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保基金董事長任建國:關於“保險姓保”的幾點思考

中保基金董事長任建國:關於“保險姓保”的幾點思考

▲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任建國

【“一條財經”(微信ID:ytcj123)提要】

我國保險市場規模先後超過德國、法國、英國,從全球第6位躍居第3位,今年全年有望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保險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一些公司對“資產驅動負債”模式趨之若鶩。這種業務結構如不加以調整,最大的風險是今後有少數保險公司將不姓“保”。

推進保險迴歸保障功能,這就要求保險業提供豐富多樣、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保險服務,這與保險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一致。

中保基金董事長任建國:關於“保險姓保”的幾點思考

【正文】

今日,2016中國金融發展論壇之中國保險行業年度峰會在北京展覽館隆重召開。會上,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任建國發表了講話,他的演講話題是‘關於“保險姓保”的幾點思考’。

以下是他的現場講話: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保險業的同仁:

大家好!很榮幸能夠參加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與各位金融界同仁共同探討保險業的創新與發展問題。今天我要談的話題是關於“保險姓保”的幾點思考。為什麼要講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近期被保監會領導多次提及,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也引起了一些爭議。我在上週的一個保險文化論壇上,談及跨界發展與行業堅守,提到“保險姓保”的問題,有朋友開玩笑說這是不是應景之詞,我覺得這是我的一貫思想。在兩年前第十屆中國金融年度論壇上,我講過保險業改革創新就要堅持“五個不變”,其中有一個就是要堅持行業的本質屬性和核心功能不能變。再往前,我在山東工作時,我就提出要讓商業保險成為居民風險管理的首選金融工具。今天,我想就“保險姓保”問題的提出、為什麼要堅持“保險姓保”、如何堅持“保險姓保”等方面內容,同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的思考。

一、“保險姓保”問題的提出

所謂“保險姓保”,是指保險的核心價值在於提供風險保障,保險的功能在於幫助建立市場化的風險補償機制。“保險姓保”是一個基本常識,“保險姓保”本來就不應該成為一個問題,但個別保險公司的發展偏離了方向,沒有堅持風險保障屬性的基本發展理念,成為當前保險行業發展的問題,受到了社會的關注。之所以目前要特別強調“保險姓保”,主要基於以下四個方面的情況:

一是保險業務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近年來,保險業的發展成績有目共睹。我國保險市場規模先後超過德國、法國、英國,從全球第6位躍居第3位,對國際保險市場增長的貢獻度達26%,居全球首位。2016年前三季度保費收入為2.48萬億元,增速達30.5%,全年有望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保險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在加強政府、企業和居民風險管理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與此同時,我們不難發現,一些公司對“資產驅動負債”模式趨之若鶩,導致業務結構嚴重失衡。據統計,2015年人身險業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達7646億元,相當於原保費收入的近一半,銀保渠道原保費收入6617億元,同比增長超三成,銀保渠道原保費收入佔比超過80%的公司有20多家。另外,保監會開展的保單登記數據顯示,壽險保單大約14億張,長期壽險保單隻有4千多萬張,從另一角度體現了發展結構失衡。相當規模的保費承擔了較少的保險責任,偏離了保險的保障屬性。這種業務結構如不加以調整,最大的風險是今後有少數保險公司將不姓“保”。

二是眾多保險消費者對保險的認識出現了新的變化。從保險業的歷史起源和發展來看,保險是一種風險轉移工具和財務穩定器,核心價值在於能夠提供風險保障和風險管理。現代保險業逐漸具備了資金融通功能,出現了強化保險財富管理的趨勢。隨著市場上利率的不斷下降,居民資產保值增值的難度加大,加上保險行業費率市場化改革導致負債端競爭加劇,保險產品利率居高不下,吸引了眾多消費者購買投資型保險產品。據今年3月央視財經頻道《2016年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百姓投資領域前三名分別是:保險(36.79%)、股票(33.05%)、理財產品(32.69%),保險投資意願從2013年第6位躍居2016的第1位,相當多的消費者把保險這個風險管理的首選金融工具當成了財富管理的首選投資工具。

