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我們以前上幼兒園,都是自己或者和同村人一起去,幾乎看不到有家長接送的,感覺那時的我們就是頑強的活著。
也許就是爺爺輩的和爸爸輩的吃了不少苦,所以想再讓下代受苦,孩子就變得精貴,什麼都為他規劃好,什麼都為他準備好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在話下,就差嚼碎了給孩子吃了。而且孩子還不能受到欺負,想他一直保持著優越感。
在自己家還尚可,可到了幼兒園,還會是那樣嗎?有句話說得好:“沒對比,就沒有傷害。”真實情況會上父母傻眼。
小欣對自己的孩子就是非常的寵愛,應該說是溺愛,不應許孩子和別的孩子玩,怕被傷害到了,或者弄髒了,出去玩東西都是她幫著孩子完成,孩子什麼都不會,在朋友家聚餐時,發現了自己孩子和朋友孩子差距。
他就把自己孩子送進了私立幼兒園鍛鍊,那時孩子三歲多,因為她說公立幼兒園老師不怎麼負責任,怕照顧不到孩子。
希望是美好的,可是失望也是避免不了。兩個月後,學校找小欣去學校談話,讓小欣考慮把孩子帶回家帶一段時間,給孩子培養基本的能力。比如能自己吃飯,能自己喝水等。
同齡孩子中,就小欣的孩子自理能力最差,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上廁所,不能自己穿衣服。其他小朋友都能做的,對他來說卻很困難,這麼大了,上學還需要穿紙尿褲。幾乎需要一個老師專門照顧他,可孩子那麼多,都需要照看,否則就要增加老師。
小欣也很難過,在家裡什麼都依著孩子,不依著就要哭,造成了孩子什麼都不會,就是想讓他在學校去鍛鍊下。
如果孩子什麼都不會,時時刻刻都需要老師幫助,時間長了,老師也會很煩,所以建議小欣把孩子帶回去,學會一些基本的能力,比如:能自己喝水、自己吃飯、自己知道想上廁所了要去廁所等。
孩子小,父母長輩溺愛孩子過度了,對孩子可不是什麼好的事情,讓孩子形成依耐感,因為自己不用做任何事,就有人幫助他做了。發現同齡孩子都能完成的事情,自己孩子還不能完成的時候,父母就應該注意了。
孩子需要不斷的嘗試和學習,既能鍛鍊智力也能提高思維能力。家長不要怕孩子把自己弄髒了,不要怕被摔倒了。就像學走路一樣,不可能一直都他學趴。
孩子終歸會長大,要獨立生活,如果從小就不學會自理,不養成好的習慣,成年了就落後同齡人很多,這對孩子整個人生都是有影響的。
閱讀更多 未說育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