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公眾評議會首期:86%網友贊成拒載獨自乘車的醉酒乘客

11月13日,滴滴公眾評議會推出第2期話題,內容聚焦“網約車內是乘客的私人空間還是公共環境?”,邀請公眾就能否在車內飲食、攜帶寵物打車,以及在確保信息安全的基礎上能否接受在車內錄音錄像等問題展開討論。

滴滴出行提供了真實案例供網友討論——

案例1:拼車時,郭女士遇到了吃早餐的拼友李先生,韭菜包子的味道很難聞,郭女士向平臺投訴李先生影響拼友乘車。

拼友李先生:“我不知道她那麼介意啊,早晨上班來不及,只能車上吃。”

案例2:羅先生打車時帶著愛犬,卻因愛犬拉布拉多體型過大被拒載。羅先生因此投訴車主趙師傅無故拒載。

車主趙師傅:“太大的狗容易弄壞真皮座椅,掉下的狗毛還可能引起後面乘客過敏,有糾紛說不清楚。”

案例3:吳先生忙了一天很累,上車後脫了鞋,並把腳搭在副駕駛靠枕上想好好放鬆下,但被車主張師傅投訴行為不當。

乘客吳先生:“我花錢打車,就想在車上好好休息一下,為什麼不行呢?”

案例4:王先生打車時發現APP彈出了錄音錄像授權提醒。他覺得這侵犯了自己的隱私,於是致電平臺投訴。

乘客王先生:“車內是私人空間,為什麼要錄音錄像?”

該調研上線不久,就有45名網友發表了評論,有網友說:“網約車與公交和出租車本質上不同,車基本上是屬於司機個人財產,相當於你租了別人房子也要愛惜別人財產一樣。”也有網友說:“在徵得同意後,可以協商。”

此前的11月2日,滴滴上線試運行“公眾評議會”功能。滴滴方面稱,針對平臺面臨的難題和挑戰,長期徵求意見和建議,邀請社會各界參與共建共治,共同建立安全健康的出行生態。據悉,“公眾評議會”試運行期間,將對每個話題開展7天的討論。

據滴滴方面介紹,上週,滴滴公眾評議會推出的首期話題“司機是否有權拒載獨自乘車的醉酒乘客”引發熱議,共有26.9萬名網友參與了投票和評論,其中86%的人認為司機可以拒載獨自醉酒的乘客,14%的人認為司機不能拒載。

據介紹,參與首期話題討論的用戶觀點可大致分為三類:

1.醉酒乘客情緒易衝動,失去一定的判斷能力,為了駕駛安全,司機可以拒載。

2.醉酒乘客的打車訴求當被滿足,尤其是在東北、西北、內蒙古等地區,冬天司機拒載,易給乘客帶來傷害。

3.不可一刀切,建議對不同醉酒度的乘客採取不同措施,可聯繫乘客緊急聯繫人或送至附近派出所。

絕大部分網友認為,醉酒乘客吐在車內需支付司機相應的洗車費與誤工費。也有網友提出可與保險公司合作提供 “醉酒險”、“洗車險”供醉酒乘客購買。此外,如何判斷一位乘客醉酒、證明乘客嘔吐在車內也成為了熱議點。有網友提出在車內安裝錄像設備,為判責留存證據,也有用戶提議車內配備酒精檢測儀器等。

據悉,首期話題的投票結果與主要建議觀點已遞交滴滴安全監督顧問委員會、產品委員會及平臺治理部,為平臺處理醉酒引發的糾紛和擬定《司乘文明公約》提供參考。滴滴將結合用戶意見與建議,基於實際可操作性來擬定相應的規則與產品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