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商控股: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全方位保障客戶合法權益

11月2日,“2018第五屆金融企業社會責任峰會暨金融安全發展論壇”在京召開。該會議由新華網主辦、新華網北京分公司承辦、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提供學術支持。據悉,該會議以“大國金融 責任先行”為主題,通過主題演講、報告發布、圓桌論壇、權威對話等形式,邀請到了金融行業領導、權威專家、業內精英共同探討新時代新環境下的企業社會責任踐行和金融新生態之路,旨在改革開放 40 週年之際,整合社會各界力量,分享深化金融改革的經驗和成果,展望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方向。

業內專家精英匯聚一堂 共話企業社會責任踐行

會議一開始,首先由新華網常務副總裁魏紫川作開幕致辭。他表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是解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關鍵。新華網作為國家通訊社新華社主辦的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具有權威性、公信力,基於推動金融行業健康安全發展和社會責任使命踐行特舉辦此次會議,旨在通過探討實現金融和實體經濟的融合與發展課題,切實為實體經濟服務。

隨後,由著名經濟學家徐洪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長張承惠、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鍾宏武、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長李愛君先後發表主題演講。

徐洪才以國家貨幣政策調整為出發點,深入解析國內外經濟發展現狀及趨勢。他認為,當前穩定壓倒一切,“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 這六穩工作的核心還是穩就業和穩經濟。以央行多次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為例,不斷加大基礎性貨幣投放,釋放流動性,既緩解了中小企業“資金”荒,又支持了民營經濟發展,從而為實體經濟健康有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談及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這一話題,張承惠認為,現在已經到了必須強調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的時間了。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不能僅靠外部的監管壓力,還必須引入第三方機構,科學評價金融機構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必須要讓企業摒棄“利潤至上”的傳統理念,轉而關注自身行為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

鍾宏武在主題演講中表示,目前企業社會責任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企業的本質責任是用戰略和業務來解決社會及環境問題。企業最大的不負責任是產品不合格,具體到金融從業機構的社會責任是風險防範,這也是其最大的底線。

“金融從業機構必須迴歸服務本源,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這對於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保障風險可控、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金融良性循環的健康生態有著重要意義。”國商控股董事長車健如是說。

構建“367”風控體系 全方位保障客戶合法權益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創新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發展,金融從業機構服務能力和覆蓋範圍得到大幅提升,但風險控制、個人隱私和數據安全等問題也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自2016年12月27日央行印發了《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之後,我國金融消費者保護步入制度化軌道,並取得初步成效。

“一個偉大的企業,不僅要提供優秀的產品和服務,還要為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車健表示,“在國商控股多年的實踐探索中,我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客戶與企業是相互學習、相互支持、共同成長的關係,只有保障客戶合法權益、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企業才有可能長久發展。”

自成立以來,國商控股一直十分注重風控體系的搭建,不斷提升客戶服務水平,全方位保障客戶合法權益。隨著企業規模的發展與壯大,多領域業務的拓展與豐富,對風險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在多年風險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國商控股結合國內外先進風險管理技術和理念,全面構建符合國際標準的“367”風險管理體系,進一步提升企業的風險管控能力。

“3”是風險治理結構的頂層設計,建立多層次、相互銜接、有效制衡的風險管理機制;“6”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風險治理架構、風險管理策略、風險管理政策與程序、管理信息系統、數據體系和內控監督系統在內的全面風險管理六大模塊;“7”是依託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做好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法律風險、信息科技風險、聲譽風險七大風險的管理。基於此,國商控股構合規先行,築起健全、有效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持續提升和保持風險管理能力的先進性,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經濟和監管環境的要求。

可以預期,2019年中國宏觀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穩健性將會進一步提高,金融穩定運行的基礎將會更加穩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抵禦防範風險的能力也將進一步增強。國商控股將以此為契機迴歸本源,堅持“以融助產”方向不動搖,“以助推實體產業發展”為價值核心,幫助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題,扶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助力實體產業提質增效,為實體經濟騰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