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調味,才會剛剛好

愛好調味,才會剛剛好

生活萬千如食材千萬

天啟帝,朱由校,父親就是那個著名的一月天子。即明熹宗(1620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歲即位,在位七年。

做為少年天子,可以說,朱由校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他所領導的明帝國亦是充滿不確定性。年少的天子,面對暮氣沉沉的帝國,挑戰與機遇並存。如果,朱由校是個喜歡挑戰的人,那麼整個大明帝國將是他的舞臺,或許暮氣沉沉的帝國重回壯年。如果,朱由校是個穩重守成的人,他的帝國雖然不會返老還童,但亦不會病怏歸土。可惜沒有如果,朱由校是個藝術家,一個行業巔峰的手工業家。行業的幸運,國家的不幸。

朱由校是幸運的,因為他沒有成為亡國之君。與宋徽宗、宋欽宗相比,上蒼對他可謂是後厚愛有加。即位後,不理朝政,不識字,不學政務,只是一味的做自己的魯班。工藝品、模型、表演等等,樂此不疲。如果當時有流行評價委員會的話,朱由校絕對會是委員會會長兼首席技術CEO。在位六年,朝政全部交給魏忠賢,自己成為世外皇帝,雖然,近幾年,有很多人對魏忠賢的輕民瑤有些許讚賞,但這些遠遠不能抵擋住所造成的消極影響。

皇帝,古代封建王朝,職位最高,權利最大,責任最大的綜合崗位。你可以少才多藝,但你不能捨本逐末。這也就延伸出一個一直爭論不休的話題,愛好與本職哪個重要?

辯證的看待。如今,很多人已經意識到,包括孩子在內的所有人,都需要全面發展,也就是咱們所說的,德智體美勞均衡發展。以前上學的時候,學習好很吃香,老師特殊照顧,家長自豪讚譽,同學羨慕膜拜。現在,學習好文藝好,才是王道。這就來了問題,為了我的文藝好,過多的傾斜,學習受此影響,是賺了還是賠了?

首先,要看自己當前的主要方向是什麼。比如說,小學生,他們的主要方向,就是在家長與老師的幫助下,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文藝,以幫助鍛鍊自己的智力與各方面,這個時候,可以讓其餘學習並重。但是,作為高中生,就千萬不敢這樣做。高中三年,說白了,從進入高中的那一刻開始,就要為三年後的高考做準備,自己是走文藝路線還是學習路線,定好方向,專心投入。期間,可以讓文藝來點綴,而不是,越俎代庖,最後,什麼都沒得到,什麼都後悔。抓的越多,失去的越多。

其次,自己的想法是否與主要方向的發展背道而馳。很多人,都存在這樣一個怪圈,就是,自己很清楚自己的發展方向,說起來侃侃而談,但是,在做的時候,總是跑偏跑反。比如,一個從事建築行業的人員,作為專業性很強的行業,要的是經驗與證書相結合的路。他從上班之初就知道這個行業的情況,也知道自己要考哪些證書。結果呢,往往是,只重視經驗的積累,而忽略證書的取得,戰略上重視,戰術上輕蔑。浪費時間,浪費經歷,發展的落人一步。

愛好,每個人都有,當然,咱們這裡說的是那些正當正常的愛好,絕對不是那些個吃喝嫖賭抽等損人不利己的愛好。

愛好,一開始就是每個人生活調味品。生活這份美味佳餚的出現,主材好壞是關鍵,但是,沒有調味品的調味,再好的食材,終會無味,徒有浪費。

美味的食物,最打動人的還是味道,讓人銘記於心,深入心扉。味道的掌握,來源於調味品的放入,不多不少,合理搭配,相互作用,方成美味佳餚。

愛好調味,生活主材,自我掌握,願每人都得一其味無窮、口齒留香、回味無窮、玉盤珍饈、色味俱佳、垂涎欲滴、芳香四溢的饕餮大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