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攝影比賽:各國選手大放異彩,中國女攝影師獨佔鰲頭獲獎


《蛇夫座雲團》是 “星星和星雲”組別的冠軍作品。  這片雲團隱藏著暗沉的發射和反射星雲,跨度大約14光年,距離地球約460光年。它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形成區之一。由俄羅斯的Artem Mironov拍攝

《恆星日》獲“星星和星雲”組別的亞軍。  眾所周知,地球的自轉週期是24小時。實際上地球自轉只需23個小時56分4秒,這被稱為恆星日。這幅照片記錄了一個恆星日內地球上空星星的運動軌跡——呈現著美麗的同心圓星跡。由匈牙利的Andras Papp拍攝

《吃豆人星雲》獲“星星和星雲”組別的高度評價獎。  NGC 281因與視頻遊戲角色吃豆人相似,故得此名。若以可見光光譜的普通色來看,這個星雲相當乏味。當這張照片使用了哈勃調色板功能,這片星雲的亮藍中心區以及周邊的鐵鏽色帶得到了生動的展現。烏克蘭的Andriy Borovkov在2016年8月拍攝了這張照片


“極光”組別冠軍:《幽靈世界》。  丹麥攝影師Mikkel Beiter正站在海邊觀察海浪。海浪緩慢地衝刷著沙灘,浸溼沙子,這為反射光創造了很好的條件。突然,雲層從附近山脈中冒出來,在海面上空蔓延,這片幽靈般的深綠極光橫跨夜空,攝於冰島的斯柯克斯克。

“極光”組別亞軍。  綠色極光弧貫穿西伯利亞森林凍土的夜空。攝影師捕捉了八張垂直畫面。拍攝過程中,每秒時間都十分珍貴,因為極光是動態的,攝影師需要儘快按動快門以 真實地捕捉現場景象。俄羅斯的Kamil Nureev拍攝此圖。

中國女攝影師葉梓頤的極光圖也脫穎而出。拍攝時,她乘坐著一架從阿姆斯特丹飛往北京的飛機時,透過窗戶看到,綠色極光盤繞在藍色的深邃天空和橙色的暮光上方。葉梓頤本就預計飛行旅程中有望觀察到極光,並選擇了最適合觀察的座位。除了強烈的極光活動,葉梓頤有幸在白夜期間同時捕捉到出現在地平線上的暮光。


“星系”組別的冠軍《M63:恆星流和向日葵星系》中,一片明亮的旋渦星系M63如同從中心向外圍散落的項鍊。  幽靈般的星跡弧一直是攝影師難以捕捉的拍攝對象。烏克蘭的Oleg Bryzgalov在保加利亞的Rozhen天文臺拍攝了這張照片,該天文臺所在地是歐洲光汙染最少的地方之一。

“星系”組別的亞軍《NGC7331:鹿舔(Deer Lick)星系團》。  這片旋渦星系距離地球約4000萬光年,位於飛馬座中。該星系群中,鹿舔星系團規模最大,佔據此圖主體。數個較小的星系NGC 7335、NGC 7336、NGC 7337、NGC 7338和NGC 7340位於其上方。美國攝影師Bernard Miller拍攝於新墨西哥州。

“星系”組別中《NGC 4565:針狀星系(Needle Galaxy)》獲得評委的高度評價。  該星系位於後發星座(Coma Berenices)中,距離地球大約4000萬光年,亮度高於仙女座。當我們從地球這一側觀測該星系時,它的旋臂彷彿一道光束。由烏克蘭的Andriy Borovkov拍攝

月球”組別亞軍《托勒密環形山和直壁(Rupes Recta)之夜》。  相較面向地球的一面,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擁有更多的環形山。這張照片是對背地一面的特寫,展現了月球中南部的壯觀地貌:主要由托勒密環形山(Ptolemaeus)、阿爾芬斯環形山(Alphonsus)和阿爾扎切爾環形山(Arzachel)構成。由西班牙攝影師Jordi Delpeix Borrell拍攝

