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嫁女”或“老鼠娶親”的傳說是怎麼回事?

“老鼠嫁女”或“老鼠娶親”的傳說是怎麼回事?

“老鼠嫁女”或“老鼠娶親”的傳說是怎麼回事?

“老鼠嫁女”或“老鼠娶親”的傳說是怎麼回事?

我國各地普遍流傳著有關“老鼠嫁女”或曰“老鼠娶親”的傳說和民俗活動。老鼠娶親日大都圍繞春節展開。在山西,相傳臘月二十三諸神都上天了,老鼠便開始活動,擇吉日娶親,此後三四天,家家的炕頭煙囪內,每到夜晚都可以聽到老鼠娶親的鼓樂聲。在江西老鼠娶親為正月初一,晚上,大人哄孩子們早睡,夜裡好看老鼠娶親。在臺灣,老鼠娶親日是正月初三,民謠說:“初一場、初二場、初三老鼠娶新娘”。在山東,正月初七是民間俗稱的人日,是民間的娶親日,傳說也是老鼠的娶親日。這天晚上,老人囑咐孩子們把鞋藏好,不然會被老鼠拖去做花轎。

“老鼠嫁女”或“老鼠娶親”的傳說是怎麼回事?

“老鼠嫁女”或“老鼠娶親”的傳說是怎麼回事?

魯迅先生回憶童年在紹興的生活時寫道:

“但那時想看老鼠成親的儀仗,卻極其神往······正月十四夜,是我不肯輕易便睡,等候它們的儀式從床下出來的夜。”

美麗的傳說,曾打動過一代代人的心。

“老鼠嫁女”或“老鼠娶親”的傳說是怎麼回事?

“老鼠嫁女”或“老鼠娶親”的傳說是怎麼回事?

“老鼠娶親”的傳說很多,陝北傳說講得比較有代表性:正月初八,老鼠嫁女,吹嗩吶、抬花轎,熱鬧非凡,可正當賓客吃酒席時,新郎又偷吃了人家的糧食,被貓看見咬死了。新娘告狀到了官府。縣官開始說,老鼠一年就這麼一回喜事,怎麼也不該被咬死。正欲給貓判罪,老鼠又把縣官的桌裙咬壞了,於是縣官怒斥真是本性難改的壞東西,該吃該吃。

“老鼠嫁女”或“老鼠娶親”的傳說是怎麼回事?

“老鼠嫁女”或“老鼠娶親”的傳說是怎麼回事?

“老鼠娶親”日各地風俗不一,有的送冷飯一盅,有的送米鹽,有的炒芝麻糖。這一天,有的夜裡不點燈,廚不動刀,有的滅燈早寢,怕驚動了黃道吉日中的老鼠;有的拿鍋蓋大喊大打,為老鼠催妝快嫁。看來,不管怎樣,都是想讓老鼠快快“嫁”走,離開自家。

因為有了這麼多的風俗和美好的傳說,因而成為年畫、剪紙等民間藝術品的常見題材,輕鬆、幽默地表達了人們希望除去鼠害的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