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和就辭職?那是你還沒搞懂不適合和不適應的區別

一言不和就辭職?那是你還沒搞懂不適合和不適應的區別

一言不和就辭職?那是你還沒搞懂不適合和不適應的區別

我們都知道一個道理:生命有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不辜負自己。

喬布斯說過:工作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你還沒找到真正喜歡做的事,接著尋找,別妥協。

可現實中,很多人卻是這樣的:

  • 剛畢業,迷茫、沒有方向、亂投簡歷;
  • 收到一堆offer,卻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怎麼挑?
  • 工作後,說不上喜歡,但也不排斥,這是我想要的工作嗎?如果要離開,我可以選什麼?
  • 工作了好幾年,一直提不起勁,每天只是程序式地完成任務,不喜歡,但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其實,這取決於你的工作價值觀是什麼?

紐約大學的心理學家將人的工作價值觀分成三種。

第一種價值觀是把工作當做工作(job)。有這樣價值觀的人,工作對於他們就是為了掙錢,生存下來,工作是為了生活得更好。擁有這種價值觀的人是人群中的大多數。

他們會更在乎工資多少,對於福利啊假期啊錙銖必較,不管做什麼工作,一說到上班就不開心,最好沒有上班這件事,天天躺在家裡是最理想的生活。

第二種是把工作當做事業(career)。有這樣價值觀的人,工作不僅僅是為了掙錢,他們還會追求名譽和地位。擁有這部分價值觀的人比上面的價值觀的人少了很多。他們更在乎升職空間,加薪空間,對所做的事情本身並沒有太多熱愛。

第三種是把工作當做理想( calling)。有這樣價值觀的人,工作是為了實現一個更加宏觀的目標,比如說和團隊一起做出一項創新,改變一個行業,改善人們的生活等等,去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他們較少在乎眼前的利益,會用更長遠的眼光看待事物,並且在工作上自驅力更強,只要給他們機會,他們就會盡力做到最好。

你覺得自己是哪一種?

一言不和就辭職?那是你還沒搞懂不適合和不適應的區別

1

前幾天,公司一個同事離職,算上畢業前的實習,他在公司待了正好半年,選擇離職的原因很簡單,覺得這個工作不適合自己,自己當初選錯了平臺。

這完全不是個案。根據網上的一些數據統計,工作半年後,30-40%的應屆畢業生選擇了離職,很多都是因為工作不適合。不適合的工作當然應該換。

離開很容易,現在都流行“閃辭”,一言不和就辭職,只需要一封辭職信,比如“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之類的,就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問題是,不管你離開多久,總是要回到職業世界的。

2

工作不適合還是不適應?

如果你也經歷過幾份工作,相信你一定有感受,沒有一份工作是100%為你定製的。每一份工作都會有不如意的地方,問題是我們必須搞清楚,這份工作是不適合,還是自己不適應?說到這兒,可能很多人就會想了,不適合還是不適應,一字之差,如何分辨呢?

3

對此,古典老師提到過三個標準,我覺得很有參考價值。

▌1、80分標準

我特別喜歡一句話,

“以我們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都還沒有到拼天賦的時候。”換一種表述,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達到80分的工作業績。

那麼,如何判斷自己的工作是否達到80分了呢?我覺得有兩個方法:

第一,領導以及身邊大多數同事都覺得你工作業績挺好的,但是,你自己總覺得做前慾望不足,過程中不夠揮灑自如,完成後成就感不高,可能就是80分狀態。如果你是這種狀態,你就需要思考一下你的工作價值觀是什麼?你在工作中想要獲得的是什麼?在現在工作中是否可以獲取?

第二個就是儘管很努力,但績效的評估始終在良好,達不到優秀的評定,那也可能是80分的狀態。

這種狀態可能就是能力與工作不匹配了,你需要提升自身能力,如果仍然不行,換一份工作吧!就像我們大多數人通過努力訓練,都可以去跨欄,都能把羽毛球打的不錯,但是,如果想成為林丹,成為劉翔,則必須要有相應的天賦了,飛人都是有翅膀的。

▌2、回報滿意度標準

除了這個80分標準,另外一個就是滿意度標準了。有人說,工作沒有給到自己想要的,因此糾結是繼續堅持,還是去尋找那些回報更好的工作?

這個時候滿意度的指標可以參考,想象一下,如果你工作做的非常優秀了,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骨幹力量,你是否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回報呢?包括物質的、或者精神鼓勵。如果沒有,你要做的是,要麼跟公司談一下增加你想要的回報,要麼,換一家公司。

▌3、你有其他更好地選擇嗎?

當然,還有第三個標準,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標準——有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如果沒有其他選擇,或者找來找去都是差不多的工作,那麼基本上你就只能好好適應,不要有其他想法。踏踏實實提升能力,這樣才有機會做更多的選擇。

一言不和就辭職?那是你還沒搞懂不適合和不適應的區別

以前聽到朋友同事聊到工作不適合時,由於我自己有很強的的不願放棄的價值觀念,所以,不管什麼情況,總是一味建議大家堅持。直到有好朋友真的很激動的說,“你知道幹一份不適合的工作是多麼痛苦嗎?”。

直到我自己去經歷過這樣的痛苦,我才明白,原來自己一直扮演著這樣一個角色,白衣飄飄站在岸上,對著在泥潭中掙扎的朋友說,“不要著急上來嘛,下面也挺好的,不舒服就是在成長,堅持就是勝利”。現在想想,如果真的深陷不適合的泥潭,應該做的是,趕快想辦法爬出來。經歷了才會懂,工作的折磨真的會很痛苦。

如果經過剛才這三個判斷標準,也就是80分、回報能否滿意、有沒有選擇,確定是工作不適合,那就勇敢的跳吧,越快越好。那如果覺得自己還是屬於不適應呢,就要進行自我調適了。

儘管我開始鼓勵那些身處不適合的泥潭的朋友勇敢離開,而不再是堅持。但還是想說,一定要為自己負責,走是很容易的,關鍵是你要走向何方,如果從一片泥潭走向另一片沼澤,那隻會越陷越深。

根據諮詢機構的統計數據,80%的人在諮詢前都覺得工作不適合自己,但是,在諮詢後,80%的人都覺得是適應的問題,而不是不適合。

所以,在運用這三個判斷標準的時候,提醒自己,要去追,不要逃。

END

整理修改:慧瑩

關注公眾號【生涯研習社】回覆“霍蘭德”測一測你喜歡做什麼?適合做什麼? 有哪些職業與你最匹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