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化肥行業十大預測震撼發佈!

2018年已經過去,化肥出口關稅取消、系列肥料標準出臺、土壤環境保護法出臺,一批大型肥企破產重組,行業整合加速……每一件事都為2019年的趨勢埋下伏筆。

未來肥料行業更加有序化、高效化、專業化和環保化已無懸念,然而,具體什麼政策最有可能落地,現有行業版圖將發生什麼改變?以下為農財君的十大預測,歡迎廣大行業人集思廣益,新年裡信心百倍地開個好頭。

2019年化肥行业十大预测震撼发布!

預測一

肥料包裝標識將變,中微量元素不再隱身

預測理由:受制於行業標準,復混肥料(複合肥料)中的中微量元素不能在包裝容器和質量證明書上標明。隨著中微量元素在農業生產中的普及,企業呼籲解除限定。2017年工信部等三部門完成《肥料標識內容和要求》的修訂上報稿,修訂版《肥料標識內容和要求》解除了對中微量元素的標識限制,但出臺時間暫未確定。

GB 18382-2001《肥料標識內容和要求》行業標準中明確規定:復混肥料(複合肥料)若加入中量元素、微量元素,不在包裝容器和質量證明書上標明;中量元素肥料應分別單獨標明各中量元素養分含量及中量元素養分含量之和,含量小於2%的單一中量元素不得標明。

近年來,越來越多肥料企業和種植戶意識到中微量元素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但肥企在復混肥料中加入中微量元素卻無法標出;中量元素肥料中,小於2%含量的中量元素也無法標出。

近年來,企業呼籲解除限定,修訂版《肥料標識內容和要求》最終審核通過以後,將由國務院批准發佈或授權批准發佈,出臺時間暫未確定。2019年將會出臺?我們拭目以待!

預測二

生物刺激素中國標準提上議程

預測理由:由於缺乏行業標準,生物刺激素概念模糊、分類標準缺失,無法體現特殊功能和實際效果,致使產品登記困難,難以在市場上推廣。

近年來,生物刺激素在國內外發展迅速,但在推廣中正面臨著概念混淆不清、行業散亂小、李鬼多過李逵、劣幣驅逐良幣、概念炒作多於產品創新、缺乏科學使用技術、神化其功能與作用等突出問題,嚴重影響生物刺激素市場健康發展。

目前,歐盟已將生物刺激素定義為一種包含某些成分和微生物的物質,這些成分和微生物在施用於植物或者根圍時,對植物的自然進程起到刺激作用,包括加強/有益於營養吸收、營養功效、非生物脅迫抗力及作物品質,而與營養成分無關,

並出臺了行業標準。國內目前正在加快生物刺激素行業標準制定進程,2018年4月史丹利召開行業內會議,通過深入分析生物刺激素歐洲標準旨在因其業內對生物刺激素的關注;5月南方農村報主辦生物刺激素會議,再次聚焦行業熱點;全國肥料和土壤調理劑標準化委員會提出將生物刺激素其定義為,一種具有促進植物生長和提高應激響應及作物品質的物質,並在推進該標準的落地。

數據顯示,中國已經發布的生物刺激素相關國家標準包括GB/T 33804-2017農業用腐殖酸鉀、GB/T 34765-2017礦物源黃腐酸含量的測定、GB/T 35112-2017 農業用腐殖酸和黃腐酸原料製品等;已發佈的行業標準包括HG/T 3278-2011農業用腐殖酸鈉、HG/T 5045-2016含腐植酸尿素、HG/T 5046-2016腐植酸複合肥料、HG/T 5050-2016海藻酸類肥料等。

但就現有的相關標準而言,某些組成成分、作用機理、代謝產物無法衡量,生物刺激素產品缺乏登記證難以推廣,急需生物刺激素行業標準出爐以促進行業更好更健康發展。2019年,生物刺激素中國標準將提上議程。

預測三

2019年鉀肥大合同將突破300美元/噸?

預測理由:這個預測不是農業人士所期待的。全球鉀肥都在大幅上漲,我國拿下290美元/噸CFR的價格已實屬不易。據推測,以現在的趨勢,2019年鉀肥將突破300美元/噸。

經過長達9個月的談判,中方鉀肥聯合談判小組最終與BPC(白俄羅斯鉀肥公司)就中國2018/2019年鉀肥海運進口合同達成一致,合同價格為CFR290美元(噸價,下同)。該價格雖然較2017年合同價格上漲60美元,但仍大幅低於南美等地的漲幅。