三是少數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方向出現了新變化。保險資金的本源是互助基金,用於彌補互助成員的損失。隨著保險行業的不斷髮展和充分競爭,保險公司承保利潤率逐漸下降,有的甚至出現虧損,轉而通過險資運用獲取收益,彌補承保端的損失,形成保險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增強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保險資金的投資方向是低風險、具有穩定收益的投資產品,險資運用的首要目的應該是實現風險保障的目標,也就是說服務於保險主業。

當前,我國“經濟冷、金融熱”現象愈發突出,虛擬經濟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實體經濟依然困難,一些金融活動因偏離服務實體經濟而飽受詬病。兩天前,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在人民日報發表感言,談到:近兩年,我國資金“脫實向虛”有所加重,資金在金融領域空轉增加,推高了資金成本,加劇了資產泡沫,累積了系統性風險,這既不利於實體經濟也不利於金融健康發展。保險行業也存在類似現象,隨著險資運用的渠道逐漸放開,有的保險公司並未堅持穩健審慎原則,採取粗放的發展方式和激進的經營行為,不顧“長錢短配”的再投資風險和“短錢長配”的流動性風險,片面追求短期的高收益,將保險資金的合理運用,變成了追求高額利潤的風險投資,偏離了服務主業、保障風險的初衷。

四是個別保險投資人的投資目標發生了變化。保險是採用均攤風險的方式來降低個體的損失,從而推動經濟社會平穩發展。保險投資人本應基於公益的心態、運用商業的手法,在追求公平和效率的同時獲得一定的收益。一些資質較好的投資人在向行業注入資本的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管理和技術,貫徹著保險業的使命與擔當,推動了行業的進步和發展。但也有個別投資人對公司的經營管理並不重視,看重的是保險的融資功能,試圖把保險作為單一“融資平臺”,偏離了保險投資人的根本使命。

二、為什麼要堅持“保險姓保”

風險保障功能是保險業獨有的“立業之本”,是其他行業不可代替的重要功能,保險金融屬性的發揮必須以風險保障的基本屬性為前提。保險業只有處處踐行“守信用、擔風險、重服務、合規範”的核心價值理念,才能增強全社會抵禦風險能力、提升社會安全感、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

第一,“保險姓保”是商業保險本質屬性的體現。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在15世紀頒佈的詔書中對保險作了如下表述:“保險是將損害由少數人的重負擔變成多數人的輕負擔”。這一古典定義高度概括了保險的特定含義,至今仍為世界各國保險界所認同。胡適先生對人壽保險也作過精闢的論述,他說:“保險的意義只是今天作明天的準備;生時作死時的準備;父母作兒女的準備;兒女幼時作兒女長大的準備”。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保險業的發展,保險的功能作用也在不斷擴大。但保險業的每一步發展變化,都是緊緊圍繞保險的基本屬性展開的。因此,“新國十條”明確提出,保險是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保險的核心功能就是風險管理。我也贊成保險業適度地參與居民的財富管理,但絕對不能本末倒置。如果脫離了風險管理這個本質屬性,偏離了“保險姓保”的發展方向,保險就不成其為保險了,保險行業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

第二,“保險姓保”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新“國十條”明確提出,保險是服務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手段,是社會的穩定器和經濟的助推器。眾所周知,保險可以通過提供補充性的商業養老和健康保險產品,滿足多元化的民生保障需求,有利於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通過發展財產保險、農業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保險產品和服務,幫助社會公眾運用市場化手段加強風險管理,增強全社會抵禦風險的能力,有利於促進安全生產和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通過責任保險在食品安全、環境汙染、醫療責任等領域的普及,可以更為簡單的化解民事責任糾紛,有利於構建高效率的社會管理機制;通過開展農業保險,可以降低自然災害給廣大農民帶來的損失,從而降低了各級政府災後發展的負擔。我覺得,中央政府把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上升到國家意志,正是看中保險業的這些風險保障功能,而不是看重保險業的財富管理功能。類似的保險產品還有很多,保險的各類產品和服務滲透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各個行業,深度參與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這既是政府希望保險的發展方向,也是市場發展的規律,更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需求。

