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房租飛漲不止,這些“奇葩”房屋瞭解一下!


又到租房旺季,2018年這一波房租漲勢比往年更“兇猛”,引發熱議。面對“來勢洶洶”的房價,另闢蹊徑,也許是另一種住房新思路。圖為芬蘭建築師設計的緊湊型房屋Tikku亮相在赫爾辛基街頭,它佔地僅一輛普通汽車的大小。Tikku所用的是太陽能發電,走進裡面,可以看到一層為工作室,二層是臥室,三層則有一個綠植小院和休息區。Tikku的售價為41500美元。

北京海淀成府路24歲小夥戴海飛用竹子造出的“蛋形”蝸居。小屋的“蛋殼”上,被掏出一個橢圓形的小門,沒有鎖。

剛畢業半年的大學生利用公司的設計創意,用竹子造出一座“蛋形”小屋,作為自己的蝸居。圖為戴海飛打掃屋子。

墨西哥8位企業家在墨西哥城國際機場1號航站樓開設了第一家膠囊酒店。膠囊酒店是一種極高密度的酒店住宿設施,起源於日本。酒店的特色是提供大量的“小客房”,旨在為不需要傳統酒店服務、只需要一個空間過夜的旅客提供服務。

逃生一號XL是美國Escape Homes在近日推出的一個項目。該公司表示,佔地不到400平方英尺,這座車輪上的小木屋可以睡下八個人,而且在它之後推出的同類型小屋還會繼續拓展相關的系統化設計。這款休閒車從外面看起來就是一間小木屋,外覆焦化的木材,最多可以容納八個人。


耶路撒冷東部,Khaled Zir al-Husseini一家因住宅被強拆,居住在山洞中。

溫哥華公司Backcountry Hut為客戶提供了一種組裝式小屋的設計概念,受宜家建立者的“為所有人提供負擔得起的精心產品”啟發,該公司設計出一種可有效組裝、不需要專業工匠建造,由一小組人搭建就可完工的建築。

英國人阿瑟·夏普一家由於缺乏足夠資金,決定搬入一輛公車作為住房。他們將車改裝成了四個小臥室,將車的上層變成三張小床鋪。車的下層為廚房,還有家庭自制沙發。

建築師James Law推出水泥管公寓房,舒適又經濟。這個名叫OPod Tube House的水管屋由兩段水泥管道組成,直徑為2.5米,使用面積大約1000平方英尺,適合一個人到兩個人生活。房屋內部設施功能齊全,有一個客廳,裡面有一張可以變成床的沙發和迷你冰箱等,還有廚房衛浴設施。

大學畢業生李榮均用8500個啤酒瓶砌成29平米房屋。這棟小樓主材是河沙、水泥、鵝卵石和啤酒瓶。

居住在紐約的韓裔攝影師Won Kim深入東京一家膠囊旅館,拍下了居住在那裡的男男女女。對這些人而言,方寸大的空間可不是一兩晚的新鮮體驗,而是長久的家。對於膠囊旅館,我們並不陌生,有人說它像宇宙飛船的太空艙,也有人說像棺材。正是因為日本可怕的加班文化,才催生了這種奇特的住宿形態。

一款名為Ecocapsule的“自給自足”再生能源小屋於2018年1月正式投產,Ecocapsule是一款外觀可愛、體型不大、能自我維持的可移動小屋,可以被安放在任何有陽光的場所,為最多兩人提供不錯的居住環境。Ecocapsule由斯洛伐克公司Nice Architects設計,其所有設計細節都不需要連接電網。在小屋內部,你可以看到床、熱循環水、抽水馬桶,以及可以做出熱氣騰騰美食的廚房。


美國西雅圖,SHARE/WHEEL組織經營的帳篷城。SHARE/WHEEL組織自稱是可以管理無家可歸的人的民主組織,經營著幾個帳篷城。

這個奇怪的靴形小屋看上去像個路邊小站,但實際上它是一個功能齊全可供出租的房子,由Phoenix Commotion公司的Dan Phillips 設計和建造。這是家專門利用可再生材料來建造平價住房的公司。這間獨特的房子有2個主題風格的臥室和1個廁所除此之外甚至還有一個院子和屋頂平臺。

英國威爾士,受日漸上漲的房租困擾,一名在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學讀書的學生Joe Pearce在網上花相當於兩個月的房租的800英鎊購買了一艘二手小遊艇,他將船內簡單佈置,停靠在一座船廠內,過起了與眾不同的“蝸居”生活。

俄羅斯莫斯科,美國舊金山的一家初創公司Apis用移動3D打印機在24小時內建成了一座房子。

法國首批集裝箱房屋落成。這批中國製造的房屋將有一些學生入住。

英國手工藝人迪安·克雷格回收舊運馬拖車,將其改造成豪華移動房屋,受到熱捧。據悉,迪安改造的是已使用30年之久的梅賽德斯運馬拖車,剛收到這輛車時,車裡還裝滿了肥料和草垛。經過6個月的改造,車裡有了所有家居設施,比如自來水、電器和暖氣,甚至淋浴裝置和廚房,看上去就像一個真正的房子。

英國工程師開發了一套模塊化房屋,該模塊可以自動展開並且部署房屋結構,整個過程只需要不到10分鐘的時間。該模塊可以組合收縮成一個卡車車廂大小的單元箱,展開後將會形成一個本身體積三倍左右的小型房屋,而房屋內將會預先安裝必要的配件和裝置,當需要移動房屋時,只需對其進行摺疊即可移動位置。

2017年Antepavilion建築競賽展出的造型獨特的微型住宅。

長沙南方職業學院,學生曾健展示的微型住宅,打開窗戶,參觀者能看到屋內的臥室、客廳、衛浴、廚房。

建築師James Law推出水泥管公寓房,舒適又經濟。這個名叫OPod Tube House的水管屋由兩段水泥管道組成,直徑為2.5米,適合一個人到兩個人生活。房屋內部設施功能齊全,有一個客廳,裡面有一張可以變成床的沙發和迷你冰箱等,還有廚房衛浴設施。

美國一企業正在研發快速3D“打印房屋”,據瞭解,用作示範的“房屋”面積為650平方英尺,需要價值1萬美元的混凝土作為建材,花48小時便可“打印”而成。該公司此前早些時候在奧斯丁的SXSW音樂節上推出了第一個永久性的3D打印房屋。

勞斯萊斯工程師Jag Virdie設計的球形外觀、直徑約3.9米的吊艙Conkers。在Virdie的介紹中,Conkers被描述為「能夠完美解決Z世代住房危機」的存在——這些可拼接的球形吊艙幾乎可以擺放所有需要的房屋設施及傢俱,他認為這種由樹屋演變而來的球形吊艙,將會完美解決現有和未來的住房危機。目前Conkers的最低定價是21000英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