雖然談判最終價格較去年上漲60美元,漲幅較大,但290美元/噸CFR的價格仍屬於價格窪地,是符合當前國際市場情況的。在歐洲已漲至370美元/噸CFR,東南亞也已漲至310-320美元/噸CFR,以及國際市場鉀肥需求增長,而國內市場需求減少的行業背景下,待需求釋放後,可能會出現部分區域價格繼續小幅上漲的情況,2019年鉀肥大合同突破300美元/噸成為可能。

預測四

有機肥料行業標準有望提升

預測理由:有機肥料現行標準NY525-2012制定於2012年,而現行的有機肥替代化肥計劃卻是在2017年正式提出,標準與政策間存在較大時間差,難以滿足行業發展需求;農戶對有機肥概念認知模糊,部分企業投機取巧、偷工減料,甚至使用大豆工業加工腳料異黃酮造粒充當有機肥,有機肥市場急需提升行業標準加以約束。

有機肥料標準NY525-2012技術參數制定出發點是,希望最大程度利用各種有機固體廢棄物,增加土壤有機質,但受限於當時有機肥受重視程度低,市場認可度不足,多數有機肥企業呈現小而散的經營狀況,生產技術、生產工藝和良好的生產環境均難以保證。

目前,部分特殊行業如菸草,已經開始在NY525-2012基礎上制定地方標準,在有機肥生產技術工藝與環境要求、使用專用腐熟菌種、採用好氧發酵取代厭氧發酵等方面進一步細化有機肥料標準,並正在積極申請行業內的標準。有機肥行業迫切需要行業標準的提高以對行業進行整理,淘汰落後產能,筆者認為2019年有機肥國家標準將有極大可能提升,提升細則可能體現在有機質含量、是否明確規定有機質為活性有機質、有機肥生產技術工藝與環境要求等方向上。

預測五

行業整合再提速,化肥行業更集中

預測理由:環保的壓力促使全國化肥企業大規模停產整頓,經營的壓力迫使不少肥企破產重組,化肥行業洗牌再提速,2019年的化肥生產將更集中。

環保高壓下,落後產能淘汰和企業產品線升級提速。僅僅2018年8月,山東就關閉轉產化工企業620家,停產整頓2614家,佔全省化工生產企業的42.5%;廣東省環境保護廳發文要求開展“散亂汙”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專項行動,僅東莞市已經完成淘汰整治“散亂汙”企業4824家。

複合肥行業已經進入質量、品牌、資金、技術與服務等綜合實力的競爭階段,行業大整合正在上演。生產落後和經營不善的企業倒閉潮進一步加劇,大企業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世界500強化肥企業子公司兗礦魯南化肥廠因為累積37億宣告破產、六國化工子公司江西六國申請破產重組、中化國際近61億人民幣收購揚農集團、湖北宜化子公司內蒙古鄂爾多斯聯合化工有限公司因冬季天然氣供應受限被迫停產等。

以氮肥為例,我國氮肥生產企業高峰時達200多家,產能6000多萬噸,現如今氮肥生產企業縮減為60多家,產能5000多萬噸,氮肥行業發展趨於集中。此外,一些氮肥生產企業涉足複合肥和新型肥料領域,使產品更有競爭力,如河南心連心,不僅擁有世界一流的煤制尿素生產線、中國單體規模最大的尿素生產線,還在複合肥、含腐殖酸肥、水溶肥等高效肥料上多點開花,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預測六

鉀肥出口量大增,化肥出口整體止頹

預測理由:《2019年進出口暫定稅率等調整方案》中提出今年1月1日起,對化肥等商品實行出口零關稅。零關稅方案將對鉀肥、複合肥、磷礦石這三大品種的出口產生較大影響,尤其是國產加工型硫酸鉀、硝酸鉀等將在國際市場上擁有更大的價格優勢。這必將刺激鉀肥出口量將大增,化肥出口整體止頹。

近年來,國內鉀肥生產加工技術有所提高,加工型硫酸鉀、硝酸鉀、顆粒鉀肥等產業發展迅速。隨著鉀肥(包括含鉀肥料)出口關稅的取消,氯化鉀(肥料級)、硫酸鉀出口可節省600元/噸,國產硫酸鉀將在國際上擁有更強的價格競爭力,加工型硫酸鉀的開工率或有所提高,並帶動國內氯化鉀價格上漲,如此一來,鉀肥出口量也將持續增長。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1-11月,中國累計出口各種肥料2276萬噸,2017年中國累計出口各種肥料2548萬噸,2016年中國累計出口各種肥料2809萬噸,比2015年度減少了21.5%。近年來,化肥出口總量逐年下降,複合肥的出口量受國際化肥市場供需影響,消費者在關注價格的同時更關注品牌,故而複合肥的出口量仍需時間檢驗。出口零關稅雖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化肥出口的市場競爭力,但短期內出口量難以大幅度提升。目前非洲、東南亞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地區的肥料市場仍有較大的缺口,在零關稅政策推動下,2019年鉀肥出口量或將大幅提升,化肥出口也將整體止頹。

