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論語》155:專家說中國沒有批判精神?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評述】

述,訴說先賢哲理。作,開創,創新的意思。老,老子,李耳。彭,彭祖。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說的是孔子對於古人的哲學和思想,只學習不創新。

很多人看到這句話會認為我們中國人真的沒有批判精神,但是我想說如果對的東西幹麼要批判?再說了你怎麼知道孔子沒有批判過?難道孔子就不能因為批判過,所以才堅信先賢思想正確了,才沒有批判。對於正確的東西去批判想幹嘛?為批判而批判是愚蠢的人做的事情。

讀懂《論語》155:專家說中國沒有批判精神?

縱觀中國五千年,不變的是“大同世界”的目標,變得是行動。說我們中國沒有批判精神是錯的。因為“大同世界”本就沒有錯,錯的只是行動,錯的是通向大同世界的方式方法。所以,我們中國幾千年來批判的都是自己的方式方法。比如,管理制度的變化。從秦始皇三公九卿,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再到明朝的內閣,無不是吸取前代的不足,批判中改進國家的管理制度。

錯的事情可以批判,但一旦確定是對的就沒有必要為批判而批判。這就如食品的企業,要不要堅守食品安全?試問食品企業做安全的食品,這種正確理念能懷疑和批判嗎?

讀懂《論語》155:專家說中國沒有批判精神?

人對任何事物都可以懷疑和批判,但對於良知這種價值真不能批判。毛主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幾千年,中國這麼多聰明人,最終都沒有人去否定,只能說明他是對的。至於不對,只能說自己理解錯了。就好比孔子:“有教無類”和“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中人以下,不可語上。”這如果沒有讀懂,就會以為孔子什麼人都教。如果真這樣理解,那真的就會出現亂理解、亂運用,徒增煩惱。從孔子這兩句話總結以下,得出孔子的理念就是:孔子教書,只教能學會的人。只教能學會的,做老師也就輕鬆了。

總的來說:不管批判,還是不批判,只是為了找到正確的價值觀(良知)。正確的價值觀找到了,照做、堅持就可以成功(竊比於我老彭)。

讀懂《論語》155:專家說中國沒有批判精神?

再強調一下:儒家絕對不會叫人做爛好人。所以誤解儒家是腐儒的人,只能說自己把儒家理解錯了。王陽明:“此心不動,隨機而行。”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