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變成歷代首都時間最久,理由不是您想的那麼簡單

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一個疑問,那就是從古至今,我國的首都往往都定在北京,這是什麼原因呢?

北京成為中華文明歷朝歷代時間最久的的首都,其實可以在追溯到很久以前。據說在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時期,在北京這個地方,就已經有了城市的初具規模,老百姓住在這裡自然就很方便了。到了戰國時期,北京屬於燕國的地盤,成為了燕國的首都,於是又有了一個新的名稱,燕都。因此燕京的說法也就不脛而走。現在在北京,依舊還存在燕京的說法,可見這個稱呼早已深入人心。

在之後的中國歷史大變遷中,北京這座城市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先後雖經歷了多次變革,但不是陪都就是首都,可以說不管朝代如何變化,北京這個城市都被歷代統治者所重視的,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由此奠定。

滿清王朝作為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朝代,也將北京作為首都。可以說清朝統治者借鑑前朝的經驗,憑藉以北京為中心,統治中國長達幾百年時間。在清朝治下,中國文化也有過蓬勃的發展,並且也有過一段康乾盛世載入史冊。種種跡象都說明了北京與中國的歷史發展進程有著緊密的聯繫。

現如今,依舊還是將北京作為首都,也印證了,北京見證中國從古至今,幾千年的巨大社會變革,目睹了滄海桑田般的劇變。實際上歷代統治者青睞北京作為都城,是有很多必然的原因的,可能不僅僅是你想的那樣簡單。

比如,北京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相當優越的。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地區,有嘉峪關和山海關兩個至關重要的隘口。可以說在動亂頻繁的古代,政權更迭幾乎每次都是在兩三百年內完成一次,期間的戰爭爆發頻率之高,基本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動亂,老百姓流離失所不說,統治者的政權更是岌岌可危。這也是讓現代人難以理解的,所以這兩個關口就充分發揮了其強大的穩定性作用,而北京在那時就充分發揮了其巨大的優勢。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統治者將都城設定在北京,可以更好的掌控全局,使得中央政權的效力以北京為中心,充分輻射到全國各地,從而達到最佳的統治效果。有人曾經把中國地圖比作一條盤臥起來的巨龍,那麼北京恰好就成為了龍的眼睛。龍眼雖小,但其戰略價值卻是無法估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