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中保基金公司換帥:任建國退休 於華接棒

8月3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下稱“中保基金公司”)已於近日換帥,任建國退休,於華接棒。公開資料顯示,於華是中國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即中國保信)黨委書記、副董事長、常務副總裁。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我國保險保障基金制度的發展大體可分成三個階段,即單獨提取、專戶存儲的企業留存階段,專戶繳入、加強監管的集中管理階段,以及借鑑經驗、積極改制的公司化運作階段。

2008年,經國務院批准,保險保障基金實施了公司化改制,依據《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設立中保基金公司,負責保險保障基金的籌集、管理和運作。中保基金公司的成立,標誌著我國保險保障基金制度進入市場化運作和專業化管理的新階段。

在保險保障基金實行公司化管理後,已有兩個成功的管理救助案例,分別是新華保險和中華聯合保險。中保基金公司成立之初即參與了對新華人壽的風險處置,接手監管機構所持股份,依法履行股東職責,促進保險公司加強經營管理,2009年12月將所持股份溢價轉讓,為其成功上市創造了必要條件,同時維護了保險保障基金自身利益。

隨後,中保基金公司又參與了對中華聯合的風險處置。通過股份託管、股權重組、增資擴股和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措施,有效化解了風險。2015年底至2016年初,中保基金公司通過公開掛牌交易方式實現了基金的平穩有序退出,順利完成了風險處置任務,成為以市場化方式處置化解行業風險的典型案例。

截至2018年4月末,保險保障基金規模已達1195億元。目前,保險保障基金的資金來源包括,保險公司繳納的保險保障基金、破產程序的受償收人、投資收益(投資限於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中央銀行票據、中央企業債券、中央級金融機構發行的金融債券,以及國務院批准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捐贈等。不過,保險保障基金實行固定費率籌集模式,並且財產保險、人身險保險的保險保障基金比例,與相應的保費規模或者保障風險相比,並不協調。

此外,在救助方式上,保險保障基金救助保險公司的方式,主要分為管理救助和財務救助。近年來,關於探索流動性救助保險公司的實現路徑呼聲漸起。流動性救助是指動用保險保障基金,以提供借款、購買保險公司債券等途徑對出現流動性問題的保險公司進行債權方式的風險救助行為。

此前不久,《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顯示,將保險保障基金的單一費率籌集標準,調整為以風險為導向的費率標準,並增加提供流動性支持等內容。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