第三,“保險姓保”是保險業發展的獨特價值針對保險的本質,理論界有“損失賠償說”和“風險轉嫁說”等不同派系,但無論哪個派系,都是以風險保障為核心。現代保險業逐步發展為兼有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的功能,所以我們認為保險具備金融屬性,但又不是純粹的金融。雖然保險往往既包含保障又包含投資,與金融密不可分,但保險與金融二者具有本質的區別:金融強調的是資金融通,而保險強調的是風險保障。如果將保險的核心功能定位為“資金融通”,保險就失去了獨特優勢。銀行和證券同樣可以提供資金融通,而且這正是它們的本質功能。但是,如果將保險的核心功能定位為“風險保障”,保險就不可或缺,因為保險的風險保障功能,是行業自身發展的需要,其他行業無可替代。

三、如何堅持“保險姓保”

項俊波主席曾多次指出,保險要首先姓“保”,絕不能跑偏;絕不給不真心做保險、只想渾水摸魚的人可乘之機,絕不讓保險成為單一融資平臺。堅持“保險姓保”不動搖,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採取有效措施:

一是加強正確的輿論導向,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的風險意識和保險意識。加強保險公眾宣傳,提升全社會風險意識和保險意識,是夯實保險業發展基礎,鞏固和培育保險市場的迫切需要,是增強保險行業競爭力的長期工作。“新國十條”明確提出,“發揮新聞媒體的正面宣傳和引導作用,鼓勵廣播電視、平面媒體及互聯網等開辦專門的保險頻道或節目欄目,在全社會形成學保險、懂保險、用保險的氛圍”。我們要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從宏觀方面引導全社會的風險意識和保險意識;保險監管部門通過加強監管引導,全過程地培養市場主體的風險意識和保險意識,上月初,保監會針對人身險出臺了重要舉措(《中國保監會關於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和《中國保監會關於強化人身保險產品監管工作的通知》),其目的就是發揮保險保障功能和防範人身保險產品風險,像這種適時的監管引導是非常有必要的。最終讓保險消費者認識到,保險是生產生活中對沖風險不可替代的重要工具;讓行業經營主體意識到,創新發展風險保障型保險是立業的根本、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讓保險投資人認識到,保險並非暴利行業,不能急功近利、應以公益的心態推動保險事業健康發展。