預測七

東南亞市場將成為國內肥企的新藍海

預測理由:東南亞國家對肥料的需求越來越大,我國種植能手紛紛走出國門開拓東南亞種植業,再加上零關稅帶來的出口價格優勢,東南亞市場無疑將成為國內肥企競相角逐的新藍海。金正大、拉多美、瑞豐等十多家企業已著手佈局東南亞市場,還有眾多知名肥企也已經將開發東南亞市場提上日程。

國內大批種植能手到東南亞開發種植,帶動了國外種植業對國產肥的需求增長。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等國對肥料的需求越來越大,以泰國為例,每年有600萬噸左右的化肥需求量;而越南每年需要進口尿素150萬-180萬噸、磷酸二銨70萬噸、複合肥20萬噸;菲律賓潛在化肥需求量近470萬噸。

東南亞國家雖多是農業國家,但其化肥工業起步晚,生產企業技術不足,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發展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成立的影響下,中國肥料產品在出口東南亞上頗佔優勢。目前,整個東南亞市場的中國化肥產品越來越多,1月-7月中國對菲律賓的出口量小幅增加,1月-9月出口到越南的肥料翻了一番以上。化肥出口零關稅的發佈,將進一步利好國內肥企走出國門。

目前,國內已有十來家企業正加大進軍東南亞市場的力度。如,拉多美在湛江投產建設年產60萬噸生態綠色複合肥生產基地,是開拓東南亞肥料市場的一大行動;瑞豐生態早已進軍馬來西亞、泰國肥料市場,並與越南農業部達成了合作,計劃將新型高端功能肥料以及農化服務引入越南;金正大已在越南、新加坡等地設立了分支機構,印度、泰國、馬來西亞的機構也正在佈局中。

預測八

傳統單一電商平臺逐步向綜合服務商轉型

預測理由:職業化種植大戶的持續增多催生出龐大的農技服務市場,僅提供農資商品售賣的傳統單一電商將越來越無法滿足種植戶的需求,只有邁出從“產品”轉向“技術服務”的轉型步伐,或許才是傳統農資電商在2019年想要求得生存的唯一出路。

數據顯示,我國目前耕種面積在5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超400萬戶,耕種面積在10-50畝的中型種植戶有3000萬戶左右,另外還有200萬左右的合作社和大型農場基地,可以說,職業化的種植大戶已成為我國種植主力軍。與傳統的小農經濟不同的是,這批種植大戶們已不單止停留在對農資產品的需求,而更傾向於對多元化、綜合型的農技服務需求,僅提供農資商品售賣的傳統單一電商已無法滿足種植戶們的需求。資料顯示,目前中國農技服務市場已達到千億規模,而且還在持續增長,而這樣的市場趨勢必然推動著以農資產品線上購銷作為單一業務的傳統農資電商平臺向綜合服務型電商轉變。

起初農資電商的出現更多的是迎合農資產業渠道升級的需求,現在的農資電商更多的是從渠道的升級轉向產品與服務的雙升級。比如,原來以單一產品業務為主的傳統電商就像開一家藥店,農民需要什麼藥它就開什麼藥,而現在需要的是田間的醫生,農民需要你上門問診,診斷出種植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並開出處方,在處方得到農民認可之後,再為農民提供整套的產品與服務方案,所以農民對服務的要求是越來越高。

以轉型較為成功的大豐收為例,在2015年起,逐步開拓農技服務領域,建立起針對不同地區不同作物需求的一系列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農技服務版塊,並開展農技下鄉活動。提出“產品套餐化、套餐服務化、服務標準化”的口號,並以“做農民身邊的種植管家”作為平臺定位。

除了服務型電商,提供付費型農業知識服務的農資電商模式也已出現。農業知識付費平臺“天天學農”成立不到一年完成3輪融資,提供涵蓋作物知識、農技推廣、品牌塑造、產品營銷與農創知識等多個方面的農業知識服務。

除了現有的以產前、產中階段為主的農資電商服務模式外,聯合金融單位,為經銷商、種植戶等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利用精準農業技術,提供農業信息化、O2O網站服務以及為農戶提供種植業解決規劃等多個方面的服務模式也將成為農資電商向綜合服務型電商轉型的方向與風口。

