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音速導彈——軍事上的“小李飛刀”,中美俄誰先突破?

風雲變幻的世界局勢,每一個國家都希望能保護自己的安全不受侵犯。小國通過與大國建立友好關係來維持自己的安全,大國則需要自己發展戰略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安全。

高超音速導彈——軍事上的“小李飛刀”,中美俄誰先突破?

二戰後,核武器的小擴散(從美國到五常)帶來了整個世界長達70多年的大和平,雖然局部戰爭依然存在但大規模戰爭已經被理智給剋制住了。冷戰中,蘇美兩國大搞軍備競賽,推動了世界軍事裝備突飛猛進幾十年,帶來了軍事技術的變革性發展。美蘇的軍事發展基本還是均衡的,不論是戰略進攻手段還是戰略防禦手段,美蘇都是旗鼓相當。

冷戰結束後,超級大國蘇聯解體,戰略優勢的天平倒向了美國。美俄從戰略對手變成了戰略伙伴,俄羅斯慷慨地分享了很多尖端技術換來了經濟上的支持。然而國際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美俄的關係,也是磕磕絆絆,直到決裂。

這一次的決裂,已經跟二戰後不一樣了。美國已經是唯一的超級大國,經濟軍事都走向了世界頂峰。在保證戰略進攻優勢的情況下,美國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備的戰略防禦體系,這套戰略防禦體系幾乎遍佈全球。而俄羅斯,受經濟困擾,軍事技術以繼承為主,全新的研發進度明顯比不上美國。與此同時,新興大國中國,在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也需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水平,但是受到西方的技術封鎖,在整體技術水平上還有很大差距。

在這樣的背景下,這不由讓人想起武俠小說中提到的“小李飛刀,例無虛發”,在軍事上如果有這樣的利器,無需進攻也能維護自己的安全,一旦進攻將帶給對方無法防禦的傷害。而現今各種防禦體系日趨成熟的時候,一款無法防禦的戰略武器,對於中俄這樣技術不夠全面發展的國家來說變得尤為重要。因此兩國都在高超音速武器上加緊研發。而美國也不會在戰略進攻領域停步不前,早就提出了“一小時全球打擊”計劃,同時還要發展激光防禦系統。

高超音速導彈——軍事上的“小李飛刀”,中美俄誰先突破?

在這樣的背景下,三國都在大力研發高超音速武器,一種超過五倍聲速的武器,讓現有各種防禦系統來不及響應的武器。為此,三國都在概念級的全新發動機超燃衝壓發動機上下足了力度。小編前面兩篇文章《 》和《 》對超燃衝壓發動機進行了簡單介紹,其中提到中美兩國都進行了該發動機的試飛。似乎中美兩國的高超音速導彈技術走在了俄羅斯的前面。

高超音速導彈——軍事上的“小李飛刀”,中美俄誰先突破?

但實際上,俄羅斯在高超音速武器研發上一直都沒有放慢腳步。前幾年,公開報道了“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的消息和研發高超音速導彈“布拉莫斯二號”的消息。近兩年又先後報道了“鋯石”和“匕首”兩款高超音速導彈。其中鋯石報道較多,說是有8倍音速的巡航速度,能在30秒內打到航母上,讓防禦系統沒有時間做出反應。而“匕首”導彈是一款空射導彈,藉助超音速飛機發射助推器加速,能夠達到十倍音速,理論上也是難以攔截的。雖然,這兩款導彈都沒有列裝部隊,但似乎俄羅斯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真的走在了中美的前邊。

高超音速導彈——軍事上的“小李飛刀”,中美俄誰先突破?

普京說:西方無法防禦俄羅斯“匕首”

回來說,雖然俄羅斯試飛成功了兩款高超音速導彈,但沒有證據表明俄羅斯完全攻克了超燃衝壓發動機。雖然中美分別對超然衝壓發動機進行了試飛,也不能說明兩國的超燃衝壓發動機已經可以實用。單從未來高超音速武器專用的發動機研發進度來看,三國都在突破階段,因此鹿死誰手,尚不可知。

但是,實現高超音速,並非只有一條路,俄羅斯突破說明其他路子也是可行的。藉著這個思路,我國也可以發展類似的高超音速武器。或者乾脆發展太空再入式高超音速武器,藉助地球引力,能把武器的落地速度提高到30倍音速,俗稱動能武器。如果給動能武器加上機動性能以及主動欺騙能力,對防禦系統來說也是非常難以對付的。需要解決的主要是高速摩擦帶來的燒蝕問題,加上燒蝕吸熱材料應該可以解決,這種材料在載人航天工程上有應用,但需要進一步改進。最大的困難是,太空武器是受國際法限制的。

高超音速導彈——軍事上的“小李飛刀”,中美俄誰先突破?

還有一個思路,就是利用我國領先的電磁彈射技術,在地面讓導彈以超音速的初速度飛出去,藉助助推器達到高超音速,再進行機動進攻。這種方式大大提高了初段攔截難度,只要能實現也會大大降低導彈的助推器質量,降低導彈本身的研發難度。

高超音速導彈——軍事上的“小李飛刀”,中美俄誰先突破?

電磁炮

但是,必須說,俄羅斯的兩款導彈都只能算是戰術級別的,射程都在2000公里附近,威懾力度有限。而動能武器和電磁彈射短期內可能還無法實現,爆轟發動機也處於概念突破階段。未來更遠射程的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發,目前來看超燃衝壓發動機還是最可靠的解決方案。

各位看官你覺得,哪個國家最有可能突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