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四團隊|用創新鋪就落月坦途

嫦四团队|用创新铺就落月坦途

在嫦娥四號任務中,由航天科技集團六院自主研製的首臺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表現堪稱完美,先後完成了近月制動、動力下降、減速調姿、懸停避障、緩慢下降等軟著陸任務。在嫦娥三號首次登月5年後,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研製團隊不斷改進技術,發動機更加成熟可靠。

嫦四团队|用创新铺就落月坦途

從提升到完美

凌晨,六院11所7室的試驗大廳依然燈火通明。

在這裡,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零部組件試驗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幾個設計員頭挨著頭判讀數據,小聲分析、討論。中間聲音較大的是蘭曉輝——該研製團隊的負責人。

“把型面的錐度再稍加修復一下,爭取把形位公差精度再提高一點。”蘭曉輝說。旁邊的小潘揉揉熬紅的雙眼,一邊緊張地盯著屏幕上跳動的數據,一邊用筆飛快地記錄著。疲倦雖然寫在臉上,堅毅卻流露在眼裡。

作為從事發動機設計多年的團隊,他們知道,只有在設計時把問題、風險儘可能地充分考慮到,把每一個零部組件做到精細化,才能保證發動機整體性能提升,才能讓嫦娥四號探月之旅更加完美。

要保證中國探月工程大踏步前進,嫦娥四號就要比嫦娥三號更“漂亮”,更“聰明”。

“漂亮”是說應用在嫦娥四號上的發動機在外觀上塗層更美觀,使用壽命更長;“聰明”是說衡量發動機的性能指標——比衝。

與嫦娥三號任務相比,嫦娥四號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在高性能和長壽命這兩項關鍵技術上有所突破。然而,高性能和長壽命本身就是一對矛盾體。這支團隊進行了多方面論證,開展了大量的優化計算和仿真分析工作。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中,技術難題得到圓滿解決。

從細節出發保成功

11所7室試驗大廳,幾個設計人員正在開會。大家分別就自己負責的技術領域提出改進方案,進而磋商、討論、定案。對於有爭議的問題,蘭曉輝從技術和思想兩個方面進行協調,爭取以最佳的選擇平衡雙方的技術觀點。

通常,常規發動機試驗只要得出的數據在合格範圍之內就可以進行裝配。而變推力發動機是根據零部件的試驗數據不斷完善零部件,提升裝配精度。

如何控制每個零件的關鍵尺寸,讓運動部件的配合更加精密?對於技術上的每一個細小環節,蘭曉輝都仔細檢查,每一份技術參數,他都詳盡核實。

在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的研製歷程中,研製團隊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歇。他們用持續的技術創新,把祖國的探月夢想變得更加宏偉壯麗。

監製/許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