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這本自我覺醒之書,助你在這世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殖民者走了。國家獨立了。薩林姆千里迢迢跑來到大河灣上的小鎮,在這裡呼吸的每一口空氣和接觸到的每一顆塵埃上,都似乎散發著夢想和未來的芬芳。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朝這裡奔來,都像那滿河的水葫蘆朝小鎮漫卷而來。水葫蘆開著紫色的花,默默無語。

但眨眼之間,薩林姆發現繁榮裡總透著無邊倉皇,無論他怎麼掙扎,他永遠是一個兩手空空的異鄉人,他已經完全失去了可以回去的地方。只有水葫蘆依舊在黑色的大河上默默無語。


好書推薦|這本自我覺醒之書,助你在這世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大河灣》是奈保爾繼《自由國度》之後的第二部非洲題材的小說,以一個在非洲謀生的印度裔雜貨店主的口吻,平靜描述了他所看到的真實非洲:殖民地獨立之後,非洲人民所遭受的災難甚至超過殖民地期間。他們在掙脫了部落的枷鎖和殖民者統治後,卻無法進入現代人的生活,社會動盪不安,形成了一種既無規矩更無法律的混亂局面。

整部小說人物簡單,圍繞主人公薩林姆的一段生活展開,情節平淡,沒有太多驚心跌宕的情節,就像一條平緩的小河,在午後陽光下緩慢慵懶地流淌:大河灣旁的小鎮由惶恐動亂到穩定,由凋敝到繁榮,又沉入衰敗與混亂,完成一個非洲式的輪迴。

好書推薦|這本自我覺醒之書,助你在這世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奈保爾把小鎮構建成一個由異質文化匯流衝擊出的灘塗,三股文化水波在此激盪:殖民餘痛未消的非洲內陸文化、擁有英國護照但仍然與日不落帝國格格不入的穆斯林文化與遠在天邊卻影響至深的英國文化。“河灣”之名不僅暗示著多重文化撞擊的所塑造的文化空間,似乎頗含悲劇色彩地透露著,文化撞擊只給人帶來持續暈眩感與迷茫感,河灣水渦迴旋,水流向何處,卻終不可知。

奈保爾的筆觸是冷靜的,甚至是冷酷的,故事中的每個人有著不同的個性,不同的人生態度,但最終都逃不過失敗的命運。薩林姆在河灣小鎮上只是一個異鄉人,而這正是《大河灣》的寫作技巧上的特色,人物以局外人的身份出現,可以規避某些無法深入的人群,迴避了某些無法窺探的真相,因為無法融入,所以能篩除過分情緒化的主觀性描述。

好書推薦|這本自我覺醒之書,助你在這世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這是一部傷感的小說,雖然敘述的是非洲中部某個河灣小鎮上的世事變化,卻能從文字中感受到奈保爾作品一貫的主題:對身份感的不斷找尋,承認和自我承認,野心和失落。在小說結尾,奈保爾不動聲色的描寫著薩林姆棄非洲故土而走時,目光所及的夜航景色:“空中肯定滿是蛾子和各種飛蟲,探照燈還開著的時候,能看到成千上萬這樣的蟲子,在白色燈光下,白茫茫一片……”這段文字,傷感中埋著巨大的悲愴,似乎正是奈保爾自身的映現:從邊緣奔向中心,從中心逃離到邊緣,有掙扎,有彷徨,有一生無法擺脫的失落感。

好書推薦|這本自我覺醒之書,助你在這世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奈保爾是印度移民,他生活的特立尼達島也是移民島,宗主國是英國。他從小對“移民”這一身份格外敏感,覺得自己是無根的人。這就是所謂“殖民分裂症”:可以學習一個城市的語言,可以被同化,但又始終不是這個城市的人。可是,又保留著原初生活的記憶,這就註定了這樣一個人只能成為模仿者,而無法真正融入生活中的移民城市。用奈保爾的話來說,“為了成為更好的人,所以你成為了其他人。”因為有過切身的體驗,所以無根的人與模仿者是奈保爾在小說中著重描述的話題。

好書推薦|這本自我覺醒之書,助你在這世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庫切說奈保爾能成為一個作家,完全依靠的是意志力,因為他沒有編故事的能力。他的成名作《米格爾街》,是取材於他小時候住的房子對面的一條小街,他就寫這個街上的小人物,結果一炮而紅。從那以後,奈保爾明確了自己的寫作方向,他決定就寫自己的事,寫自己看到過的,經歷過的,遇到過的事,而且要用最簡單的語言寫故事。

奈保爾能把自己的侷限變成優勢,因為他沒有根,他看到了文化的飄散,寫出了文明間的流動。奈保爾也是一個不斷成長的作家,他的作品與他的心理共同成長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