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敬修——永遠的故事爺爺


大家好,很高興又和朋友們見面了,今天是2018年最後一天,明天我們就跨入新的一年了。在這裡,“城鄉影像”先預祝大家元旦快樂!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感謝朋友們百忙中閱覽我的圖集。今天的主題講的是一位老人。照片上這位老人,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能夠記得他呢。他就是伴隨了幾代孩子成長的故事爺爺孫敬修。也許你、你的父母、甚至你的爺爺都可能聽過他講的故事。

孫敬修是北京人,出生於1901年,也就是清光緒27年,直到1990去世。他是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講故事專家。20歲時畢業於京兆師範學校。曾任北京匯文第一小學教師。新中國成立後,任北京市少年宮輔導員。他長期悉心鑽研兒童心理及兒童語言,在學校、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給兒童少年講了幾十年故事,被孩子們稱作"故事爺爺"。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以及八十年代,電視機並不普及,所以,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收音機,億萬個孩子正是通過廣播收聽到孫敬修的故事,他的語言通俗淺顯、自然親切、形象生動、愛憎分明,以鮮明的民族化、大眾化色彩,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兒童。他那親切、和藹、感人的聲音,伴著孩子們的成長,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可尊敬的良師益友。


經他用聲音塑造的那一個栩栩如生的故事人物形象,永久的駐在孩子們的心間,使他們懂得了什麼是真善美和醜與惡。在千千萬萬的孩子們心目中,孫敬修是永遠不老的"故事爺爺"。很可惜,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們再也聽不到孫爺爺的故事了,現在的孩子有了更多的選擇,打遊戲、玩電腦、追明星……見的東西更多了,但是身上卻缺少了最寶貴的文化的氣息,情商和素質上也明顯滑落,所以才會出現眾多自以為是的腦殘。

孫敬修一生講了上萬個故事。除自己創作之外,他還廣泛借鑑古今中外民間故事的優秀素材,按照兒童好奇的心理特點,縮寫了大量趣味橫生的故事,孩子們從這些故事中得到樂趣.也明白瞭如何做一個高尚正直的人。由孫敬修播講的系列兒童故事《西遊記》,曾深受幾代孩子們的喜愛,也是在孫敬修播講的兒童系列故事中,最有代表性的系列故事之一,具有永久的欣賞價值和珍藏價值。

孫敬修終生把給孩子們講故事作為自己的事業,看成是一門藝術,一門科學。他講的故事生動有趣,聲情並茂,影響了幾代青少年。很多聽過孫敬修的故事的人,可能還不知道,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在電臺剛剛進入中國不久,他都已經開始在電臺上講故事了。當時他還是當時叫“北平特別市私立第一小學”也就是後來的匯文一小,當時它是一所美國教會1840年在北京開辦的私立小學,而當時初級部的教導主任正是時年30歲的孫敬修。


在1932年某一天,北平廣播電臺邀請匯文一小的師生參加演唱,孫敬修也在電臺講了第一個故事。當天中午,孫敬修講的那個故事已經通過廣播,在偌大的北平市上空傳播開來,此時的他完全無法想像,已經有多少人聽到了他的聲音。更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的電臺之行成了他這一生中一個重要的起點。

在那個特殊的浩劫年代,他被打成反革命,並被迫改名,他在當天的日記中鄭重地寫道:“經電臺同志們同意,我改名為"孫滅修",已在派出所登記。”那段封閉而冷漠的歲月幾乎使孫敬修絕望。只有老伴兒始終是他的精神支柱。1977年冬天,他的精神支柱也垮了。

現在三四十歲以上的人都不會忘記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小喇叭"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我們會常常聽到孫敬修爺爺繪聲繪色講訴的各種故事,也跟著他學會了好多的童謠和兒歌,這些故事和歌謠使我們明白了什麼是真、善、美。記得以前有一位西班牙的記者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他是世界上受到崇拜人數最多的人。”


1990年3月5日,89歲的孫敬修與世長辭。在北京香山腳下的萬安公墓,他有了一個新家。在這個家裡,陪伴他的除了老伴兒,還有一條孩子們送給他的紅領巾。現在,他的名字已經不再被人們經常提起。但他講的故事已經存入了今天的成年人遙遠的童年記憶中。 今天的主人公孫敬修老人的故事講完了,非常感謝您收看本期【城鄉影像】,如果您喜歡,可關注我們。朋友們,我們下期再見,元旦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