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巨頭變成養豬大戶?

11月20日,京東向外宣佈,京東金融正式升級為京東數字科技,進軍數字農業領域,併發布“京東農牧智能養殖解決方案”和進軍智能機器人領域的“R計劃”。

目前,京東數字科技已與中國農大、中國農科院等機構合作成立京東數字農牧院士研究院,自主研發並推出集成“神農大腦(AI)”+“神農物聯網設備(IoT)”+“神農系統(SaaS)”三大模塊的京東智能養殖解決方案。

實際上,京東早就是互聯網圈“農業養殖大隊”的一員。此前曾推出“跑步雞”項目養雞,又與科爾沁牛業合作養牛。

京東作為第三家宣佈進軍養豬的大型互聯網企業,與網易、阿里的養豬模式有哪些不同?對養豬這一傳統行業會產生哪些影響呢?

2009年,當丁磊宣佈養豬計劃時,業界人士紛紛覺得不靠譜。不曾想後來味央豬上市後,銷量還不錯。今年的互聯網大會上,丁磊還向媒體表示,網易味央(業務)規模會擴大,養豬場也會擴大。

今年2月,阿里雲與四川特驅集團、德康集團宣佈達成合作,將對ET大腦針對性訓練與研發,最終全面實現人工智能養豬。ET大腦則是去年12月阿里雲在雲棲大會·北京峰會上推出的,具有能整合城市管理、工業優化、輔助醫療、環境治理、航空調度等全局能力的超級智能技術。

兩者的區別是什麼?此前有分析稱,網易是自己做豬場,而不是賦能給養豬行業;阿里的養豬體系是阿里雲下面的行業解決方案,沒有真正加到產業裡面研究養豬行業。更具體地說:

一個重在體系,一個意在技術。

網易養味央豬,其實不是真正想養豬,而是想要建立一種養殖體系,這種體系完全就是生態養殖的模板,而且可以複製。

而馬雲養豬,是想將AI人工智能引入農業領域。此前,阿里雲ET大腦已經在航空、交通、工業、環境、醫療等多個領域落地,並幫助產業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從形式上看,京東養豬模式與阿里相似,強調AI養豬,併為養殖企業提供解決方案。但他們三者存在共同之處,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讓消費者放心。

應用互聯網技術與先進的科學設備,打通養殖全產業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農牧業智能化、數字化和互聯網化,幫助大型養殖企業降低人工成本30%以上,節省飼料8%——10%,縮短出欄時間5~8天,至少可以降低行業成本500億元。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提高,對食品包括肉質及肉製品的消費需求正不斷提高,更佳關注肉的營養、質量、口味等。

同時,環保力度加大,散戶養殖加速退出養殖市場,大規模養殖場市場佔有率大幅度提升,使的行業向專業化、規模化過度。同時,存在成本高、效率低、質量不達標現象。

互聯網企業是技術創新,發展速度快,已經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多個場景中,如醫療、交通、航空等領域,並取得不錯的效果。

互聯網企業進軍養豬行業,是一件好事,但結果如何,只能是等豬出欄後做對比,定能見分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