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集團:賦能社會情懷 共建“竹林生態”

美國經濟學家格里高利·曼昆在解釋“權衡取捨”時指出,現代社會需要在清潔環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間進行選擇。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印證和延伸,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更加註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我國最大的電商零售平臺之一,京東集團在近日發佈了2013-2018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報告以聯合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框架,全面展現了京東面對全球氣候惡化、消除貧困、經濟發展不均衡等問題上履行的企業責任。

正是憑藉對社會責任的積極踐行,京東日前獲得了經濟觀察報頒發的“2018年度CSR貢獻獎”。“五年來,我們攜手合作夥伴,構建了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竹林生態’。” 京東集團企業社會責任部總監、京東公益基金會秘書長馬麗波表示。

馬麗波解釋道,在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當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不僅要充分挖掘自身商業資源,而且應當聯合上下游平臺形成“竹林”,滿足消費者需求,推動行業進步,實現社會長遠發展。

技術加持 助力消費升級

消費升級是中國經濟增長從量變到質變的重要體現。在推動消費升級過程中,京東基於用戶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不斷提升產品與服務品質,帶動更多消費者享受美好生活,以高質量消費助推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

例如去年11.11期間,京東聯合上千家品牌和60萬家線下門店,為消費者帶來“好物+好玩+好服務”的一體化購物體驗。 京東數據顯示,11.11期間大品牌、進口商品受到消費者喜愛,升級型、享受型商品熱賣。

除此之外,充分體現消費升級的旅遊項目也備受消費者青睞。2018年11月1日至11日,京東出境遊銷售額達到去年的249%,極光遊產品銷售額更是高達去年12倍;具有主題特色的優質酒店民宿受到推崇,11.11期間銷量達到去年同期487%。

在升級產品的同時,京東也在積極提升與之相匹配的服務環節。2017年10月,京東上線奢侈品平臺TOPLIFE,不僅幫助高端品牌拓寬中國市場,而且提升了全國各地中高端消費者的購買體驗,開啟中國奢侈品線上消費新一輪變革。截止2018年底,TOPLIFE迎來了80餘家國際知名一線品牌入駐, 服務範圍從29個省265個市及地區擴展至31個省281個市及地區。

不僅在國內,全球消費者也在共享“中國速度”。目前,京東物流在泰國與嘉裡物流、DHL、日郵物流三大物流巨頭實現系統對接,全面強化在泰國的服務能力和範圍,將曼谷推行的上午下單、下午送達的“211時效服務”逐步推廣至泰國全境。

京東集團:賦能社會情懷 共建“竹林生態”

在京東助力消費升級背後,離不開強大的基礎設施與技術支撐。據悉,京東在全國擁有多個數據中心,並且自主研發了阿基米德操作系統。該系統可以將多個數據中心連接成一個整體,利用內置的中間件容器雲服務實現對用戶應用的數據同步和故障切換,不僅能夠“就近”解決消費者訪問需求,也可以應對突發問題,迅速將訪問需求無縫切換到其他中心。

此外,京東的智能供應鏈也“功不可沒”。通過與上游製造企業相互打通,京東智能供應鏈實現了單一庫存管理優化功能到全局全網全流程智能化的突破。在智能供應鏈的助力下,蘇泊爾、松下、飛利浦等品牌在11.11期間現貨率提升至99%,品牌庫存週轉同比優化率平均超過30%。

上下協同 推動行業變革

助力消費升級只是京東踐行企業責任的第一步。對於零售行業,京東正在通過賦能合作伙伴,實現從零售商向“服務全社會的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轉型,最終推動區域經濟持續發展和零售行業全面變革。

以京東拍拍為例。基於用戶二手交易的多樣化需求,京東拍拍為用戶提供了B2C+C2B+C2C差異化解決方案,滿足消費者全生命週期商品服務的同時,推動二手產業的品質化升級。

一方面,京東拍拍建立了健全的二手商品檢測定級標準,推動二手行業標準化進程,進一步惠及社會信用體系的構建。據悉,拍拍推出了53項已註冊或編制標準,實現252個標準覆蓋品類;自建7大二手檢測中心和5 所第三方抽檢/評測實驗室,已授權 10 家商品檢測定級機構。

