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8年,不喜歡現有的工作,進退兩難中該如何轉行?

工作8年,不喜歡現有的工作,進退兩難中該如何轉行?

工作8年,不喜歡現有的工作,進退兩難中該如何轉行?

社會上的人才流動越來越頻繁,跨行業換工作已成為司空見慣的事。

大多數人的第一份工作,都不是很適合自己,有的是單純的為了薪水,有的是當時條件受限沒得選擇。

所以幾年的時間後,到了一定階段,大家都面臨著職業調整的問題。

如果你還在本專業繼續工作,會面臨全新的職業挑戰,

如果你不願繼續從事本行業的工作,那麼就該開始著手換個新方向。

不管怎樣,我們多數人一生都平均會在3個不同的組織中工作,都會經歷一次重要的職業轉換。這次重要的職業轉換,也決定著你人生後半程到底該何去何從。

轉行成功,恭喜你再次騰飛。轉行失敗,則可能會一下子跌入谷底。

既然轉行如此重要,那麼如何才能讓轉行的成功率更高呢?

工作8年,不喜歡現有的工作,進退兩難中該如何轉行?

1

為什麼很多人不敢轉行?

1.錯誤的假設

每個人都有自己未完成的夢想,想成為音樂家、畫家、運動員、企業家諸如等等。

雖然大家有各種美好的期待,但現實生活很殘酷,我們有房貸,有車貸,要養老,有很多現實制約的因素,我們不得不犧牲夢想向現實妥協。

但有一些阻礙夢想的因素,並不是客觀的原因,而是一些錯誤的觀念和經不起推敲的假設。

比如:“女生就應該本本分分相夫教子”、“父母在不遠游”、“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才會去做銷售”、“我應該再有幾年工作經驗才配得上那個喜歡的工作”。

這就像一個抱著石頭游泳的人,遊啊遊,游到湖中間的時候,岸邊的人向他呼喊,勸他丟掉石頭。但這個人卻很固執地不遠丟掉,直到跟著石頭沉入水中。

工作8年,不喜歡現有的工作,進退兩難中該如何轉行?

很多人認為自己目前的狀態無法改變,現在的工作沒法放棄,思維方式也沒什麼問題。覺得只有我學會了新技能,才能開展新業務,不然無法抵禦未來的風險。所以他們只能緊緊抓住現狀。

2.職業選擇的三個思路,你是哪一個?

A.自己和別人最容易看得到的部分

比如我在什麼機構做什麼工作,從這個角度選擇一份工作是我們大部分人的做法, 這也是最常見的選工作的思路。

B.選擇職位取決於我的能力,我喜歡的工作狀態,以及工作能帶給我的價值

如果一個人擅長幫助企業轉型,那麼他既可以在大公司也可以在小公司,即可以擔任職業經理人,也可以自己創業做老闆。

選擇的過程中,看起來公司崗位都在變,不變的是自己的熱愛和擅長。

以這個維度去思考的人,就不太會被公司和崗位所侷限,就會比第一個維度選工作更深刻和準確。

不過,僅僅從能力出發,圍繞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去工作還不夠。

C.從自身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出發,找到對於人生來講最重要的事情

我們很多人都在做別人認為自己該做的事情,但卻沒有做自己心裡認為最對的事。

我認識的一個職業經理人,在取得了很高的職級和收入後,突然意識到自己對工作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後來他換了幾分工作,在旁人看來都很羨慕,但他自己總是不滿意。

功成名就的他,為什麼不知足呢?

工作8年,不喜歡現有的工作,進退兩難中該如何轉行?

其實當他事業越來越有成,也就越來越忙,無形中就忽略掉了對家庭的關照,所以和家人的關係也就越走越遠。

但他骨子裡是一個對家庭生活非常重視的,對親情的維繫也十分看重。成功能讓他有成就感,但卻始終無法滿足他對家庭的迴歸,所以他會不滿意。

當他意識到生命中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東西時,他下定決心放棄了現有的工作,轉而去選擇了一份既能兼顧家庭又能發揮所長的工作。這個決定在外人看來非常不可思議,但他內心卻不曾後悔,因為這是他生命真正追求的東西。