總而言之,農業綜合服務型電商已成為農資電商的主流趨勢,2019年農資電商必須不斷深化農技服務的轉型與創新。

預測九

傳統農資零售店進一步受到擠壓,廠家直銷比重越來越高

預測理由:種植大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經營的壓力會促使廠家直接對接種植大戶,種植成本的壓力也會促使種植大戶跳過流通環節尋求與廠家合作的機會。渠道商要麼轉型為技術輸出和服務型公司,否則將面臨淘汰的風險。

近年來,全國土地流轉市場呈現出跨越式增長,種植大戶在農資市場流向中佔有的比重也變得越來越大。據2018年4月土流網發佈的《土地流轉市場報告》中數據顯示,近3年流轉的農村集體土地中約有55%的土地流轉到了農業種植養殖大戶手中、32%的土地流轉到了農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13%的土地經營權則由其他經營主體獲得。

而隨著上游生產資料價格的逐步上漲,農資漲價的壓力將促使農業大戶與合作社更多地跳過傳統農資零售商分銷環節,而直接尋求農資生產廠家直銷以購買農資產品。

日益變得迫切的產品與服務需求也在全國各地催生出一批專門為種植大戶提供服務的廠家及平臺,“農分期”就是其中之一。

“農分期”通過與安徽的金正大、司爾特、紅四方等知名化肥廠家進行戰略合作,為種植大戶提供農資預售服務,發揮出生產資料規模化訂單生產帶來的降低成本與提升效益等優勢,降低了傳統農資購銷模式在價格、質量、物流、倉儲、資金等方面對農戶帶來的經營壓力和風險。

此外,各地還陸續舉辦各種形式的農業投入品訂貨會,通過串聯以種植大戶、合作社為主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業投入品廠家直接對接洽談,實現廠家產品與服務的個性化定製與直供直銷,此類形式的訂貨會得到了眾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知名農資生產廠家的歡迎。以去年10月舉辦的黑龍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投入品博覽訂貨會為例,此次訂貨會吸引了來自國內各地2000多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會,會上的意向性簽約額或突破4億元。

2019年的農資市場,傳統農資零售商的經營利潤與市場份額將進一步受到擠壓,廠家直銷比重越來越高,《農藥管理條例》的深化實施也將使越來越多的家庭式(夫妻式)農資零售店面臨倒閉,傳統農資零售商的轉型將成為時代的大趨勢與主流命題。

如此境況下,你,還在賒銷嗎?

預測十

微生物肥料將是2019大熱品類

預測理由:2018年微生物肥料登記證數量增加3508張,並有望在2019年突破1萬張,呈井噴式增長。截至去年10月底,我國已有微生物肥料企業2050家,產能達到3000萬噸,在新型肥料中年產量佔比70%,產值達400億元。微生物肥料市場競爭態勢將會呈現白熱化,微生物肥料產品將成為2019年肥料市場中最熱爆品。

與傳統肥料相比,微生物肥料在保護生態、農業廢棄物資源利用、維護土壤健康、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農產品品質等方面具有優勢。數據顯示,2018年農業農村部微生物肥料登記證數量(含生物有機肥、微生物菌劑、複合微生物肥料)由2017年的5685張增加3508張至9193張。微生物肥料已經成為我國新型肥料中年產量最大、應用面積最廣的品種。

另一方面,由於長期不合理使用化肥,導致一系列土壤退化問題的出現,而據去年9月發佈的《城市藍皮書: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11》指出,我國部分地區土壤汙染嚴重,耕地土壤汙染面積達到1.5萬畝、點位超標率高達19.4%,我國化肥農藥使用量在全球處於高位,導致嚴重的土壤汙染問題,給食品安全、土地安全、生態安全造成較大隱患。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的正式啟動實施,也勢必對我國土壤汙染防治以及土壤修復等工作產生深遠影響。

土壤生態修護任重道遠。乘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振興鄉村戰略東風,2018年南方農村報聯合志同道合的國內外知名農化企業,發起“揚帆一帶一路,振興萬鄉千村——2018中國土壤生態修護暨農技推廣大行動”,累計培訓2萬名農戶,線上傳播高達50萬人次。2019年,大行動將繼續深入11個省市20個作物產區。

巨大的汙染治理需求,意味著巨大的市場空間。有行業權威人士曾表示,中國比任何國家都需要發展和使用生物肥料,向土壤中施入微生物肥料將是土壤生態修復的重要發展方向。而隨著環保高壓政策的不斷出臺與土壤修復市場的進一步擴大,會有更多的資本將投入到微生物肥領域。

2019年化肥行业十大预测震撼发布!

統籌 | 南方農村報記者 黃幗蓉

作者丨南方農村報記者 王俊濤 黃楚璇 高永彬 陳志文

報料丨020-83003400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網農化寶典

2019年化肥行业十大预测震撼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