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極客教育,2年入住50多所學校——火星人俱樂部!

青少年極客教育,2年入住50多所學校——火星人俱樂部!

前兩天有個同事很鬧心,因為他和老婆的教育觀念發生了分歧。老婆希望假期時送孩子去補習班,但他就覺得應該培養孩子動手和思考的能力,去參加一些素質教育的活動。這就是虎媽和貓爸的分歧,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沒有對錯。要是我,我會選擇能夠對孩子思維和動手能力有幫助的活動,可能會帶她參加今天要說的這個項目——火星人俱樂部。

教育政策促進STEM培訓產生

這是一個針對5到13歲孩子的青少年創客科學教育機構,有物理科學和機器人系列課兩門主修課,還有3D打印、天文觀星、冬夏令營等選修課程。聽到這,你應該就明白這個俱樂部主要是為了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培養孩子對前沿科技的興趣。

創辦於2014年的火星人俱樂部,已經進駐了50多個學校,比如人大附中、北大附小附中,在全國也有6家加盟店,已經累計培訓4萬人次。在今年1月底,火星俱樂部拿到了2000萬元的A輪融資,來自順為資本 。

青少年極客教育,2年入住50多所學校——火星人俱樂部!

針對青少年的線上線下教育機構一直層出不窮,但大都是和應試教育相關,像火星人俱樂部這種屬於STEM教育的培訓機構,國內還處於早期階段,什麼是STEM呢?其實就是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的英文字母縮寫,這兩年卻火起來了,出現了像火星俱樂部、未來星等創業公司,那麼它們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呢?我覺得有兩點:

首先,素質教育喊了很多年,這兩年開始真正落實到實處,比如取消中學生分科,大學的錄取標準也開始更加多樣,這就要求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具備動手和創新能力;

其次,家長也越來越重視對孩子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而不僅僅是要求孩子會做題,考高分;

最後,STEM 可以很好地鍛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工科思維,體制外的培訓機構和體制內的學校都非常的青睞。

標準化和降低成本,幫助火星人俱樂部獲得融資

就像我前面說的,做STEM課程的公司不少,做機器人創客的也不少,有相關數據統計國內大概 7000 多家機器人教育機構、400 多個品牌,但是可以把課程入駐到50多所學校,並得到2000萬元融資的卻不多,為什麼火星人俱樂部可以做到呢?

首先,它建立了標準化課程體系,並採用本地直營,異地加盟的推廣方式,迅速將課程複製到全國50多所學校;

其次,自建硬件加工場,不僅把成本降低了20%,也讓學生在課堂上使用的硬件質量大大提高,硬件的良品率達到了95%,學生的課堂體驗也變好了。

火星人俱樂部的盈利模式很簡單,就是傳統線下教育機構的模式,收入也主要來自於學生的學費,刨去人員和場地租金以及推廣之類的成本,也就是利潤了。

青少年極客教育,2年入住50多所學校——火星人俱樂部!

師資儲備和課程設計,仍然是難點

STEM教育在國外,尤其是美國已經處於很成熟的階段,但是國內的STEM教育仍舊是在非常早期的階段,到現在也還沒有一個獨角獸跑出來,仍然是痛點和剛需並存,所以,後來者就有很多可以入手的機會。

火星人俱樂部創始人劉揚曾是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的研究生,曾參與中國“天宮”項目中空間冷原子系統研發,是一個典型的科研人員。所以想做類似的項目,最基本的是你得有高學歷,懂科技,並能夠用小學生聽得懂的語言,深入淺出的講述科學知識。

我們都是從小孩子過來的嘛,想必你也應該記得小時候最喜歡上的課,這門課有什麼特點,我們為什麼會喜歡,想清楚這幾個問題,你就會知道火星人俱樂部想走的遠,需要克服哪些困難:

首先,老師是教育的核心。

如何招聘到魅力與知識齊備的教師,並保證他們不會流失,尤其是STEM這類教師資源較少的時候,這是火星人俱樂部必須考慮的問題,畢竟,小孩子太容易因為一個老師而喜歡上一門課啦;

其次,課程設計如何既緊跟趨勢潮流,迎合國家的教育政策,讓家長真正放心,又能夠讓孩子真正喜歡,激發他們的樂趣,真正做到課程設計和課標融合,是一個比較有難度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