3.最佳的轉型時機

當人們擺脫了傳統觀念和表面價值的束縛時候,他們就更能找到自己的底層價值觀。

審計人員可以放棄會計事務所的工作去開辦一家玩具公司,一個大學的終身教授可以成為一名股票經紀人,一名律師放棄了一切去做了一個船長。

每個人,面臨轉行時都有擔心憂慮恐懼不安,所以很多人就想緊緊抓住什麼,哪怕一直往下沉也不放手。

我們之所以難以下定決心,就是因為我們丟不掉那些看似很合理,卻是錯誤的假設。

我們既有的觀念是,我們能做什麼,什麼更賺錢,我就去換一份這樣的工作。

然而,真正想去換工作,不僅僅是隻關注工資有多少,而是去發現有沒有真正自己願意去投入的事情。

你有沒有發現,你想做的事情和能做的事情無法調和的時候,這時候就是給你發出信號。不要擔心和猶豫,是你最佳的轉型時機。

工作8年,不喜歡現有的工作,進退兩難中該如何轉行?

2

如何轉行才能更加成功呢?

既然要從換一個職業,所以一定要找到一個真正喜歡的事。為了找到喜歡的事,我們會詢問自己的朋友,反思過去的經歷,甚至找很多的職業測評,看到底自己適合什麼。

但這也是絕大多數人的誤區,也是轉行失敗的原因之一。

傳統的職業規劃認為,很多人是因為沒有找到“真實的自我”,所以不清楚自己熱衷的事情。一旦找到了,就找到了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

事實上,可能“真實的自我”並不存在,我們所謂的真實,不過是由許多個“可能的自我”組成而來。

自我是塑造出來的,未來有無數種可能性,必須要去親身嘗試才可以。

如果說“真實的自我”是植根於過去,那麼“可能的自我”就是立足於現在和未來的。

過去已成定局無法改變,未來卻有無限可能性。

如何找到“可能的自我”呢?

工作8年,不喜歡現有的工作,進退兩難中該如何轉行?

1.列一個現實的可能性列表

比方說我準備換工作,不是先去考慮自己熱愛的是什麼,而是把自己覺得喜歡和想要成為的樣子列出來。

想要成為一個頂級公司的營銷總監

從事和教育培訓相關的工作

做一個話劇演員

回學校學學語言和歷史

創辦一家和美食相關的企業

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輸入到二三線城市

這份清單就列出了他可能的自我,需要未來花一些時間一個個去嘗試。

那麼如何嘗試?是否要全力以赴一步到位呢?

不是,過去我們找到一個方向後就會調動所有的資源全力以赴, 這也是傳統職業規劃的一個誤區,我們的做法恰恰相反。

當找到一個方向後,其實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在其中,並不一定就適合全力以赴投入,所以我們如果要嘗試,就先要去試錯。

工作8年,不喜歡現有的工作,進退兩難中該如何轉行?

2.不斷試錯,如何試錯?

先用小範圍的低成本方式嘗試不同的工作,在過程中看看喜不喜歡。這樣的試錯不需要我們馬上換工作,而是在保留現有工作的基礎上,開發一些副業。

工作之餘可以嘗試去兼職一份喜歡的工作。如果工作特別忙,甚至連兼職都做不到,也可以嘗試接一些外包的工作,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好。

如果還不行,就想辦法去學習,接觸這個領域的人和課程,為真正的轉行埋下伏筆

試錯的過程,就是不斷找到可能自我的過程,因為精力有限,跨行轉行的成本很高,所以這樣的做法是最明智的。

除了這兩點,還有更重要的一點。

3.需要在新的領域去發展新的人脈

只有在已有工作體系外建立的人脈圈,你轉行的可能性才會更高

新人脈發展的關鍵,是在人脈中找一個該領域的導師。

有導師的輔助,進步速度會比自學快很多。

導師會引導你融入圈子,幫助你熟悉環境和行業規則,也能鼓勵你完成心裡方面的轉變。

工作8年,不喜歡現有的工作,進退兩難中該如何轉行?

3

轉行的本質

轉行並非換個工作換個心情那麼簡單,本質上是一個自我身份轉變的過程。

在很大的轉變中,我們都需要為自己的決策賦予意義。

講述一個把過去自己和未來自己聯繫在一起的故事,從而讓自己和別人都理解和支持自己,才能更好地踐行自己的道路,早日走向真正的轉行成功。

END

關注公眾號【生涯研習社】回覆“霍蘭德”測一測你喜歡做什麼?適合做什麼? 有哪些職業與你最匹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