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晞月和白蕊姬的離去,為何會賺取觀眾眼淚,原來反轉點在這裡!

《如懿傳》正在進行中,許多宮中的反派,紛紛隨著劇情的發展而下線。可是,高晞月和玫嬪這二人,姣好的形象似乎還沒走遠,分明還在腦際裡閃現——

高晞月和白蕊姬的離去,為何會賺取觀眾眼淚,原來反轉點在這裡!

高晞月和白蕊姬的離去,為何會賺取觀眾眼淚,原來反轉點在這裡!

她們明明做過不少壞事,尤其是高貴妃,她鞍前馬後的跟在富察皇后身後,明裡暗裡做過不少坑害如懿的事情。

可是,待其下線之時,所有的反感和厭惡,又都化為了同情和惋惜。這又是為什麼?

究其原因,是因為大限來臨之前,她們能夠優雅地走到生命的終點有關!

高晞月和白蕊姬的離去,為何會賺取觀眾眼淚,原來反轉點在這裡!

高晞月在臨終前,呈現的是萬般的懺悔與不捨。

尤其是她得知自己忠心耿耿相待的皇后,卻賜給了她隱藏著導致女子不孕的零陵香的手鐲後,詫異和憤怒,一起湧上心頭。

高晞月和白蕊姬的離去,為何會賺取觀眾眼淚,原來反轉點在這裡!

她自知時日不多,最後的願望是見到皇上一面。最後她當著乾隆的面,把皇后授意下自己所做的黑幕逐一道來,這既是最後的陳情,也是懺悔之言。

高晞月和白蕊姬的離去,為何會賺取觀眾眼淚,原來反轉點在這裡!

高晞月和白蕊姬的離去,為何會賺取觀眾眼淚,原來反轉點在這裡!

高晞月和白蕊姬的離去,為何會賺取觀眾眼淚,原來反轉點在這裡!

隨後,就是高晞月的臨終鏡頭,唯美而浪漫——

高晞月和白蕊姬的離去,為何會賺取觀眾眼淚,原來反轉點在這裡!

飄零的雪花,美麗的孔雀,堂前滿樹的木製風鈴……這些象徵著昔日被恩寵和厚愛的精美裝飾,是高晞月悽然隕滅的見證和陪襯。

生命走到盡頭的高晞月,滿臉蒼涼,她眼中的溫順很動人,彷彿是鄰家妹妹一般,讓人湧起無限憐惜之情。

高晞月和白蕊姬的離去,為何會賺取觀眾眼淚,原來反轉點在這裡!

高晞月和白蕊姬的離去,為何會賺取觀眾眼淚,原來反轉點在這裡!

白蕊姬,也就是玫嬪,她在《如懿傳》裡的擔當,如她自己所說,不過是一枚棋子罷了。

她先是太后授意下,有意接近皇上,在獲得乾隆垂青之後,她就得飛揚跋扈,有恃無恐。按理說,這樣的角色一般活不過前集,可是她卻跌跌撞撞地活了五十多集才下線。

高晞月和白蕊姬的離去,為何會賺取觀眾眼淚,原來反轉點在這裡!

玫嬪的出現,和“曲有誤,周郎顧”的典故有關。看起來,這是一個美麗的開始,可是,其結局那樣的淒涼。

白蕊姬的人生轉折點,是她所生的皇子被人暗算後生下來便夭折。這一直是她內心最大的痛楚。她活著似乎就為了找出誰是幕後兇手,可是一直到她走到生命的終點,她還是不明就裡。

高晞月和白蕊姬的離去,為何會賺取觀眾眼淚,原來反轉點在這裡!

白蕊姬想得聖寵,可是恩寵只如曇花一現,隨著孩子的夭折,和她的病恙軀體,往日的驕矜,只能留在了回憶裡。

在生命彌留之際,白蕊姬彈著皇上賞賜給她的琵琶,悼念著自己落地就夭折的孩子,很快香消玉殞,她是在用如花的生命,彈了一支錯曲啊!

高晞月和白蕊姬的離去,為何會賺取觀眾眼淚,原來反轉點在這裡!

高晞月和白蕊姬的離去,為何會賺取觀眾眼淚,原來反轉點在這裡!

高晞月和白蕊姬的離去,為何會賺取觀眾眼淚,原來反轉點在這裡!

中國人講究“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不管是高晞月還是白蕊姬,即使在人性的環節裡曾經如何黑化,最終都在臨終之時,完成了自我懺悔和救贖,以唯美的畫面,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賣主求榮的阿箬,和即將下線的金玉妍,她們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沒有懺悔,只有更黑,所以在劇迷心中,就會覺得死不足惜,而且會大快人心。

高晞月和白蕊姬的離去,為何會賺取觀眾眼淚,原來反轉點在這裡!

所謂影視劇裡的好人與壞人,正派與反派,實在不能一言以蔽之,但是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即使過程有黑化,別忘了最後給自己一個自我救贖的機會,否則,其結局只能是——死相不要太難看!

我看劇,我認真書寫感悟。如果您認同,請給本文點個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