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軍事專家公開撰文聲稱:印度打不贏中國,因為印度連巴基斯坦都打不贏。
這一驚人言論,並非空穴來風,迅速獲得了許多印度媒體的刊發與評論支持,兩位作者因此也名聲大噪。
這兩位作者,索爾尼和瓦哈伯的最主要作品是專著《我們門口的龍——用軍事手段控制中國》。書中詳細描述了他們對印度軍事力量存在的多種嚴重問題的分析,以及印度軍隊目前無法戰勝巴基斯坦或者中國的解釋。
索爾尼和瓦哈伯主要闡述了以下觀點:
一、印度軍事建設比巴基斯坦落後了一個級別
為什麼被印度一些媒體稱為“強人”的莫迪,以及印度進口的名目繁多的先進武器裝備,無法制服人口、國土處於弱勢的巴基斯坦呢?
索爾尼和瓦哈伯給出了驚人的答案:因為巴基斯坦擁有的是“軍事力量”,而印度僅僅擁有“武裝部隊”而已。
他解釋說,印度目前的軍事水平,僅限於組建作戰部隊、裝備使用武器裝備;而巴基斯坦則已經進入了能夠優化各個軍種配置、最大化戰鬥力的階段。巴基斯坦的軍事力量,已經能夠根據具體對手的情況,判斷出各種威脅的整體關係,以此為基礎進行針對性的作戰體系建設發展,並藉助由此獲得的戰鬥力,主動選擇的對己方有利的作戰模式和領域,從而實現以己之長擊敵之短的目的,擊敗或者遏制對手——也就是印度。而印度則是長期的在簡單的堆砌人員和武器數量而已。
印巴戰爭中印度空軍未佔優勢
二、印度領導階層缺乏對軍事的基本瞭解
兩位作者指出,印度政治高層必須改善對軍事事務的瞭解深度,轉換對軍隊建設的考慮角度,從發展軍力的角度進行思考,而不是從政府事務(例如財政預算)的角度進行思考。他們都認為,目前莫迪政府的國防戰略與軍事建設方針,與外交工作一樣,處於務虛多過於務實的階段,無法應對的印度遇到的挑戰。
索爾尼指出,印度的國家安全形勢並不好。除了與巴基斯坦、中國等鄰國存在一定的地區利益衝突與領土糾紛,還面對著近年日漸惡化的小股非法武裝組織的侵擾。瓦哈伯則說,實際上印度與中巴兩國的矛盾是一回事,印度政府必須綜合的、一體的妥善解決相關問題,而不能期望單獨的與其中一國對抗或者妥協。他還特別強調了印度要員們必須充分重視中巴兩國武裝力量在聯合作戰與戰略合作上的最新進展。
他認為,印度各種軍事組織甚至遠遠說不上政府的一部分,軍隊和政府的距離遠大於其他國家,這使得軍隊無法在軍事建設的問題上影響政府的決策。絕大多數強國通過政府的國防部門來實現政府與軍隊的緊密結合,可是印度在這方面則幾乎處於一種各自為政、互不關心的狀態,國防部的作用往往只是把政府高層的決策直接強加給部隊而已。索爾尼舉例說,雖然印度是核武國家,但政府裡幾乎沒有誰懂得核戰略,也不瞭解巴基斯坦的核戰略,結果就是印度雖然實現了核武器硬件突破,如何利用這一威力無限的武器來達成軍事、政治上的目的,卻仍接近空白。
他還指責了政府所謂的“按東方模式辦事,按西方模式思考”的思想,認為政府在缺乏足夠軍事力量的支持下,這一構思不過是空中樓閣。他再次指出印度領導階層只是按照自身的需求來規劃軍事活動,而不是按照軍事力量發展的需求來做出規劃。
三、印度軍隊應當“減肥”,將資源轉化為真實戰鬥力
索爾尼和瓦哈伯認為印度三軍必須大規模縮減非戰鬥部隊的人員數量與預算,將更多資源投入到戰鬥部隊之中。
印度號稱擁有世界第四大的武裝力量,這主要是指人數眾多。據稱常規部隊總人數超過130萬人,國防預算達到468億美元。但是印度軍隊架構陳舊,甚至有許多土邦時代、殖民時代殘留的老舊人事體制,導致架構臃腫不堪。
例如,號稱世界第五大的印度海軍,竟然只有2000人的海軍陸戰隊編制,根本不具備真實的兩棲作戰能力。
印度空軍常常是被印度政府拿來作為政績的招牌,但瓦哈伯則很不以為然,他認為印度空軍在引進大量先進戰機後,依然非常缺乏足夠組成一支完整、平衡、整體性強的空中打擊力量的攻擊機、教練機、地面模擬設備、地空導彈和最重要的空地作戰信息網絡系統。此外,印度僅為先進的進口戰機,空軍、陸軍之間卻沒有進行什麼空地聯合作戰演練,導致這些原本空空、空地能力完善的戰機在擔負著單純的國土防空角色。
作者稱如果這一狀況不獲得改變,1990年代的卡吉爾戰鬥中的窘況會再次上演:當時印度空軍、陸軍不但各自為戰,甚至連具體作戰行動都是完全割斷的——連名字都分開了,陸軍的叫做“維加”行動,空軍的叫做“安全薩加爾”。
四、印度政府迫切需要理順國內治安關係,減輕軍隊負擔
兩位作者提出印度目前日益繁重的國內治安任務,必須由半軍事或者警察部門負擔,而不是把國防軍用於這類繁瑣而特殊的任務。
專著中提出印度政府必須儘快與所有被邊緣化的國內族群展開深入的對話,特別是印度中部部族,以及東北部邊境的族群。只有這樣才能減少這些族群與其他佔據人數較大比例的族群的衝突,從而緩和國內治安形勢,避免不必要的消耗資源。目前在這些地區,印度軍隊部署了相當數量的軍人以備不時之需,作者認為這是很大的浪費。
綜上所述,索爾尼和瓦哈伯疾呼印度根本不具備戰勝中國甚至巴基斯坦的能力,政府應當迅速扭轉目前諸多的不利趨向,避免在可能的衝突中落敗,也避免在和平談判等場合中處處受制於人。
閱讀更多 加特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