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故居門匾背後的故事

湖南韶山是毛澤東家鄉。從他的私塾老師為毛澤東故居第一次題匾,到鄧小平重書第四塊門匾,毛澤東故居門匾背後還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

毛泽东故居门匾背后的故事

第一塊“中國人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的家”

1878年毛澤東的曾祖父毛祖人買下上屋場東邊的五間茅草屋,1888年毛澤東的祖父毛恩普攜兒子毛順生、兒媳婦文氏遷居於此。後來歷經毛家幾代人幾十年的改建和擴建,到1918年房屋架構基本定型。1919年10月、1920年1月,毛澤東的母親和父親相繼去世。1921年春節,毛澤東回到故鄉,動員弟弟妹妹“舍小家為大家”,參加革命。不久,毛澤民和髮妻王淑蘭處理了家產,離家走上革命道路。此後,上屋場由當地農民居住。1929年,毛澤東故居被國民黨政府沒收後繼續出租給當地村民居住。

1949年8月4日,長沙和平解放。政府安排韶山村老黨員、毛澤東族叔毛月秋負責舊居管理和接待來訪者的工作。當時,毛澤東舊居不僅十分簡陋,僅有大大小小13間半房屋,而且還未收集過什麼文物,屋裡沒有毛澤東家人的照片不說,門口更無起碼的標誌物即一塊門匾。

湘潭縣委委員毛華初在參觀時對毛月秋提議:“老書記,以後到這裡參觀的人會越來越多,您看屋前是不是該寫個門匾?”毛月秋深以為然。

討論匾上內容時,毛月秋請毛華初說一下自己的看法。毛華初沉吟片刻,不好意思地說:“我肚子裡沒什麼墨水,說不好。隨軍南下到處都看見解放了的老百姓舉著毛主席的像遊行,上面都寫著‘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照此,上屋場的門匾就寫‘中國人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的家’,不知行不行?”大家聽了都表示贊同。

不久,毛澤東舊居掛起了門匾。毛澤東的族兄、私塾老師、也是“韶山一支筆”的毛宇居,為此匾書寫了題字。

當時,中央領導人的舊居都掛著類似“頭銜”,如湘潭縣彭德懷烏石老家,1951年上面就寫著:“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的家”。所以,毛澤東故居第一塊門匾的寫法在當時並不為奇,而是恰當地表達了人民群眾對領袖的樸素感情。

毛泽东故居门匾背后的故事

第二塊毛澤東說“‘偉大’兩字不是封的,我不敢當”

1950年1月12日,毛澤東舊居接待了第一批國際友人即蘇聯電影代表團。同年5月,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代表父親回鄉,參觀父輩的舊居。1952年,韶山鄉政府自作主張對毛澤東舊居進行第一次大規模整修,本來還準備再修條路,毛澤東知道後堅決阻止。

1953年,毛澤東在北京會見來自家鄉的親友時,毛月秋提起了三年前蘇聯攝影師參觀舊居的事情。毛月秋又告訴毛澤東,蘇聯和民主德國客人看到上屋場上掛的“中國人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的家”的匾,都說好。

毛澤東卻連聲說:“這個不妥,不妥。‘偉大’兩字不是封的,我不敢當,哪裡會一寫偉大就偉大呢?我建議換一個門匾。”

毛澤東的意見帶回去後,已從湘陰縣調任湘潭縣委書記的華國鋒為此召集縣委幹部開了幾次會,根據毛澤東的“批評”,廣泛徵求了各方面的建議並經多次討論後,決定把第一塊門匾撤換。隨即,湘潭縣委上報湖南省委批准,第二塊門匾“毛澤東同志故居”於1955年3月,掛在了上屋場。

