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流傳至今的話 出自這位民族英雄

來點課外歷史,更好闖蕩江湖!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一句話,震撼了多少中國人的心,也捍衛了多少中國人的尊嚴!如果瞭解歷史的話,就知道這句振奮人心的話原版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那到底是誰說出了這句流傳百世的話呢?這又勾起了王先生極大的興趣,所以今天就給大家嘮嘮這句話的由來。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流傳至今的話 出自這位民族英雄

漢宣帝時期,南匈奴大多數都已經向漢朝稱臣歸順,那時候北匈奴看見南匈奴歸順,出於自保也假意歸順。由郅支單于帶領的北匈奴開始向西部發展:侵犯欺凌烏孫、大宛等國,常替康居出謀劃策,想降服它們。如果能得到這兩個國家,北部攻打伊列,西面攻取安息,南面排濟月氏、山離烏弋,勢力越來越大。對漢朝的威脅也越來越大。甚至於後來直接殺死了漢朝使臣谷吉等人。漢朝後派來了陳湯和甘延壽兩人出任西域都護府校尉。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流傳至今的話 出自這位民族英雄

陳湯年輕時喜歡讀書,學識淵博通達事理,寫得一手好文章。家中貧窮靠乞討借貸為生,被認為沒有節操,因此不被州里人所稱道。陳湯就西到長安去求取官職,謀得太官獻食丞一官。幾年後,富平侯張勃同陳湯交往,佩服他的才能。公元前36年,陳湯和甘延壽出使西域,陳湯這人沉著冷靜有大智慧,喜歡立功勳。到西域後,就找甘延壽分析道:“現在郅支單于勢力越來越大,應該直接攻打,絕對可以趁他們不注意殺他們個措手不及,必大勝。”甘延壽聽後,感覺他說的非常有道理,於是就準備上奏,準備請示這事。陳湯卻極力阻攔,他說:“非凡的策略是凡人所想不到的,朝中臣絕對不同意。”甘延壽聽後猶豫不決,因為大臣們都是特別害怕做錯事,大家想想都知道,沒有上奏,等於就是先斬後奏。萬一計劃失敗,肯定會受到很大的處罰。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流傳至今的話 出自這位民族英雄

當時甘延壽有病在身,長期臥病在床。於是,陳湯沒有經甘延壽同意就假託發佈朝廷命令聚集各城鎮官兵。甘延壽知道後嚇得從床上跳下來急忙去阻止,這時候陳湯發怒道:“士兵已經集合完畢,你想壞大家好事嗎?”甘延壽無奈之下之後跟陳湯兵分兩路。行軍數月後,突然出現在匈奴城下,北匈奴猝不及防,自亂陣腳,大敗。郅支單于被當場斬殺。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流傳至今的話 出自這位民族英雄

隨後,陳湯上奏漢元帝,說出了流傳百世的名言。原話是:“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其意思就是:“應該把砍下的頭懸掛在蠻夷居住的槀街,讓他們知道,敢於侵犯強大漢帝國的人,即使再遠,我們也一定要殺掉他們。”

這一句言,振奮了多少中華兒女的心,但是我們愛國不是隻靠說說而已,一定要儘量去做點有意義的事。去給國家盡一份力。讓中國的國旗永遠迎風飄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