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高鐵IPO!募投或指向千億“二線”


京滬高鐵IPO!募投或指向千億“二線”


高鐵也要IPO?

第一隻高鐵線路股票,即將登陸中國資本市場。

“最優質”資產即將IPO

早有風吹草動,今日終有揭曉。

11月8日,中國鐵路總公司透露,目前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已選定券商,由多家券商負責。

但尚未確定上市的方向是滬市還是深市,也無法明確上市的具體時間表。

自京滬高鐵公司籌建之初,何時上市就一直備受外界關注。儘管其股東平安資管與社保基金近幾年一直希望推動上市,但中鐵總作為大股東,對上市的積極性一直不高。

京滬高鐵公司2008年成立,京滬高鐵於2011年6月30日正式開通運營,從建設成本上看,該項目預算一共投入了近2200億元。也被業內人士評價為“鐵路總公司手裡最賺錢、最優質的一個資產”。

雖然中鐵總一直長期虧損,負債累累,但京滬高鐵卻是另一副模樣。

數據顯示,京滬高鐵開通3年便開始盈利,2014-2017年,京滬高鐵4年內累計收穫利潤311.7億元,2017年京滬高鐵運輸收入為295.95億元,利潤達到127.16億元。

並且於2016年進行首次分紅,持股4.51%的天津鐵路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2016年分得約0.12億元,2017年分得1.2億元;持股1.35%的河北建投交通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當年分得0.06億元,2017年分得0.57億元。

目前,據天眼查數據顯示,京滬高鐵公司共擁有12位股東,現註冊資本為1306億元。

京滬高鐵二線呼之欲出?

根據財新的報道,此次京滬高鐵能夠上市,是因為主要股東中鐵總和社會投資方平安資管、社保基金等,在上市問題上逐步達成了共識。同時,也是中鐵總為了進一步盤活資產,增強自我金融造血功能的一次嘗試。

早在京滬高鐵建設之初,就有傳言京滬高鐵將獲得國務院“特批”上市,作為解決融資難題的一種嘗試。

由於京滬高鐵連接中國兩大經濟圈,且經過多個大中城市,目前京滬高鐵開通7週年,共發送旅客8.25億人次。

據稱,在京滬高鐵上,每3-5分鐘就會有一列高鐵列車始發出站。不斷增強運力,加大列車長度,線路的運能已接近飽和,京滬高鐵一票難求也是常有的事。

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6年間京滬高鐵累計開行列車58.3879萬列,年均增長18.6%;累計運送旅客突破6.3億人次,年均增長21.2%。

有關於募集資金的可能投向,大概率是京滬高鐵二線的建設,從此前京滬高鐵逾兩千億的建設成本來看,二線建設費用將有可能不會低於現有京滬高鐵。

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蔡慶華在2015年1月份接受新華社採訪時,就曾指著京滬高鐵地圖說,“照這樣發展,說不定哪天就要修建京滬第二高鐵了。”

近兩年來,建設“京滬高鐵二線”的傳言已起。一些地方政府發佈的文件和一些官員的公開發言都曾明確提出積極推動“京滬高鐵二線”規劃建設。

公開信息披露顯示,京滬高鐵二線將經過11座城市,橫跨京津冀魯蘇滬三省三直轄市,包括(起點)北京-天津-黃驊-東營-濰坊-臨沂-淮安-揚州-南通-上海(終點)。

此條線路,京滬兩城間的距離將進一步縮短,也就是說,路途上所需時間更少,這將為京滬高鐵進一步拓展提供了新的空間。

優質資產盤活資本

事實上,國內鐵路資產上市並非沒有先例。

其中,廣深鐵路是國內唯一同時在上海、香港、紐約上市的鐵路運輸公司。

另外還有2006年登陸上交所的大秦鐵路。

2018年上半年,中鐵總與深市滬市兩大交易所分別達成合作意向,將在鐵路債轉股、資產證券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領域,深化合作,把鐵路優質資產轉化為資本。

而在與上交所的合作意向中,中鐵總還提出雙方將進一步推動在上交所發行和交易中國鐵路建設債券,推動鐵路總公司所屬符合條件的主體或資產在上交所開展債券融資和資產證券化,支持鐵路總公司在所屬企業中孵化、篩選、培育後備上市企業,通過IPO、併購、上市企業再融資等途徑,分批分層推進鐵路企業的資本化、股權化、證券化改革。

從資本市場角度來說,目前能長期持有的資產較為缺乏,快速增長的金融資產正迫切尋求投資標的,尤其是優質金融資產和收益相對穩定的投資標的,而此次京滬高鐵公司上市將讓這一情況得到緩解。

京滬高鐵上市只是鐵路向社會資本開放的其中一步,毛秉仁表示,中鐵總將全面開展資本運營,擴大資本的溢出效應。

(部分內容來源華商韜略、觀察者網、界面、今日臨沂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