1955年5月29日,徐特立從長沙專程到毛澤東家鄉韶山參觀。發現舊門匾被換了,他對毛月秋說:“毛主席又走在我們前面了。人民的領袖人民愛,偉大也不能天天掛在嘴邊、貼在牆上,這個不能靠宣傳,要靠人民的擁護、歷史的肯定……毛澤東同志故居現在的門匾好。人民把主席尊為偉大領袖,主席卻始終認定自己是黨的隊伍中的一名同志。這既尊重了毛主席本人的意願,又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而‘故居’兩字也是古人說的舊居的意思,典雅樸實,平凡中體現了偉大。毛澤東是馬克思主義在東方實現民族解放和勞動人民解放的旗手。”

毛泽东故居门匾背后的故事

第三塊劉少奇提議改“故居”為“舊居”

1961年3月14日至23日,毛澤東在廣州召開了中央工作會議,劉少奇等中央領導同志參加討論並通過了《農村人民公社條例(草案)》(即《農村六十條》)。歸途中,劉少奇順便到家鄉附近搞調研,直接瞭解農民對《農村六十條》的意見。

4月1日,劉少奇到達長沙後,並沒有直接回炭子衝老家。4月2日,他來到與炭子衝只隔十多里的寧鄉縣東湖塘公社王家灣生產隊。在生產隊養豬場一間破舊空房裡,劉少奇和夫人王光美一起住了6天。在這6天裡,劉少奇聽取了先期到達的中央調查組和湖南調查組的彙報,親自到四周農家瞭解群眾對食堂、分配、住房等各方面意見,接待了寧鄉一撥又一撥的鄉民,認真地回答了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4月8日下午,劉少奇懷著沉重的心情離開了故鄉,在湖南省公安廳廳長李強陪同下前往韶山沖。

4月9日晨,劉少奇來到韶山沖參觀。他凝視著“毛澤東同志故居”幾個大字,沉思一會兒後指了指門匾,輕聲問工作人員:“你們知道這個門匾是誰提議寫的嗎?”工作人員搖搖頭。

劉少奇緩緩說道:“毛澤東同志故居的‘故’字有‘過去’和‘去世’兩種意思。我們的毛主席身體很健康,應當把‘故’字改為‘舊’字。”顯然,他這個眼光和理解是依循新社會的新常理新用法之見。

劉少奇的話一說完,在場的人都大吃一驚,沒想到一字只差,會有這麼嚴重的問題。舊居管理人員認真把劉少奇的意見完整準確地記錄下來,並逐層向上級彙報。不久,湖南省委辦公廳下文同意將“毛澤東同志故居”改為“毛澤東同志舊居”。196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為舊居題寫了“毛澤東同志舊居”的匾額。從此,“故居”改為了“舊居”,此名稱一直沿用到1983年。

毛泽东故居门匾背后的故事

第四塊鄧小平題寫匾懸掛至今

1973年10月,剛剛復出不久的鄧小平在結束了陪同加拿大總理訪問鄭州、桂林等地的工作任務後,特意取道湖南長沙來到韶山。

19日,鄧小平在湖南省委領導的陪同下來到毛澤東舊居,還沒進門就說:“我老早就想來。1965年有這個念頭,當時太忙了,1966年我想來也來不了。”參觀完舊居,韶山方面希望鄧小平照相留念,省委領導要韶山方面直接詢問他。於是,一位工作人員帶著試探性的口氣問:“小平同志,您是第一次來到韶山,照不照張相啊?”

“照,當然要照!”鄧小平撫了撫中灰色的中山裝,挺起胸膛,和一群湖南本土穿著舊軍裝、中山裝的人們,在“毛澤東同志舊居”前留下了一張珍貴的合影。這張珍貴的相片,現在陳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

1983年,時值毛澤東90週年誕辰,韶山管理局派人到北京,請鄧小平題寫故居和紀念館的匾額。4月2日,鄧小平幾易其稿,揮毫題寫了“毛澤東同志故居”和“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兩塊匾額。

如今,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用的就是鄧小平的題字。

(選自《新湘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