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殷商:承先王遺志,天覆降祥瑞之兆,只因時機未到未能成功

據說周文王在臨終前曾把兒子姬發叫到身邊,作過最後的一方談話,要求他與姜尚等輔臣好好的相處,共同商討滅商的復仇大計。

周文王在去世後,姬發就即了王位。他根據周文王的遺命,拜太公望姜尚為老師,讓他的弟弟周公日輔政。對內重賢用能,因有能力而錄用。弟弟康叔為司寇(主管刑獄),冉季為司空(主管建築工程、車船器械製造等),其他如召公、畢公等賢良都各當其位。對外繼續盡力爭取各國,聯合反殷力量,孤立敵人,壯大自己。

武王伐殷商:承先王遺志,天覆降祥瑞之兆,只因時機未到未能成功

又在洋水東營建新都鎬京(今陝西西安南、灃水東岸。稱為宗周,又稱西都),積極從政治、軍事等各方面作滅商的準備。

兩年後,周武王便帶著部隊向東進發,前往孟津“閱兵”,實際徵商的大規模軍事演習。他在出發前先到畢邑祭掃周文王之墓,並做了一個木頭的周文王牌位,裝在車子上,置於中軍。周武王自稱太子發,表示是奉了周文王的遺命起兵演習的。

武王伐殷商:承先王遺志,天覆降祥瑞之兆,只因時機未到未能成功

他這樣做是用來哀弔周文王,想讓他親自看看對討伐紂王的壯觀場面。傳說大軍渡過黃河的時候,船到中間河流時,有一條白魚跳進武王的船裡,武王俯身拾起,用來祭天。渡過黃河後,有一火團從天而降,落到武王所住的房子上面,隨後化成一隻鳥鴉。

武王和臣子們都認為這是個吉兆,是上天示意支持周武王。這才開始有藉口了,為後代君臣尋找祥瑞事物而說成是天意的先聲做好鋪墊。由自周武王這次舉行軍事大演習,事前並沒有與其他諸侯商量,但諸侯們聽到周王出兵的消息後,紛紛派兵趕來會合,接受武王的統一指揮指派。

武王伐殷商:承先王遺志,天覆降祥瑞之兆,只因時機未到未能成功

在部隊到達孟津時,不期而來的越來越多,會師的各路諸侯已經有八百之多。周武王得到如此眾多的諸侯的支持,更是人心所向,周武王在政治上,軍事上已取得相當優勢。南封已陷於十分孤立的局勢,非常的不利。於是各路諸侯和大臣都紛紛對周武王說:可以伐殷了!

武王伐殷商:承先王遺志,天覆降祥瑞之兆,只因時機未到未能成功

但是姜子牙根據考察的情勢,對地形和沿途的瞭解,就對周武王說還不到時候。武王仔細估量形勢,確實還不是討伐的最佳時機。於是,他就同意姜太公的見解,決定班師回周,等候最佳時機,就向諸侯們說:按照天命來說,現在還不是討伐的時候,紂王還有氣數,還沒有到滅完的時候,並以君王的身份和各位諸侯立下盟誓,堅決要滅紂王的決心。各位諸侯也都聽取他的意見,全部也都回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