另一方面,京東拍拍通過搭建基礎設施完善的逆向供應鏈,改善二手行業從業生態。目前,拍拍聯合奧北、陶氏、宜家、利樂等企業, 搭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回收平臺、品牌合作平臺、再生供應鏈平臺以及再生商品銷售平臺,打通循環產業鏈。

“站在經濟全球化的視角,許多產品在其生命週期內會在多個國家之間進行多次流轉。” 京東拍拍相關負責人表示,二手產業既滿足了多數國家和地區對消費品的需求,又減少了生產過程中的汙染和浪費,對人類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京東倡導的綠色發展模式不只體現在二手產業。目前,京東也在積極構建“一手”生鮮市場。為壓縮供應鏈中間環節、降低流通成本,京東生鮮在 2018年繼續深挖生鮮商品的原產地直採模式,引領行業向精細化、高品質方向前行。

2018年4月,京東生鮮與全球水產養殖聯盟(GAA)簽署合作協議;6月,京東生鮮為智利、加拿大、新西蘭、日本、西班牙5個海外生鮮農場授牌;9月,京東生鮮發起“全球水果品牌戰略聯盟”,首批18家國際知名水果生產企業加入;12月,查干湖漁場正式加入“京東生鮮農場計劃”,成為優先供應京東的專屬產地。

此外,京東還在積極探索和推進無界融合模式,以7FRESH生鮮超市為載體,率先打出了聯動線上線下、支持多場景消費的“大生鮮”概念,完成了從源頭到終端、從縱向中間環節到橫向品牌產品的整合與優化。

科技創新 共建綠色生態

綠色生態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京東履行企業責任的關鍵一環。在創新技術的加持下,京東通過開展閒置物資回收計劃、蔚藍地球可持續周以及綠色物流等一系列活動,攜手合作夥伴共同構建綠色生態。

自2016年起,京東依託高效的一體化物流解決能力,發起閒置物資回收計劃。該計劃提供免費上門回收服務,並藉助京東公益“物愛相連”平臺與多家公益組織、再生企業合作,拉動更多公眾參與到環保活動中來。截至目前,京東已在全國47個城市開展閒置物品回收活動,回收物資通過捐贈、再生等循環利用的途徑共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700噸。

為了拓展閒置物品回收計劃的邊界,京東先後聯合聯合國開發計劃署、WWF等公益機構,在2017年啟動蔚藍地球可持續周倡導活動。在可持續週期間,京東及合作機構共同倡導公眾參與閒置物資回收、減少一次性塑料使用、實施綠色消費等實際行動,號召更多人踐行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京東方面表示,集團希望能夠藉助商業模式的優勢,與專業的公益機構、環保組織合作解決社會問題,同時拉近民眾參與公益環保的距離,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民眾對環保、可持續發展的認知度。

作為京東商業模式的重要組成,物流環節是京東的最大優勢之一。2017年,京東物流聯合九家品牌共同發起綠色供應鏈行動——青流計劃,通過與供應鏈上下游合作,探索在包裝、倉儲、運輸等多個環節實現低碳環保、節能降耗。

京東集團:賦能社會情懷 共建“竹林生態”

例如在包裝環節,京東在保證貨物不受損的情況下,自主研製了“瘦身”膠帶,將寬度由53mm降至45mm。據馬麗波透露,2018年京東11.11期間,通過“膠帶”瘦身、循環包裝等方式,京東預計少用膠帶一億米,連起來可繞赤道2.5圈。

同時,京東也在進一步推動包裝的可循環、減量化、可降解化。2018年8月起,京東開始在部分城市為用戶提供自選循環包裝服務,用戶下單時可以選擇是否使用“循環包裝”,配合回收後獲得京豆獎勵。

“京東擁有龐大的平臺網絡,因此我們為綠色生態做出的一點點改善,都能形成強大的規模效應。”馬麗波指出,我們希望京東平臺、消費者、供應商以及整個社會一起努力,在“竹林生態”的模式下為綠色環保和社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