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窯講堂」《明清官窯瓷器》(二十四)青花釉裡紅:完美的結合

第二講 明清彩瓷

彩瓷誕生較早,但元代青花在景德鎮的創燒成功,才真正意味著中國瓷器全面跨入彩瓷階段。明清彩瓷的製作技術,在前代的基礎上,集中國古陶瓷之大成,把土與火的藝術昇華到了極致,創造出絢麗多姿、精美絕倫的陶瓷藝術珍品。品種異常豐富,青花、釉裡紅、五彩、鬥彩、粉彩、琺琅彩、素三彩等皆取得巨大成就,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譜寫了中國數千年來陶瓷史上最為光輝燦爛的篇章。

青花釉裡紅:完美的結合

青花釉裡紅瓷器創燒於元代景德鎮窯。由於釉裡紅對燒成時溫度、氣氛等條件的要求比青花更嚴格,將二者共同裝飾一器,在相同的燒製條件下,使二者的髮色都保持純正,十分不易。

青花釉裡紅瓷器大體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線繪青花與高溫銅紅釉局部應用相結合;另一種是青花和釉裡紅均採用線繪加渲染。元、明時的青花釉裡紅瓷器絕大多數屬於第一種,第二種直至清代康熙時才大量生產,歷雍正、乾隆兩朝,盛極一時。


「古窯講堂」《明清官窯瓷器》(二十四)青花釉裡紅:完美的結合


景德鎮窯青花釉裡紅鏤雕花卉紋蓋罐

高41.2釐米 口徑15.5釐米 底徑18.7釐米

1964年河北保定窖藏出土

現藏河北省博物館

從傳世品和出土物看,明代前期青花釉裡紅器較少見。永樂朝流行的青花釉裡紅瓷器有青花繪海水釉裡紅、海怪紋高足杯、青花繪海水釉裡紅繪龍紋高足杯、青花繪龍紋釉裡紅繪海水紋高足杯、青花繪海水釉裡紅繪三魚紋高足杯等。


「古窯講堂」《明清官窯瓷器》(二十四)青花釉裡紅:完美的結合


景德鎮窯青花海水地釉裡紅海怪紋把杯

明·永樂

高10.3釐米 徑15.2釐米

1994年江西景德鎮珠山御窯廠故址永樂文化層出土

現藏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

宣德朝青花釉裡紅的燒製技術有很大的提高,青花和釉裡紅的色澤都很鮮豔,融會一體,更加綺麗。但是數量極少,十分罕見。所見有海水龍紋碗,以青花繪龍紋,釉裡紅繪海浪;另有云龍紋碗,以青花繪雲紋,釉裡紅繪龍紋。景德鎮明代御器廠遺址曾出土一件小罐的殘蓋,蓋面以青花繪雲紋,釉裡紅繪龍紋。

成化時青花釉裡紅瓷器少有製作,但從傳世青花釉裡紅魚藻紋高足碗來看,釉裡紅魚紋髮色鮮豔,其水平不亞於永、宣二朝。成化之後,青花釉裡紅瓷器不但數量少,而且工藝水平下降,釉裡紅多呈暗紅色。

青花釉裡紅在康熙朝得到恢復,並對青花釉裡紅瓷器加以發展,創燒出灑藍釉青花釉裡紅、青釉青花釉裡紅及青花釉裡紅加彩等。康熙早期青花釉裡紅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署堂名款的青花釉裡紅盤。裝飾題材有山水人物、蓮瓣、花卉等,有些盤的內底還有以青花料題寫的詩句,如“高樹臨溪豔,低枝隔竹繁”,句後落款為“漱玉亭”。畫面中釉裡紅微微泛紫,與鮮麗的青花相互映襯,異常秀美。盤外底有青花楷書“康熙辛亥(或壬子、癸丑)中和堂制”八字四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分別為康熙十年(1671年)、十一年、十二年的作品。“中和堂”是圓明園中康熙皇帝的寓所,這些在當時頗為珍貴的品種,應是專門為康熙皇帝燒造的御用器。康熙中期以後的青花釉裡紅瓷器的造型有茶壺、筆筒、印盒、搖鈴尊、瓶、缽、盤、碗等,裝飾題材有山水、人物、雲龍、魚藻等。


「古窯講堂」《明清官窯瓷器》(二十四)青花釉裡紅:完美的結合


景德鎮窯灑藍釉青花釉裡紅西廂圖盤

清·康熙

通高5.1釐米 口徑32.6釐米 底徑20釐米

現藏景德鎮陶瓷館

雍正時的青花釉裡紅瓷器,無論在燒造數量還是質量上,均達到歷史最高峰。造型很豐富,有各式瓶(玉壺春瓶、天球瓶、梅瓶、六方瓶、錐把瓶等)、尊(如意耳尊、石榴尊等)、雙耳扁壺、筆筒、花盆、罐、缸、盂、洗、碗、盤、杯等。裝飾題材有松竹梅、纏枝花、串枝花、折枝花、蓮池圖、蓮託八吉祥、桃蝠、海水龍、異獸、博古、蘭亭圖、八仙、山水人物、百鹿等。青花與釉裡紅搭配協調,如繪纏枝或折枝花果,即以青花繪枝葉,以釉裡紅繪花果,相得益彰,符合自然法則。


「古窯講堂」《明清官窯瓷器》(二十四)青花釉裡紅:完美的結合


景德鎮窯青花釉裡紅松竹梅紋瓶

清·雍正

高26.7釐米 口徑8.9釐米 足徑1釐米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雍正青花釉裡紅瓷器除少數不署年款外,大多數都有年款。年款多署在外底,有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或六字三行款外圍單線圈,也有青花篆書六字三行款,無邊欄。仿寫款見有青花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款。

乾隆朝青花釉裡紅瓷器的製作,在雍正朝的基礎上頗為盛行。造型有各式瓶(梅瓶、天球瓶、玉壺春瓶、盤口瓶等)、背壺、缸、盒、碗、盤等。裝飾題材有云龍、穿花龍、折枝花果、纏枝花、海水浴日、八仙祝壽等。器外底所署款識多為青花篆書本朝六字三行款,也有署青花楷書“養和堂制”、“浴硯書屋”等堂名款。康熙時創燒的青釉青花釉裡紅此時繼續生產,而且還創燒出黃釉地青花釉裡紅、淺綠釉地青花釉裡紅等新品種。


「古窯講堂」《明清官窯瓷器》(二十四)青花釉裡紅:完美的結合


青花釉裡紅花蝶紋方瓶

清·道光

高37釐米 口徑8.6釐米

現藏江西省博物館


堂名款

亦稱“私家藏款”、“室名款”、“齋名款”、“齋堂款”等。或為宮廷、衙署專用,或是私人將住所或書房名刻、印、書於訂燒瓷器上。內容包括殿名、樓名、閣名、堂名、館名、書房名等。如“養心殿”、“古香樓”、“文山閣”、“慎德堂”、“拙存堂”、“彩雲軒”、“澹懷室”、“古香書屋”、“椒聲館”等,其中以帶“堂”字的堂名款最為多見。瓷器上的堂名款,宋代已初露端倪,明代後期形成風尚,清代更是大量流行,尤以康熙、乾隆、道光時使用最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