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饒尼瑪:關於劉曼卿,更應關注歷史貢獻,而非奇聞軼事

中國西藏網訊 《康藏軺徵》,一部國民政府女秘史劉曼卿親筆所著的赴藏紀實,讀罷掩卷,對於其間的奇人奇事,喟嘆之餘,掛念不止。

提到劉曼卿,人們常會樂於談起她與妹妹劉曼雲、格桑澤仁所謂的情感糾葛。28日,“康藏軺徵——國民政府代表劉曼卿史蹟特展”在北京西藏文化博物館開展,看罷展覽,或許這位民國曆史人物的傳奇在你心中會有更立體的印象。

喜饒尼瑪:關於劉曼卿,更應關注歷史貢獻,而非奇聞軼事

圖為喜饒尼瑪教授。攝影:楊月雲

“我們要更多關注劉曼卿為國家民族所做的貢獻,而不是熱衷於奇聞軼事。”中央民族大學喜饒尼瑪教授在採訪中說道。

喜饒尼瑪教授初涉藏族史,即為劉曼卿這一孱弱女子的傳奇事蹟所感動,他於1990年就在《中國西藏》(冬季號)上發表了文章《南京政府的女特使》,後為《康藏軺徵》再版寫過導讀。1995年、2018年又為丁小文所著《情向西藏——劉曼卿的康藏軺徵》寫過序言。

喜饒尼瑪:關於劉曼卿,更應關注歷史貢獻,而非奇聞軼事

圖為劉曼卿。翻拍自“康藏軺徵——國民政府代表劉曼卿史蹟特展”。

23歲赴藏軺徵的果敢與擔當

1929年,劉曼卿“自請入藏,受命駕軺車”。蔣介石準其以一等書記官名義,秘密代表國民政府赴藏,向十三世達賴喇嘛介紹內地現狀,闡述“五族共和”,以促進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關係的改善。

在學校上課時,喜饒尼瑪教授常會向學生特別提到劉曼卿赴藏時的年齡。23歲,也就是個碩士生的年紀,一個20出頭的年輕人勇於擔此重任,萬里赴藏,不辭艱辛,今天何人能比否?無疑,這是一個敢於擔當、有所作為的奇女子,是一個值得我們在今天重新從歷史煙雲中將其凸顯並講好的中國故事;更是一個需要予以濃墨重彩書寫的人物。


喜饒尼瑪:關於劉曼卿,更應關注歷史貢獻,而非奇聞軼事

圖為劉曼卿在拉薩羅布林卡格桑頗章。翻拍自“康藏軺徵——國民政府代表劉曼卿史蹟特展”。

喜饒尼瑪:關於劉曼卿,更應關注歷史貢獻,而非奇聞軼事

圖為十三世達賴喇嘛。翻拍自“康藏軺徵——國民政府代表劉曼卿史蹟特展”。

與十三世達賴喇嘛面談,歷史節點起關鍵作用

劉曼卿赴藏引起英國大為警惕,並對她在西藏的活動百般阻撓。西藏一些當權者也不希望她赴藏,途中強留硬拖。劉曼卿抵達拉薩後,費盡周折,分別於1930年3月28日、5月25日與十三世達賴喇嘛見面。

喜饒尼瑪教授告訴我們,當年,十三世達賴喇嘛與劉曼卿兩次面談,留下了一段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係的特殊寫照。第一次面談中,劉曼卿表達了希望十三世達賴喇嘛顧念大局,在涉及國家統一和漢藏團結問題上,要有明確態度。第二次面談持續了四五個小時,達賴喇嘛表示,“英國人對吾•確有誘惑之念,但吾自知主權不可失……”

“吾所最希求者,即中國真正和平統一”“都是中國領土,何分爾我”“兄弟鬩牆,甚為不值”等言論,明確地表達了民國時期西藏地方“不親英人,不背中央”的意願。(1992年9月,《西藏的主權歸屬與人權狀況》白皮書,權威性地引用以上內容。)

