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南闖過北,爬過火車捱過摔,黃河邊上尿過尿,趕過二年寺堌堆

小時候有這麼個順口溜:“走過南闖過北,爬過火車捱過摔(sui),黃河邊上尿過尿(shui),趕過二年寺堌堆……”,這裡面的“寺堌堆”是山東濟寧一個古老的廟會,我們俗稱它“二月會”。小時候趕會還是一件比較有趣的事,除了鄉鎮上隔三差五的例會,一年一度的二月會(陰曆二月中下旬,為期半個月)更是每年都去,如果趕會對大人們還是物質交易的需求,那對孩子們來說更多是精神層次的及消費了。

走過南闖過北,爬過火車捱過摔,黃河邊上尿過尿,趕過二年寺堌堆

寺堌堆位於寺下郝村,是漢魏朝以前“龍山文化”影響下的大覺寺古剎建築群遺址,西漢朝年間。在寺堌堆周圍有著大片大片的空場地,場地旁有樹有水,那是閒暇之餘的好去處。人多了便有了交易,最初的買賣成交一些剪子、刀把之類的零碎商品,後來,一些人便把一些耕作用的牲口牽去作交易,於是,牲口便成了這裡交易的主要商品。每到大年過後,十里八鄉的人們就牽著騾子、馬兒、牛羊之類來趕趟兒。隨著成交量的擴大,古會便成了有名的騾馬大會。大會鼎盛時期,前來古會參與牲口交易的多來自東北地區,相傳大年一過,東北人就要忙著去趕古會。他們成群結隊,備好草料,過了正月十五就便相繼出發,行程兩三千里,圖的是賺些銀兩。而寺堌堆周圍的人們午前就開始忙活,為外地來的商人準備吃住,給牲口操斂草料。寺堌堆原來很小,只是幾處富貴人家的墓地。後來,天南海北趕會的外地人很多,時值天氣寒冷,有好多人飢寒勞累,染病而亡,當地村民允許他們葬在堌堆會里,於是,堌堆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大。在來年的寺堌堆會中,又有許多人來為他們燒紙添土,有的還專門捎來了家鄉的黃泥厚土為他們築墳。後來,參加古會的人越來越多,寺堌堆也越來越大。現在,寺堌堆古會仍具盛名,隨著農村生產力的提高,會上咴咴騾馬的聲音很少聽見了,後來的騾馬大會逐漸成了現代生活物質的交流大會。

走過南闖過北,爬過火車捱過摔,黃河邊上尿過尿,趕過二年寺堌堆

我小時候趕會還有很多的牛馬驢騾在人群中抖著塵土穿梭或在木欄中嘶叫,坐在父親肩頭極目望去,盡是臨時帳篷和密密麻麻的人,那時候全是土路,趕上的大風天,咬一口菜盒子能吃進去二兩土。或圍欄或帳篷或鋪個墊子或直接撂地兒,日用品和農具,剪斧錘,繩棍鉤帶,耬耙杈子揚場鍁。堌堆附近的小巷裡還擠滿了看相、算卦、看陰陽宅基的人,竊竊私語,神秘兮兮。魔術、把戲、桃木劍戟,拉洋片,捏糖人,碰碰車小孩定是圍成一團。鮮亮的衣服新款的傢什,女士們最願流連。菸葉菸斗,果木鋤鐮,一定少不了老漢。不遠處叫囂著“人頭蛇身”“脫衣舞”,那定是男人們的最愛,不過,這也是當時毛沒扎齊的我最為好奇的。

如今有了互聯網,有了淘寶京東,有了跨境旅遊,精神和物質文化極其豐富,聽說二月會的生意少了,人也稀了,堌堆依舊那樣斷壁殘垣石龜破廟,不過整體矮了也小了,千年槐樹這幾年也沒綠氣兒了。我許多年沒有關注過二月會,甚至感覺這個古老的廟會會很快消失。

走過南闖過北,爬過火車捱過摔,黃河邊上尿過尿,趕過二年寺堌堆

近兩年我去趕會,忽然感覺自己還是太悲觀了些,或許它不會那麼快的被消滅,還有一些喜歡熱鬧喜歡玩喜歡懷舊的人,想我這樣帶著孩子走走看看,吃點垃圾食品,喝口帶著泥土的胡辣湯,這味道似曾相識。

記得父親扛著我的時候說,來趕會就是來喝這個土味兒的,說得真不錯。

我在寺堌堆半坡給女兒買了個甜筒,她用髒乎乎的小手接過來,笑眯眯的。

“閨女,來,爸爸帶你趕大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