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神童的成長,他最終的選擇出乎很多人的預料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講述的是一位神童的故事,要從1976年說起,當時美籍華人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給中科院寫信,信中建議要儘快恢復科技和教育,他的這個提議被兼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國務院副總理方毅採納。在副總理的批示下,隨後中國科技大學便著手籌備。

當時社會對科學的熱情和對人才的重視,身為江西冶金學院的教師倪霖,向副總理方毅寫信舉薦了一位天才少年,他就的名字叫做寧鉑。總理收到信後就給中科院下屬單位中國科技大學作了批示,屬實的話就應破格進入大學學習,中科大派人到江西去考察寧鉑,寧鉑“破格”進入了中科大,為此成立了中國大學第一個少年班。

看神童的成長,他最終的選擇出乎很多人的預料

1978讓寧鉑被大眾所知並架上神壇的是,13歲的寧鉑和方毅副總理下了兩盤圍棋,獲得全勝。在媒體的報道中,寧鉑2歲就能夠背誦30多首詩詞,3歲能夠數數,4歲就會幾百個漢字,6歲學習中醫,8歲就能下圍棋,還能夠熟讀”水滸“。彷彿一夜間,這位天才少年便被所有人都熟知,他也變成了父母們教育孩子的榜樣,當時家長說小孩最多的話應該就是”你看人家寧鉑,再看看你!“。

看神童的成長,他最終的選擇出乎很多人的預料

很多年後,寧鉑接受採訪時說起來當時境況,在很多場合,人們要求我”七步成詩“,那時我只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孩,痛苦充斥著我的內心,而這痛苦都來自輿論的過分渲染,自己只是時代的產物。同為少年班的其他同學也有類似的觀點,大家都表示,如果時間能從來,他們不會進入少年班。而寧鉑,自入學以來便一直想著離開,當時他被安排攻讀中國科學界最熱門的領域---理論物理。

看神童的成長,他最終的選擇出乎很多人的預料

​寧鉑之前的物理成績在各學科中並不是最好的,反而顯得較弱,我們時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寧鉑的興趣是天文。他的老師幫他寫了一份報告,請求去學天文,報告被立刻駁回,原話是“既來之,則安之”,這是寧鉑第一次想離開,而中科大不願意放走他這個名人。

寧鉑一直想離開,本科畢業,留校任教,還成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講師。1982年,報考研究生隨即放棄;第二次報考,體檢完放棄;第三次,領取了准考證然後又放棄,老師逼著他去考,寧鉑說再逼我,我就逃跑。用寧鉑後來解釋的話來說,他想證明自己不考研究生也能照樣成功,那樣才是真正的神童。但周圍的很多人都認為,寧鉑是恐懼失敗。

看神童的成長,他最終的選擇出乎很多人的預料

1998年,寧鉑參加了當時很火的訪談節目,探討“神童教育”。他在節目錄制中,情緒激烈,猛烈抨擊“神童教育”,周圍觀眾對這位嘉賓言行舉止感到怪異,時不時的笑聲一片,當時很多年輕人已經不知道這位大名鼎鼎的神童。

看神童的成長,他最終的選擇出乎很多人的預料

曾被譽為“第一神童”的寧鉑,這位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第一人,曾是上世紀80年代許多人的偶像,在2002年選擇出家,許多人由此感慨神童的“人生悲歌”。但對寧鉑而言,成年後的他,一直想做一名“普通人”,這是他第一次自己選擇人生。現在他在佛教界已小有名氣,不再願意談起之前的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