2015年5月,《西藏發展道路的歷史選擇》白皮書,亦稱劉曼卿是“當時的中央政府代表”。作為民國這個特殊時期的特殊人物,劉曼卿顯然在歷史的關鍵節點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喜饒尼瑪:關於劉曼卿,更應關注歷史貢獻,而非奇聞軼事

1931年,劉曼卿參加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與羅桑堅贊、羅桑昂嘉、貢覺仲尼、阿旺堅贊等其他藏族代表一道,強烈要求國民政府出兵抗日,表示將身體力行,投身於抗日救亡的鬥爭中。圖片翻拍自“康藏軺徵——國民政府代表劉曼卿史蹟特展”。

喜饒尼瑪:關於劉曼卿,更應關注歷史貢獻,而非奇聞軼事

圖為康藏民眾抗戰赴難宣傳團抵達重慶。翻拍自“康藏軺徵——國民政府代表劉曼卿史蹟特展”。

喜饒尼瑪:關於劉曼卿,更應關注歷史貢獻,而非奇聞軼事

圖為劉曼卿一行在西藏拉薩街頭張貼的抗日宣傳畫。翻拍自“康藏軺徵——國民政府代表劉曼卿史蹟特展”。

喜饒尼瑪:關於劉曼卿,更應關注歷史貢獻,而非奇聞軼事

圖為劉曼卿在西藏拉薩街頭散發“五族共和的中國,是世界上不可辱的力量!”宣傳畫。翻拍自“康藏軺徵——國民政府代表劉曼卿史蹟特展”。

再赴康藏,號召抗日救國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面對日寇侵略,劉曼卿積極投入抗日宣傳,發動藏區民眾“襄助以共赴國難”。1938年,她擔任行政院中央慰問宣傳團團長再赴西藏,號召西藏各界支持抗日、參與抗日。

說起這段歷史,喜饒尼瑪教授分享了劉曼卿愛憎分明、個性鮮明的一面。第二次赴藏路上,遇見日本人盤問,劉曼卿 “見彼日人,心中先自憤恨,似不欲與其接談”,勉答其謂:“餘乃大中華民國之西藏人也。”日本人又問:“你是否由香港前來?”劉曼卿答:“由大中國來。”日本人再問:“有何貴幹?”劉曼卿僅答:“遊歷。”劉曼卿描述道:“餘與彼談話之時,頗有與敵人異國相見之神色,餘之憤惡,實無法使其不溢於言表。”

有學者認為,民國以來,在建設現代民族國家的進程中,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趨自覺,更為明晰,更加深入人心,並被賦予了現代性內涵。喜饒尼瑪教授認為,劉曼卿其人其事也說明了這一點。

喜饒尼瑪:關於劉曼卿,更應關注歷史貢獻,而非奇聞軼事

圖為劉曼卿過毛埡壩草地。翻拍自“康藏軺徵——國民政府代表劉曼卿史蹟特展”。

伊人遠去,不可追;以史為鑑,知興替

1942年9月29日,劉曼卿在重慶郊外病逝,享年36歲。

國民政府代表劉曼卿極具傳奇而短暫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感嘆、太多的啟示、太多的思索。

喜饒尼瑪教授感嘆道,劉曼卿的一生是中華各民族團結統一,努力奮鬥,源遠流長,傳承至今的生動鮮活的典型事例,在教育我們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她為之赴湯蹈火的生命價值取向以及強烈的國家認同感與責任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是今人學習的楷模。其事蹟歷久彌深、歷久彌新,也將歷久不衰。芳華永存,一路芬芳。辦這樣一個展覽,更深的意義在於紀念和緬懷為了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而獻身的所有仁人志士。因此,這個以小見大的展覽讓我們倍加感慨,也更覺可貴。(中國西藏網 記者/李元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