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四合院佈局成為我國最普遍的居住結構

為何四合院佈局成為我國最普遍的居住結構

為何四合院佈局成為我國最普遍的居住結構

為何四合院佈局成為我國最普遍的居住結構

我國房屋的基本結構是一明兩暗的一堂三間,這是一般平民的住房規模。中堂位置最顯眼,中央供奉祖先、神佛;壁懸對聯,下設長几方桌,兩旁設大座。這個房間是原始居住的大房子(公房)或大房間的遺留,是家庭或家族處理公共事務(祭祖、議事、待客、舉行各種儀式等)的場所。如果是中等家庭規模,便在正房兩側和對面加蓋廂房,中間的院子為廣庭,成為典型的三合院或四合院。一個院落“合”成一個家庭。在南方一些地區,中庭則被“天井”取代。

為何四合院佈局成為我國最普遍的居住結構

為何四合院佈局成為我國最普遍的居住結構

中國民間的這種四合院建築在商代遺址中已有發現。原始氏族的橫排式大房子是隨著家族的擴大一間一間橫向連接而形成的。我國傳統的大家族的擴展體現在房屋上,基本上以四合院、三合院為基礎,採取縱向橫向連接兩種形式。其中以縱向連接最為常見,於是便有了二進三進的院落。這樣的建築佈局可伸可縮,非常適合於我國傳統的家庭社會結構。由此擴展規模可以達到最大,如朝廷的宮殿實際就是一個縱向橫向多層連接的大四合院,這是封建社會家庭的象徵。

為何四合院佈局成為我國最普遍的居住結構

為何四合院佈局成為我國最普遍的居住結構

漢族地區的四合院或三合院的正房由長者居住,其他小房間都分配給已婚或待婚的兒孫們,女兒在家中則是待嫁的。四合院佈局之所以成為我國最普遍的居住結構,其原因之一就是這種佈局方式使尊卑長幼男女主僕之間體現出明顯的區別,最適合傳統社會的宗法禮教制度。家長一般居於堂屋後側,位置最尊,這源於漢族以右為上的習慣。子女多住東西廂房,僕人則居下屋。湘西土家族正相反,父母居左邊,子女居右邊;兄居左邊,弟居右邊。即使是北方普遍人家,一家人睡在一個土炕上,也有次序的規定,男性家長睡炕頭,其次是女性家長,然後依次排列,最末者在炕梢。炕近爐灶,這是原始社會按火塘區分次序的遺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