽購武器,悄悄地運回廣州,這事由陸皓東主持,陳粹芬參與其中。一次,運卸武器被警方發現,主事的陸皓東被捉,武器被沒收。而陳粹芬經手所暗藏的短槍、子彈、手榴彈分藏於各個據點,沒受損失。

她是孫中山20年的革命伴侶,功成名就卻默默分手,至今鮮為人知

廣州起義失敗,孫中山成了“首犯”,清兵四處懸賞捉拿,孫中山和陳粹芬逃到澳門。後來,二人又到了日本橫濱,繼續從事革命活動。 孫中山到夏威夷、舊金山,然後又乘輪船去倫敦,不幸被騙進清政府駐英使館囚禁起來。此時,陳粹芬還在橫濱。當孫中山脫險時,康德黎博士贈給孫中山如小螃蟹似的金質懷錶,並配有一條金鍊。孫中山與陳粹芬兩人見面後,孫中山將這一禮物贈與陳粹芬珍藏。她一直到老, 都把這件禮物帶在身邊。

她是孫中山20年的革命伴侶,功成名就卻默默分手,至今鮮為人知

1895年到1900年是革命進行的最艱苦的時期,用孫中山自己的 話說:“當時之時,黑暗無似,希望幾絕。”在這危機四伏、顛沛流 離的日子裡,他們共同生活,陳粹芬以女性的溫柔體貼、勤勞細心, 再加上她特有的熱誠與幹練,使孫中山獲得了極大的精神慰藉。無論 在橫濱還是南洋各地,她都給革命黨人以無微不至的照顧,汪精衛、 胡漢民都曾得到過她的照料。洗衣、做飯,任勞任怨,使那些背井離鄉的亡命客大有賓至如歸的感覺,無形中增添了大家對孫中山這個領袖人物的向心力。從1905 年到1908年4月,孫中山在粵、桂、滇三 省邊境發動了6次武裝起義,陳粹芬多隨侍左右,戰鬥期間,她一直隨軍作戰、送飯,終日忙碌。

她是孫中山20年的革命伴侶,功成名就卻默默分手,至今鮮為人知

惠州起義缺乏武器,軍械由海員工會從美國、加拿大購買,橫濱是居中策應站。所有郵船經過,都由陳粹芬聯絡接洽,人們無不稱讚 她勇敢、機智、勤奮。後來提起這些往事,她卻說:“我當時傳遞書簡,並不害怕,我想大家拼命去做,總會有辦法。”劉成禹對她非常敬重, 題詩詠之:“望門投宿宅能之,亡命何曾見細兒?只有香菱賢國嫗,能飄白髮說微時。”(香菱是陳粹芬的另一名字)劉成禹寫此詩是在 1943 年。四年後,孫中山的侄孫孫乾(時任中山縣長)供養陳粹芬。當時陳粹芬已經75歲,但身子也還硬朗。後來,劉成禹到了中山,她聽說後高興地說:“劉某與予40餘年未見面,今尚在人間耶?”兩人相見,提起當年在海外亡命的情形,陳粹芬老人慨然曰:“我未做飯與汝等吃,已48年矣。今日重逢,下午請吃飯。”於是大備盛宴,她 說:“不似在橫濱街頭買菜,而今,請吃飯也有格式了。”她專門給 劉成禹下了帖子,在所下的帖子上,署名是“孫陳粹芬”。也就是說,她自己把自己看成孫中山的夫人。

她是孫中山20年的革命伴侶,功成名就卻默默分手,至今鮮為人知

陳粹芬被重新發現,最早是由於 1993 年 1 月臺北的《傳記文學》登載的配文照片說明,說明上寫著:“孫中山原配盧慕貞(1867— 1952)遺影。”然而,緊接著的一期就對那張照片作了重要更正,說“孫中山原配盧慕貞遺像系陳粹芬之誤”,並附有“孫中山先生與陳粹芬(即陳四姑)合影”照片。

在 1912 年的《大革命寫真畫》第 12 集第 2 頁上有孫中山與一名 婦女的合影,一張是那位婦女的單人照片,上面寫著“孫大總統夫人”,而兩張照片上的人不是盧慕貞,恰恰是這位陳粹芬。《傳記文學》上的照片就是從這本畫集上轉載的。

她是孫中山20年的革命伴侶,功成名就卻默默分手,至今鮮為人知

今天,重新挖掘一個被歷史湮沒的女性有什麼意義呢?是為了展覽先行者的私生活?還是為了給大家增加一點兒飯後的談資?比起當年一個接一個的起義,比起當年的興中會、同盟會、中華革命黨,陳粹芬女士都是微不足道的。儘管不足道,可她畢竟是為那個偉大的事業獻出了青春,那個事業的旗幟上有她的心血,那座高聳的豐碑上,有她的功績。她是和孫中山一起出生入死走過來的,讓她完全地被湮沒, 是讓人於心不忍的事情。

她是孫中山20年的革命伴侶,功成名就卻默默分手,至今鮮為人知

1912 年中華民國成立,她悄然與孫中山分手。她說:“我跟中山反清,建立了中華民國,我救國救民的願望已達到,我自知出身貧苦,知識有限,自願分離,並非中山棄我,他待我不薄,也不負我。”聽這些話,真是深明大義,入情入理。同時也不免有幾分悽苦,讓人禁不住潸然淚下。

一對在艱難中相伴了20年的伴侶,等到功成名就的時候,卻默默分手。無論她怎樣豁達,月明之夜,遙視星空,想想自己在輪船上為運送武器上下忙碌,為動員革命親自印刷宣傳品,她會不會默默地流下兩行清淚?

她是孫中山20年的革命伴侶,功成名就卻默默分手,至今鮮為人知

後來,她被孫中山兄長孫眉和孫中山之子孫科供養,和孫中山的原配盧夫人相處融洽,被視為如夫人。孫家的晚輩稱她為二婆,因為盧夫人是婆婆。1960年,她87歲,臨終的時候,摘下戒指,交給孫中山後人孫必勝,說這是孫中山當年送給她的禮物。

雖然她沒有正式的名分,可我們依然掩不住對她的敬意,也許正因為她沒得到這個名分,更讓人在尊敬的同時,夾雜著幾分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