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的本質已經發生了變化

90後的崛起,讓傳統的深層社交土崩瓦解,社會全面進入了淺層社交的時代!

回顧下我們傳統深層社交的場景:血親、同學、同事、鄰家等現實生活最大量接觸的群體,並且我們大多數人也樂此不疲,而線上的、網絡的社交只是一個補充而已。

而到了今天,我們逐漸發現,這些在現實生活中大量接觸的群體在我們生活中卻變的越來越淡化。你和鄰居、同事、同學、親戚的交往甚至於沒有和網上的一個從沒謀面的人談的愉快,你自我展現給陌生人的真實,甚至於讓你的家人陌生。

為什麼?

我們社交的方式變了,熟人的社交,深層次社交的意義是找到兩個人之間的交集,並不斷的強化,而弱化兩人並不相交的部分。而互聯網的淺層社交,本質上是展現自己的,突出自己的個性,從而吸引和自己同頻的人。

一個是在有限範圍內修正、調整,一個是在無限範圍內暢遊。

顯然前一個讓人更費心思,需要情商和心力,而後一個卻能讓人更輕鬆做自己,放鬆而自由。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社交媒體得以蓬勃發展。麥克盧漢很早就預見到電子時代“地球村”的出現。在中國,微信等社交軟件的崛起為人們線上的社交提供了可能。如今,每個人每天都花大量的時間在微信上,在朋友圈展示“自我”。

關注量、點贊量決定著自身的價值和影響力。但這種方便性也帶來了欺騙,時間久了會給人一種錯覺,以為網絡中所展示的就是一個真實的世界。

這點那些網絡大V有更真實的發言權,因為既然是淺性設交,那麼為這種淺顯付出行動的人就會少,所以李誕才會在說自己的粉絲都是假粉絲,不買自家網站上的產品。他全然不明白粉絲喜歡他和他的產品沒有深層次的關係。

這就是淺顯社交的本質。

在深層社交的年代,粉絲喜歡一個人,會愛屋及烏的喜歡他的一切,而在淺層社交的今天,粉絲喜歡的僅僅是他欣賞的某一點,不會擴及到你的全部。

淺層社交讓既放大了每個人的個性,也降低或終結了每個人其它方面的修煉,讓強的更強,弱的更弱,所以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人感覺自己有“社交恐懼症”,他們不想見現實中的朋友,也不想和現實中的人產生聯繫。

你會發現在微信中可能是一個口若懸河的社交達人。現實中卻沉默寡言,每天沉溺於手機,忙著構建網絡的自我形象。

這也影響到人們的愛情觀。相當多的人接受和欣賞AI,而不是真人,因為在社交媒體上他們看到的是一個更美的世界,不管是風景還是人像,都比肉眼看到的更美好。當我們回到現實,難免會對對方感到失望。

淺顯社交讓人變的更優秀和個性的同時,也讓人變的與身邊真實社會更脫節,在某些方面更幼稚,比如,媒體經常報道,打工族貸款或挪用“公款”打賞女主播的事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