二是將“保險姓保”作為保險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方向。推進保險迴歸保障功能,這就要求保險業提供豐富多樣、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保險服務,這與保險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一致。首先要優化市場主體結構。堅持鼓勵專業化、差異化經營的方向,鼓勵相互制組織、自保公司的設立和發展,促進業內細化分工和多元化市場主體的競爭,提供多元化的保險服務。其次要調整產品供給結構。鼓勵和支持市場主體不斷創新,開發細分市場,改變少數險種支配保險市場的格局。特別是要充分藉助互聯網平臺和大數據資源,以保險消費者需求為導向,不斷加強保險公司經營模式以及保險產品服務創新,鼓勵產品和服務向個性化和定製化方向發展,通過改善產品供給質量,切實發揮好風險保障功能。再次要提升保險服務質量。建立有效的保險服務標準化流程,尤其是要在解決銷售誤導、“理賠難”等頑疾上狠下功夫,強化保險行業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讓保險消費者有更多的“獲得感”,不斷提升保險美譽度,從而擴大經濟社會對保險的需求。需要強調的是,隨著互聯網技術帶來的商業模式的變革,跨界發展成為近期行業熱議的話題。我在前不久的保險文化論壇上也討論過這個話題。我認為,無論是跨界還是重構,都應該堅守保險行業的價值根基,都應該以更好地實現保險的風險保障功能為前提,絕不能種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三是將實現風險保障目標作為保險資金運用的主要目標。保險資金運用對保險公司穩健經營、實現風險保障具有支柱性作用,而當前部分險資存在長錢短用和短錢長用的風險、信用風險、跨界併購風險、風險管理能力薄弱所帶來的風險等等,給行業穩定發展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為此,我們必須理順保險資金運用的規則和體系,促使其迴歸服務風險保障的目標。一方面,從負債端管控入手,加強對中短期產品的管控,限定其所有產品之中銷售比例,或者要求在某些償付能力條件下銷售,對於產品單一、發展激進的公司,可以適時進行窗口指導,甚至採取必要的限制措施。另一方面,從規範投資端入手,加強制度和規則建設,引導保險資金更多投向固定收益類產品,以其他類投資為輔,降低投資風險。同時,還要加強對集團公司和股東的監管,規範保險公司的治理結構,避免因“一股獨大”導致經營行為偏激,尤其要防止大股東把保險公司作為自己的融資平臺。

四是政府要加大對風險保障類保險業務的政策支持力度。政策引導、政策支持是引導市場要素流動的燈塔,堅持“保險姓保”不動搖,監管政策就要向保障型產品傾斜,如降低經營門檻和稅收優惠政策等等,提高保障型保險業務供給能力和供給質量。對於關係國計民生的保險,要加快立法,強制推廣,如巨災保險、農業保險、部分責任保險,仍然依賴於有力、有效的政策和制度供給。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步伐的加快,社會對養老保險、健康保險的需求增加,但這兩大業務仍處於起步階段,市場的空間非常大。要把這些業務發展好,確實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特別是稅優政策。同時,保險行業也要加強市場的培育,加大對保障型險種的創新力度,積極開發“長尾市場”,改變市場主體集中在投資型保險產品、過度競爭的局面,不斷優化行業發展動力結構,增強行業發展內生動力。

五是改革完善保險保障基金制度,促進行業堅持保險姓保。作為保險業風險管理“最後一道防線”的保險保障基金制度,在防範化解保險業風險過程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保基金公司作為保險保障基金籌集、管理和使用的主體,肩負著行業風險監測和風險處置的重要職責。為了更好的促進“保險姓保”的本質屬性不變,我們有必要對保險保障基金制度的一些具體環節進行改革和創新,不斷提高防範化解行業風險的能力。首先,加快推進保險保障基金籌集方式改革。施行風險費率制,替代當前的固定費率制度,促使保險公司加強風險自控,抑制少數公司盲目擴張的衝動,降低行業整體風險。其次,細化保險保障救濟範圍和標準。我們計劃修訂《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中涉及救濟範圍和標準的條款,對於不同類別的保險產品,我們將考慮區別對待。一方面充分體現保險保障基金保單救濟職能,另一方面對於市場投資風險等需要保險消費者自行承擔的風險,我們計劃設置通行的免責條款。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保險姓保”是保險業的立業之本、興業之基,堅持“保險姓保”,並不是說不要考慮消費者的財富管理需求和投資人的利益,單純發展保障型業務,而是要保障型業務和財富管理型業務協調發展,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才能促進保險行業穩定健康發展,才能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福祉,才能更好的服務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國家發展戰略,中保基金公司將與各位同仁一道,堅決落實“保險姓保”,為現代保險服務業的發展保駕護航,努力當好保險消費者利益的守望者。

謝謝大家!

中保基金董事長任建國:關於“保險姓保”的幾點思考

中保基金董事長任建國:關於“保險姓保”的幾點思考

中保基金董事長任建國:關於“保險姓保”的幾點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