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國:保險業要處理好變革與堅持的關係

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任建國在接受《中國保險報》記者專訪時說,《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新國十條”)的出臺,給保險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發展空間。在此新形勢下,保險行業必須堅持變與不變的統一,也就是要正確理解和處理好變革與堅持的關係。

新常態下積極求變

“新國十條”是一份關於改革發展的文件。保險業要改革,一方面思考“如何改”,一方面思考“改什麼”。對“如何改”的問題,任建國認為,保險業要順時而變,緊跟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改革創新,積極求變。對“改什麼”,任建國說,“新國十條”所指出的保險業現狀與現代保險服務業要求之間的差距,就是行業需要去改革的地方。在他看來,保險業主要應在4個方面尋求變革。

首先,“新國十條”進一步強調了要提升保險業對外開放水平,特別是鼓勵中資保險公司嘗試多形式、多渠道“走出去”,為我國海外企業提供風險保障。這就要求保險公司必須深入瞭解國際保險市場的發展狀況,積極參與國際保險制度和規則的制定,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特別是,要在學習和引進外資公司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基礎上,不斷適應和融入國際保險市場競爭的大環境,提高應對國際市場風險,服務我國海外企業的能力和水平。

面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新常態和大金融的競爭格局,保險公司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理念必須要變。任建國認為,隨著我國金融行業的不斷髮展,特別是在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新常態下,金融市場競爭的內涵和外延都在不斷擴大。銀行理財產品、券商資管業務以及信託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得金融行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保險業必須跳出保險看保險,發揮好保險行業的核心競爭優勢,使保險真正成為政府、企業、居民進行風險管理的首選金融工具。

此外,按照為保險消費者服務的根本宗旨,保險公司服務理念要向以服務客戶為中心、以保險需求為導向轉變。一方面,大眾對保險功能的需求已經由簡單的風險保障和經濟補償,逐漸向包含投資理財、居家生活等在內的多元化功能發展;另一方面,隨著全社會保險意識的提高,大眾對保險服務質量也提出了新的期望。這就要求行業緊跟市場需求變化,以客戶滿意作為評價自身工作的重要標準,不斷加強保險產品服務創新,不斷改善保險服務質量,不斷完善保險匯聚愛心、傳遞愛心的機制。特別是要提高在社會保障體系、社會治理體系以及災害救助、支農惠農等領域中的風險管理和服務保障能力,把高尚的事業真正做高尚。

不僅如此,面對日新月異的現代網絡信息技術,保險公司的經營機制和方式要變。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髮展,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新興金融業態發展勢頭很強勁,對金融行業傳統的經營模式和交易行為方式形成了很強的衝擊,保險行業也不例外。因此,必須以戰略眼光看待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積極探索運用網絡、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促進保險產品銷售渠道和服務模式創新,不斷增強保險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五個方面不能變

任建國認為,包括保險監管部門、各公司等在內的全行業要積極創新理念、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服務,通過變革來實現國家對保險業的新期待。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保險業的發展也必然有永恆不變的本體存在。必須把握住保險行業最本質的、不變的東西,也就是要守本分,具體而言有五個方面不能變。

堅持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方向不能變。保險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產業和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保險業自身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休慼相關。換言之,保險業只有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才能得以自身的壯大。脫離了經濟社會這個大環境,保險業就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任建國說,實踐證明,保險業只有堅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路子才會越走越寬,不可能脫離經濟社會的大環境而“一枝獨秀”,更不可能偏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而“一夜暴富”。“新國十條”明確提出要使現代保險服務業成為完善金融體系的支柱力量、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撐、創新社會管理的有效機制、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高效引擎和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抓手。堅持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方向,不僅體現保險行業的責任意識,也是行業發展壯大的必然要求。

堅持行業的本質屬性和核心功能不能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在15世紀頒佈的詔書中對保險作了如下表述:“保險是將損害由少數人的重負擔變成多數人的輕負擔”。這一古典定義高度概括了保險的特定含義,至今仍為世界各國保險界所認同。胡適對人壽保險也作過精闢的論述:“保險的意義只是今天作明天的準備;生時作死時的準備;父母作兒女的準備;兒女幼時作兒女長大的準備”。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保險業的發展,保險的功能作用也在不斷擴大,但保險業的每一步發展變化,都是緊緊圍繞保險的基本屬性展開的。因此,“新國十條”明確提出,保險是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保險的核心功能就是風險管理。如果脫離了風險管理這個本質屬性,保險就不是保險了,保險行業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

堅持防範風險的底線思維不能變。保險業是經營風險的特殊行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風險保障是保險業的基本職能。要做好風險管理主業,保險業首先必須管控好自身風險。中國保監會始終高度重視防範和化解行業風險,提出了“放開前端,管住後端”的監管新思路。“新國十條”也明確提出了“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這個目標任務,旨在加快保險市場化發展的同時,有效防範和化解行業風險。隨著保險市場化的不斷深入,保險公司的市場競爭程度將更加激烈。市場對於企業來說是把雙刃劍,適應得好就會帶來好的經濟效益,適應不好就會被市場淘汰。而適應得好與不好,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企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高低。因此,在加快行業改革創新的同時,必須牢固樹立底線意識,始終把防範化解風險作為行業發展的主題。

堅持保險的最大誠信原則不能變。保險經營的是一種以信用為基礎、以法律為保障,規避風險、管理風險的承諾和服務。誠信是保險業的生存之本,是行業發展的生命線。《保險法》開宗明義,強調“保險活動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任建國說,最大誠信原則要求保險行業及其從業者要以最高的誠信標準要求自己,守承諾、講信譽,杜絕銷售誤導等只顧個人和小集體利益,不管他人和行業利益,只看眼前蠅頭小利,無視發展長遠利益的現象。中國保監會這幾年重點治理了“銷售誤導”和“理賠難”,實質上就是在重塑行業的誠信形象。因此,“新國十條”強調優化行業發展環境,首先是要推進保險業信用體系建設,充分說明,最大誠信原則是行業生存發展的基礎。

更為重要的是,堅持“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行業發展內在要求不能變。任建國認為,關於保險業未來發展,“新國十條”已一一作了解答。“新國十條”為保險業的發展創造了絕好的外部條件,保險行業能否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利用好、落實好這些政策,開拓保險業新的發展空間,練好內功是關鍵。行業必須加強自身建設,包括制度建設、隊伍建設、文化建設等,特別是要加強能力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