“月球”組別中,《莫納克亞火山的月落》贏得了高度評價。  龐大月球化身巨幅背景圖,莫納克亞天文臺與月球相比之下,顯得十分嬌小。莫納克亞休眠火山,雖然位於夏威夷,但海拔達4200米,因此冬季山頂白雪覆蓋。按從左到右的分佈,圖中的望遠鏡分別是英國紅外望遠鏡、夏威夷大學2.2米口徑望遠鏡、北雙子座望遠鏡以及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圖由美國的Sean Goebel拍攝


贏得“太陽”組別冠軍的是《水星升起》地球人得以一睹水星凌日。水星這顆太陽系中的最小行星掠過太陽的臉龐,歷時7.5個小時。每個世紀,水星的凌日現象會發生13或14次。這是本世紀曆時最長的一次。圖中,水星只是太陽盤面上的一個小黑點。英國的Alexandra Hart拍攝

獲“太陽”組別亞軍的是《日面邊緣的日珥和太陽黑子》。  利用定製望遠鏡以及Lunt H-alpha濾光鏡,美國攝影師Eric Toops以高放大率拍攝了太陽活動的細節。由於地球大氣層造成視野模糊,他將數張照片進行堆疊處理,以穩定圖像和以及提升“可見條件”。

“太陽”組別中的佳作《幽靈太陽》為我們展現了太陽的色球層。  經色彩處理,太陽表面為暗色,太陽黑子呈現為亮點,但日面邊緣以外區域的對比度被增加,凸顯了日面西部邊緣的數處日珥。由英國攝影師Michael Wilkinson拍攝

“人與太空”組別冠軍:《巴塔哥尼亞的觀星者》。  阿根廷的洛斯冰川國家公園(Los Glaciares National Park)的白石冰川上,一名觀星者正凝望著銀河系中的星辰。俄羅斯的Yuri Zvezdny

“人與太空”組別季軍:《半圓丘:夜之軌跡》由美國的Kurt Lawson拍攝於加州約塞米蒂國家公園(Yosemite National Park)中。半圓丘(Half Dome)是該公園的最高峰,成為其重要象徵。Kurt Lawson和拍攝夥伴Sean Goebel在夜間沿著Cable Route路線登山。幾近清澈的天空為拍攝星跡創造了極佳條件。

中國攝影家傅定彥的《星際旅行》獲“人與太空”組別的高度評價獎。  為了再現太空旅行的氛圍,傅定彥遠離城市燈光,來到馬達加斯加海岸附近的留尼旺島。他穿著太空服,站在銀河系和大小麥哲倫星雲下,逼真地模擬了星際旅行者的形象

《金星相演化》獲“行星、彗星和小行星”組別的冠軍。金星被太陽照亮的比例為86.6%,六個月後,這一比例降低為1%。英國攝影師Roger Hutchinson採用相同的相機設置拍攝了一系列照片,因此隨著金星位置的變化,同一張圖片中金星尺寸的變化十分明顯。

《逆行的火星和土星》獲“行星、彗星和小行星”組別的亞軍。火星和土星在黑暗太空中的運行路徑被清晰地記錄在這張圖中。對於這兩個星球而言,去年是個特殊的年份。因為這一年間,兩者在不斷接近彼此。土耳其攝影師Tun? Tezel大約每週拍攝一次,共拍攝了46張照片。  

“天空之境”組別的亞軍《卡瓦格博峰上空的星跡》由中國攝影師吳忠(由Zhong Wu音譯)拍攝。  卡瓦格博峰是梅里雪山的主峰,是雲南省的第一高峰。它的美麗世界聞名,是藏傳佛教最神聖的山脈之一。落在山頂上的月光讓山峰蒙上一層空靈的面紗。

“機器人拍攝作品組”的冠軍名為《彗星和行星星雲的邂逅》。  這一組別的作品均用遙控機器人望遠鏡拍攝、後期由參賽者進行處理。圖中,綠色的彗星C/2013 X1(PanSTARRS)正掠過外層粉色和內核藍色的螺旋星雲。由奧地利的Gerald Rhemann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