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票房遇冷,一夜回到三年前

2018 年的電影國慶檔已經在昨天結束,有11 部影片在該檔期上映。其中,三部大片裡誰也沒想到《李茶的姑媽》的票房遇冷,貓眼將該片的預估票房從23.21 億下調至如今的6.87 億。這主要源於麻花喜劇本身質量的滑鐵盧,也有一部分是因為大部分觀眾認可《影》是張藝謀導演許多年以來質量較高的一部,故事緊湊、形式美感出眾、演員演技在線,有這幾點保證,總體質量是過關的。至於也被不少人質疑的,“形式大於內容”、“故事並不新鮮”等等問題,都是在總體質量獲得認可的基礎上進一步的討論。

相比宏大敘事,“話題性”更有觀眾緣

也許是因為當下中國電影有太多例子證明了“話題性”比質量和美感更重要,更有觀眾緣,比如《我不是藥神》、《後來的我們》,包括麻花過去出產的喜劇,這些電影在題材上就天然具備和觀眾距離非常近的優勢,這些都是年輕的新晉導演帶來的作品。與它們相比,張藝謀、陳凱歌這些成名多年的導演最近幾年帶來的作品,和觀眾的距離多少有些遠,《長城》、《歸來》、《妖貓傳》,再到這部《影》。

國慶檔票房遇冷,一夜回到三年前

《妖貓傳》的盛唐氣象。

可以看得出來,第五代導演仍然醉心於宏大主題的敘事,《妖貓傳》追尋了盛唐傳說背後的一段真相,《影》刻畫的是一段影子替代真身的宮廷權謀之爭。《妖貓傳》華麗繁複,《影》簡約素淨,它們相同的地方是都非常精緻,嚴格按照戲劇的標準去琢磨故事、人物,精心地打磨適合故事的影像風格,深深地將主題藏在故事背後。

這兩部作品技術層面的精緻其實讓筆者有些感動,它們都帶著一種“老工匠”對自己的要求,精雕細琢,務求成品符合自己的手藝標準,這是一個多年藝術工作者的自覺。

尤其是《影》煞費苦心地將顏色淡化到最少,不是黑白,卻在山水之間瀰漫著一股煙青色,廟堂之上又是一番水墨用色,場景也是隻有簡單的幾個轉換,十分精煉。整體用色是《影》比較高級的地方,筆者並不認為這個故事變成完全綵色的會讓它變得更好。色系的統一帶來美感,以及讓觀眾將注意力集中在主要的故事線和人物上。

國慶檔票房遇冷,一夜回到三年前

《影》的水墨用色。

觀眾缺乏共鳴,對主題和人物的理解不同

應該說《影》有問題的地方還是在於導演想說的東西過於宏大,而這個時代的觀眾卻更關心個體。《影》中的替身境州是個悲劇的個體,但他讓人共情的這個語境不夠強大。而只要觀眾對這個人物的投入不夠,那麼整個故事的陰謀、顛覆就變得離觀眾比較遠,因為誰成誰敗誰是大都督就沒有那麼重要了。片中最讓人感到絕望的時刻可能是境州拼死回到家中,卻發現母親被殺死,又有人來滅他的口。這裡能激起觀眾本身的求生欲,但之後則又變成朝堂上翻雲覆雨的政治鬥爭。

大時代裡的個體,大陰謀中的小人物,這是永遠有魅力的藝術主題,當然並沒有那麼容易表現。“藥神”中王傳君成功刻畫了當時醫藥制度下的犧牲品這樣一個個體,讓太多觀眾拘一把同情之淚。《影》中的境州是權利鬥爭中的犧牲品,但這個犧牲品原本的自由美好人性並未讓觀眾深刻感受到,所以當他也站到權力的那頭去的時候,孫儷扮演的都督妻子感受到了深深的恐懼,觀眾卻並沒有同時感受到。導演想要表達的也許是境州無法突破權謀鬥爭最終身陷其中的悲劇命運,而觀眾看到的也許只是草根成功逆襲。對“大主題”和“小人物”的理解不同,也許是《影》不能獲得太多觀眾理解和共鳴的原因。

國慶檔票房遇冷,一夜回到三年前

《英雄》裡刺殺秦王的李連杰。

《影》和《英雄》之間的隱隱聯繫對於熟知張藝謀的觀眾來說很是有趣,當年李連杰扮演的刺客為了天下選擇不刺殺秦王的結局曾經讓觀眾譁然,如今鄧超扮演的替身境州在權力鬥爭中本想苟活,誰知無法全身而退,因緣際會之下替身刺向了都督真身取而代之。有人說這個結尾仍然沒有破局,因此格局不大,我倒是覺得取而代之已經是一種天真,追求破局在如今語境下恐怕是痴心妄想。

國慶檔票房遇冷,一夜回到三年前

《李茶的姑媽》中的真假姑媽。

巧合的是,今年國慶檔的三部大片都是關於真假主題的。《李茶的姑媽》是通過假扮姑媽獲得金錢,《無雙》是幻想出分身製造假鈔追求金錢,《影》是安排替身追求金錢的終極——權力,很明顯前兩者的主題顯然比較實際好理解一些。但從票房的結果來看,如今的觀眾還是看整體的內容和質量,也並非越淺顯就越受歡迎。《影》整體上的製作精良還是讓觀眾感受到了,頂著宏大的主題也依然用形式上的美感收穫了較多觀眾的好評。

《影》和《無雙》都是更接近過去的那種好片,可見只要“好”,是不是“老”也並非關鍵。即使是簇新簇新的,如果明晃晃地寫著“爛”,也是不成的。如果又新又好,那自然是更多觀眾的最佳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