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伯姬歸紀|一說春秋,每天5分鐘讀透春秋

12 伯姬歸紀|一說春秋,每天5分鐘讀透春秋

前面幾期我們介紹的都是軍國大事,比如結盟,築城,戰爭,奪嫡,之類的。接下來我們要講的是一件喜事,紀國和魯國聯姻啦。

紀國國君娶魯姑息女兒為妻,九月,派卿大夫裂繻(音須)來迎娶。

婚姻不僅僅是男女兩個人的事,更是兩個大家族的事。古代的婚俗講究“三書六禮”,六禮指的是整個結婚過程中的六個階段: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納采:即男家請媒人到女方家提親。若女家同意議婚,則男家正式向女家求婚。

問名:男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一來為防止同姓近親結親,二來也是為測八字,看二人婚姻是否成親。

納吉:將男女雙方的名字和八字到廟裡占卜,卜得吉兆,就決定兩人正式締結婚姻。

納徵:又叫納幣,男方正式將聘禮送到女方家裡。

請期:即男家通過卜問選定婚期之後,由媒人告知女方家裡,徵求女方的意見。

親迎:是六禮中最後的程序,即婚禮當天,新郎親自至女家迎娶新娘。

在六個步驟中會產生三份文書憑證,即“三書”:

聘書:即訂親之文書。在納吉(男女訂立婚約)時,男家交予女家之書柬。

禮書:即在納徵時所用的禮單,列明聘禮的物品和數量。

迎書:即迎娶新娘之文書。是親迎接新娘過門時,男方送給女方的文書。

裂繻來贏取魯姑息的女兒,這一步已經是親迎了。按照春秋時代的習慣,國君親迎不出境,就讓大夫來代替自己親迎。新娘到國境線的時候,國君會在國境線上等著,然後迎回國家。這還不算禮成,回國之後,兩人要先去宗廟裡拜祭祖先,告訴祖先“我們要結婚啦”,這才是是禮成。這個儀式往往是在黃昏時舉行,所以古代稱之為昏禮。後世造字的時候在昏邊加了一個女字旁,就是我們現在所用的“婚禮”。

冬,十月,魯國的伯姬嫁去紀國。春秋記作「伯姬歸於紀」。

周人同姓不婚,氏族間實行族外婚。早期相鄰氏族往往結成相對固定的婚姻關係,一個氏族從另一個氏族娶妻,生出女兒後再嫁回娶妻的氏族,所以女兒出嫁實際上是回到了母親所在的氏族,由此春秋時代,女兒出嫁往往被稱作歸,而戰國及以後才漸漸被稱作嫁。

大女兒出嫁,魯姑息這個當父親的自然不會閒著,他趁機要求來迎取伯姬的裂繻,調停魯國和莒國的緊張關係。這事和另外一樁婚姻有關。莒國是魯國的一個鄰國,它和魯國的另外一個鄰國向國結。莒國的國君娶了向國的向姜為妻,但是向姜在莒國待的很不習慣,於是就偷偷跑回了向國。那莒國國君自己的媳婦跑掉了能不生氣嗎?率兵攻入向國,還把向國吞併了,把向姜搶回了國都。

這事聽起來是莒國和向國的事,跟魯國沒有太大關係,但是恰恰莒國和向國都是魯國的鄰國。而莒國吞併向國的時候正是魯國吞併極國的前夜,這下引起了魯國的戒備,於是兩國的關係不止一點點緊張。裂繻答應了魯姑息的請求,他和莒國國君在密地結盟,調停魯國和莒國的緊張關係。

本年十二月十五,魯國夫人仲子也就是魯弗湟的正妻,當代國君魯姑息的嫡母,當代太子魯允的母親,去世了。大家還記得不,去年七月份周王室犯了大錯就送來了仲子的助喪用品,一直到今年的十二月份,總算是用上了。

也是今年十二月,鄭國攻打衛國,討伐鄭滑。這個事還沒完,後面的故事我們下期再說。

當然,我就這麼一說,您就那麼一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