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抽樣9成App信息收集不當,信息安全和便利的邊界到底在哪?

隨著手機日漸成為人們生活工作的必需品,手機上的各類App也越來越發揮出更重要的作用。數據顯示,現代人平均會在手機上裝四十個App,而每天的使用時間超過兩個小時,人們早已離不開各式各樣的手機App了。然而,當人們越來越習慣於使用手機App,並慷慨地將個人信息分享的時候,軟件公司卻開始行一些陰暗齷齪之事。

中消協抽樣9成App信息收集不當,信息安全和便利的邊界到底在哪?

近日,一則消息顯示,中消協對市面上的手機App進行了調查,通過抽樣選取100款App,判斷其信息收集和使用的情況。調查結果表明,其中91款App存在不當收集和使用信息的情況。除了常規的年齡、性別等身份信息之外,這些App還收集銀行卡等財產信息和指紋等生物識別信息。更可惡的是,有的App還強制要求用戶同意自行承擔信息洩露的責任。不誇張地說,在現在的軟件環境中,個人的信息幾乎是赤裸地暴露在各大軟件公司面前,而且毫無保障。

個人信息洩露的情況其實比比皆是。相信你應該有過這樣的體驗:剛在某網站上留下一條留言,相關的推銷電話就打了進來;前一秒才瀏覽過一件商品,後面的網頁就全是關於這個商品的廣告。常在網絡上活動的人,總會被各種各樣的推銷電話騷擾,如果不設置攔截,那手機差不多都沒法用了。

中消協抽樣9成App信息收集不當,信息安全和便利的邊界到底在哪?

所以說,對個人信息安全的關注是十分必要的,否則今天能被用於接收騷擾電話,明天就能被用於違法犯罪。但是反過來說,如果嚴格禁止一個美圖軟件的拍攝權限、禁止一個支付軟件的銀行卡權限、禁止一個錄音軟件的錄音權限、禁止一個地圖軟件的位置權限,那會導致軟件無法正常使用,明顯也是不合適的。

因此,在App的使用上,有時候這個安全和便利的邊界就會很難界定。多一分安全,則軟件的使用就會變得麻煩;多一分便利,則信息就多一分暴露在陌生人前的可能性。到底什麼樣的邊界才是合適的呢?

中消協抽樣9成App信息收集不當,信息安全和便利的邊界到底在哪?

小編認為,這個安全和便利的邊界應以軟件的主要功能為準。如果你是一個拍照軟件,那你就不該獲取我的財產信息,如果你是一個娛樂軟件,就不該獲取我的生物信息。軟件作為一種互聯網服務,應該和其他服務一樣,謹守本分,不能越界。

中消協抽樣9成App信息收集不當,信息安全和便利的邊界到底在哪?

看過這樣一篇科幻文,在未來,所有人從出生起就全程暴露在監控之下,一顰一笑、一言一行都被巨頭公司記錄在案,產生的任何一條信息都會被大數據分析,並記入個人信息庫,所有人都沒有一絲一毫的隱私。在那個年代生活,人們連隱私這種觀念都徹底消失了,人就像一個透明的容器,每個人都能瞭解另一個人所有的信息,謊言消失了,但是由於信息的絕對公開,人性也消失了。這是一個信息洩露的極端恐怖場景。

希望人們能愈加重視信息安全,不要讓無底線的軟件公司帶我們走向這樣可怕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